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鲁教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题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 一、填出下列诗句中缺少的部分 1、岱宗夫如何? 。 2、造化钟神秀, 。 3、 ,决眦入归鸟。 4、 , 一览众山小。 5、 ,城春草木深。 6、感时花溅泪 。 7、 , 家书抵万金。 8、 , 浑欲不胜簪。 9、 ,妇啼一何苦! 10、 ,死者长已矣! 11、夜久语声绝, 。 12、 ,独与老翁别。 13、 ,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长歌行 14、常恐秋节至, 。长歌行, 15、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16、八月湖水平, 。 17、 ,波撼岳阳城 18、欲济无舟楫, 。 19、坐观垂钓者, 。 20、昔人已乘黄鹤去, , ,白
2、云千载空悠悠。 21、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 22、 ,若日故人情。 23、挥手自兹去, 。 24、 ,我言秋日胜春朝。 25、晴空一鹤排云上, 。 26、 ,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 。 27、山下兰芽短浸溪, , 。 28、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9、 ,尚思为国戌轮台。 30、 ,铁马冰河入梦来。 1 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 3、甚异之。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寻:寻找。向:先前。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津: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
4、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2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
5、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
7、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 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3 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
8、无论魏晋。“皆叹惋”的内容是世界变化大。时间过得快。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
9、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
10、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陋室铭爱莲说练习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 鸿儒 案牍 甚蕃 德馨 淤泥 洗濯 清涟 隐逸 亵玩 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4 斯是陋室 鸿儒 无案牍之
11、劳形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 不妖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亵玩 三、辨别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 之: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之: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 5渔人甚异之。 之: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著名诗人 。 2、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陋室铭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
12、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6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元公”是他的 。 7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8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9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5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
13、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六、阅读训练 课内巩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名: 灵: 德馨: 鸿儒: 2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3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14、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妖: 益: 植: 鲜: 宜: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 ;“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直”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6 答: 4、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答: 参考答案 一、xn ti r
15、 d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16、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灵异 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金猴迎新春 金猴驾云来 1、多 洗涤 沾染 美丽而不端庄 更加 立 很少 应当 2、的 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这件事 到,动词 7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
17、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
18、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xn ti r d 二、蕃 淤 濯 涟 逸 鲜 亵 三、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我只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4、中间空,外面直,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四、1、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有舒缓语气,协调音节的作用。 2、之:宾语提前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五、1、全唐文 唐代 刘禹锡 2、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
19、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6、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谥号 7、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8、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9、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六、1、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灵异 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8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5、金猴迎新春 金猴驾云来 1、多 洗涤 沾染 美丽而不端庄 更加 立 很少 应当
20、2、的 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这件事 到,动词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莲花的喜爱,跟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说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大名远扬;“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说明: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是时,浓圈墨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
21、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核舟记文言知识字字过关 一、填空: 1.、本文作者,代人,字,著有 。 2、记,是一种,它可以记,可以记,还可以记,故又称杂记。文体跟现在的相似。 3、本文选自代编的 ,我们还学过选自这本集子的 。 4、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代大作家。“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5、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6、点名核舟主题的句子是;具体说
22、明雕刻人精湛技艺的句子是。 说明:在解释加点的字,在内补充省略的字,在 内给加点的字注音;翻译加“ ”的句子,判断加“ ”的句子类型并翻译。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 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9 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 )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 奇( ),高可( )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 篷 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 而多髯 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
23、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 中。佛印绝类弥勒,袒 胸露乳,矫 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 秋日,虞 山王毅叔远甫 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 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
24、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0 杜甫诗三首自学评估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齐鲁青未了 决眦 簪 逾 戍 裙 老妪 泣幽咽 二解释加粗词。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荡胸生曾云: 老翁逾墙走: 死者长已矣: 泣幽咽: 老妪出门看: 犹得备晨炊: 听妇前致词: 天明登前途: 3杜甫是_朝伟大的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称他的诗为_。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 4石壕吏一词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此为背景,杜甫还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和包含石壕吏在内的“三吏”。 三.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 2文章的写作背景是“_之乱”,这是指_和_两人发动的叛乱。 3石壕吏的姊妹篇是_和_。 4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老妪”被抓走了吗?何以为证? 参考答案 1liozznyshqnyy 2不尽 聚集 通“层” 越过 逃跑 停止,在诗中引申为完结。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老妇 能够 对说话 前面的路 3唐,现实,诗圣,诗史,杜工部 4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2安史 安禄山 史思明 3新安吏潼关吏 4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隐约听到低声地哭。 5老妇被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诗句可以为证。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