《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第二次阶段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第二次阶段考试.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第二次阶段考试古代文学第二次阶段考试 一、填空题: 1.曹植充满神话色彩和浪漫情调的抒情小赋是。 2.南朝出现的诗体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3.萧统的昭明文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4.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5.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 6.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7.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8.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9.白居易的感伤诗中的
2、两首长篇抒情叙事诗是长恨歌和琵琶行。 10.左思作咏史八首,他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 11.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 孔稚珪北山移文 13.白居易与元九书,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4.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山水诗。 1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任氏传标志了唐传奇小说艺术的成熟. 16.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沈氏声律论又被简称为“四声八病”说。 17.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好宏大的文学批评著作。 18.吴均的有宋元思书是南朝最杰出的写景小品之一。 19.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冯延巳“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
3、气”。 评论李煜的词为“伶人之词”,评论周邦彦为“诗中老杜”。 20.词是合乐而歌的新体诗。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二、单项选择题: 1、目前认为曹丕的)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A燕歌行 B陌上桑 C白马篇 D短歌行 2、“建安七子”中以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A陈琳 B刘桢 C曹植D王粲 3、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 A永明体 B玄言诗C回文诗 D山水诗 4、“大历十才子”是的诗派。 A初唐 B南朝 C中唐 D盛唐 5、宫体诗是出现的。 A梁陈之际B建安时期 C正始时期 D西晋初年 6、李贺诗歌被称为。 A长吉体B大历体 C元白体 D歌行体 7、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 A. 博物志
4、B. 世说新语 C. 搜神记D. 冥祥记 第 1 页 共 1 页 8、诗风呈现冷、艳、奇、险的诗人是。 A. 韩愈 B. 孟郊 C. 李贺 D. 李商隐 9、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是。 A. 花间集 B. 教坊记 C. 云谣集杂曲子 D. 二主集 10、韦庄写有一首涉及黄巢起义的长篇叙事诗,题目叫做。 A秦中吟B秦妇吟 C古离别 D乌衣巷 11、西晋太康年间,形式主义文风开始泛滥,代表这种文学倾向的作家是。 A傅玄和张华 B 左思和陆机 C潘岳和陆机 D 张载和陆云 12、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 A. 左思 B. 刘琨 C. 郭璞 D. 孙绰 13、第一部论诗著作是 A钟嵘的诗品 B曹丕的
5、典论论文 C陆机的文赋 D刘勰的文心雕龙 14、被传为三影郎中或桃李嫁东风郎中的北宋前期词人是 A. 张先 B. 贺铸 C. 宋祁 D. 晏几道 三、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三曹”、“七子”、一蔡等著名作家,他们的创作多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与个人的理想抱负,形成了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2、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3、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
6、不再以入乐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的大力提倡。 4、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5、新乐府运动: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倡导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元、白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即事名篇的方法,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刺美见事,创作通俗而切于实用的新乐府,即用自命的新题咏写时事。一些作家如张籍、王建等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新乐府派,又称元白诗派。 6、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
7、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四、简答题 1、试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 李白诗歌的风格是飘逸豪放。其特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 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大胆不失艺术真实的夸张; 丰富奇特的想象; 第 2 页 共 2 页 形象、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 李白的诗歌内涵:崇尚自由与个人尊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待人真挚,渴望壮丽事业与自由人生的结合。 将进酒以真诚态度肯定享乐生活。 渡荆门送别物我
8、合一。 善写雄壮的山川及其有力的动态,如蜀道难 珍爱自我,珍爱他人,久别离以谅解之态对待主动分手的恋人,见其无等级观念,待人平等。 李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童心与天真、旺盛的生命活力和非凡的天赋,加上足够的文学修养。 除七律较少外,众体兼长。 最具个人特色的是七古。其体制由鲍照开创。 李白七古放纵自由,感情激越跳荡。七绝或轻快流利,或飘逸飞动。 其诗富于想象力,形象奇幻;亦善写清幽或朴素的诗境。 文学的生气和抒情的解放,风骨自然、雅俗结合等理论,在六朝就先后被提出,至盛唐才充分体现,李白为其杰出代表。 2、试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叙事技巧高度成熟,艺术概括、形象典型: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
