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693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戏曲综合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 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并能够适当表演; 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

2、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等。 教学重点:戏曲学习 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 教学准备: 钢琴、堂鼓、钹、古筝、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听到并跟唱的歌曲叫什么名字?它的旋律具有哪一个剧种的唱腔风格呢?-对,是京剧,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你们听,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

3、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二、黄梅戏剧种简介 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情况,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认真听讲、了解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情况,掌握黄梅戏主要剧目名称 1提出欣赏问题: 剧中人物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所播唱段中运用了哪几种戏曲表现手段? 你能听出该剧种运用了哪些乐器伴奏吗? 2播放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3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满工对唱 4 操作多媒体,出示答案 三、黄梅戏今日风采欣赏 1提出欣赏要求: 模唱旋律 动作模仿 2播放“超级女声”李宇春、何洁版和“星光大道”中李玉刚、陈鹃版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欣赏视频模唱旋律动作模仿 以较现代版的戏曲演唱展示黄梅戏的永恒魅力,拉近黄梅戏与学

4、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四、黄梅“念功”练一练 1 1教师示范念词,学生认真听讲,听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出示念词“明日我们就满工了”并播放视频剪辑; 3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念”的特点。 4、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念” 五、黄梅“做功”练一练 1播放打猪草中的拔猪草的动作 、夫妻双双把家还中表演片断剪辑; 2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做”的特点; 3教师作示范并讲解; 4指导学生练习; 5鼓励学生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做” 六、黄梅戏演唱练习 1教师跟伴奏带范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2指导学生分声部对唱; 3教唱歌曲重唱部分; 4指导学生分声部演唱整首歌曲; 5弹奏钢琴伴奏,指导学生完整演唱。 八、表演练习 1激发兴趣; 1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鼓励学生模仿动作练习; 2教师作巡视指导; 3鼓励学生到前台表演,并予以评价、鼓励。 1欣赏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并模仿表演 2积极练习动作表演 3勇敢展示练习成果 黄梅戏的表演动作即是日常生活化动作的虚拟表现,难度不大,易于模仿,可使学生动起来,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播放黄梅戏天仙配原版表演画面 九、课堂小结: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