9、过,又着力于细节描写,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如三吏三别的写法主要是从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家庭写起,具有概括性、形象性。 描写细腻,融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杜诗叙事融入了强烈的感情,一些诗很难分出是叙事还是抒情。记叙的是时事,抒发的是一己情怀,兼有议论。这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种转变,也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 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一生坎坷、屡遭磨难,但关心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因此,情怀是深沉悲壮的,他又以理性节制这种情感,于是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沉郁,指感情的深沉、深厚、浓郁、忧愤,是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苍凉悲壮。 从字面上看,
10、顿挫指语意的停顿、间歇、转折。从风格上领悟,顿挫是感情表达的跌宕反复、千回百折,主要表现为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抗坠,韵律的曲折有力,总之,是为寄托沉郁之情提供一个适合的时空结构。二者并列,是水乳交融地结合为一体的。 萧散自然的风格。除沉郁顿挫外,杜诗还有其它风格,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六:精粗巨细,巧拙新陈,险易浅深,浓淡肥瘦,靡不毕具。 杜诗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的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生活坎坷,颠沛流离,或处战乱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之诗。当他生活稍为安定,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特点是心境闲适、情趣简淡、境界明秀。 杜甫的叙事诗的主要
11、特点是什么? 妙用赋笔,“即事名篇”,舒卷随心。 寓主观于客观,寓抒情于叙事。 描写细腻,长于细节。 将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间或穿插写景。 第 3 页 共 3 页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其诗感情真挚,多在理智控制下成为屈折而有力度的涌动。 杜诗在语言运用上作了大力开拓,尽力向精丽巧致和粗拙鄙俗两端伸展,从而获得广阔的空间。 杜诗意象构造也是向壮阔浑浩与纤巧细微两端伸展。其景情结合较前人显得更为丰富多变。 杜诗在声律与节奏方面有精深的讲究。在有定格的律诗中,对声调的辨别比常人更为精细,需要的时候又经常打破定式,形成所谓拗句乃至拗体。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其五、七言律诗和七、七言古体诗在
12、唐代都是一流的。杜甫完善了七律的声律体制,充分发展了它的艺术表现力。 总体来说,杜甫是一位善于汲取前人经验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诗人。他打破了许多陈规惯例,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对诗歌语言和艺术形式作了精深的探究,从而给后人留下广阔的发展余地。 3、韩愈诗歌的艺术特点 韩诗的总体特征是以雄大的气势见长,以怪奇的意象著称。具体特点有: 尚险好奇、瑰丽奇崛的诗歌意境,怪奇诗风表现为以俗为美、以丑为美。 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融叙述、写景、议论为一体。陈寅恪说韩诗“既有诗之优美,复具文之流畅,韵散同体,诗文合一。” 韩愈文章的艺术特征 苏轼所谓
13、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说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韩愈散文达到了前人所未有的高度。总体风格是雄深雅健、气势奔放。具体而言:气势充沛,感情真挚。深于立意,巧于构思。逻辑严整,锐利雄辩。长于描绘,巧于用譬。语言准确精炼,富独创性。韩愈文章破骈为散,形成文从字顺、明白晓畅的新的散文语言。他又十分重视语言锤炼,力求精炼准确,不愧是一代语言大师。 韩愈散文的艺术特点 文章结构布局因立意不同而各各不同,有时以重笔陡然而起,有时则从远处迂回而来,有时层层推进;讲究句式设计,善于交错运用各种重复句、排比句、对仗句,自由多变;其语汇创新,由口语提炼,从前代文籍中改造,使文章常常闪现妙语警句。韩文中许多新创词
14、语后来都成为常用成语,如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垂头丧气动辄得咎佶屈聱牙不平则鸣俯首帖耳摇尾乞怜等。 4、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1、诗歌方面:体现北宋诗文革新最高成就。思想敏锐,富有哲理,议论风发,体裁广泛,行云流水,重才学,把诗文改革推向极致。带动黄庭坚以及江西诗派。 2、散文词赋方面:体现北宋文赋的最高水平。文章含蓄,委婉。 3、词方面: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杰出的贡献。开拓词的体裁领域,提高词的表现功能,提高到同散文同等的体裁水平,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开创豪放词风,提高词的品位。打破诗庄词媚的界限,词开始具有男儿之态,但使词和音乐开始出现分离。以诗为词,打破诗词界限,以写诗的方法来填词。使
15、词的创作机会增多,方法灵活,但诗词的关系变模糊化了。 第 4 页 共 4 页 五、赏析题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完成1-7小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试题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遥想公瑾当年
16、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 ,表现周瑜当年 、 的 。 5)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描写周瑜的英雄业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
17、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
18、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答案: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阕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设置背景,渲染声势。 答案: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雄姿英发;用羽扇纶巾衬托其风流儒雅;用谈笑间衬托其指挥若定;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其战功卓著。 答案:感奋中略有感伤,感伤是感奋的表现。作者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难免流露出伤感之情,但这正是词人不甘沉沦、感奋进取的表现,仍不失豪迈本色。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