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3694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爱华 垂直课堂实录干净保障有序 自主促进和谐 四年级垂直教学实录与体悟 当下,“有序、和谐”应该成为数学课堂的至高追求,教师语言、教学资源和教学预设的干净,是课堂教学有序的保障;学生语言、学生思维和动手活动的自主,是创造和谐课堂、高效课堂的必需。 垂直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直线以后,首次接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本课时主要以理解“垂直”这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垂线的一些特性,了解一点历史,感受一种自豪,促进

2、不断成长。 下面从垂直一课的教学实录出发,尝试阐述对“有序、和谐”课堂的追求与体悟。 一、“近”生活导入,显现熟知概念 1.对话拉近师生距离。 师:我是深圳的黄老师,你们是淮阴实小三年级几班的同学? 生:三班。 师:咱们真是有缘,有机会一起上这节数学课。你说我应该是一位教数学的老师,还是一位帮助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生:帮助学生学数学的老师。 师:是的,“帮助学生学数学的”,强调学习的过程靠同学们自己,教师起到的作用是组织、帮助和引路。 师: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这节课老师主要是给同学们带路,路靠大家自己走,好不好? 2.由学生之间的互助,引出“互相”的概念。 师:我在领路的过程中,想知道你们掌握

3、的情况。如果你掌握得很好,请做这样的手势;如果还有点不太清楚,请做这样的动作;如果你完全没有学会,请这样。 师:你的同伴要做这样的动作,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帮助他,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师:我们说到一个词语“互相”,你理解吗? 师:“互相”是指两个对象之间彼此同等对待的关系。有点深奥,其实同学们常用我们不是常说要 “互相学习”。怎么理解? 生:我跟你学习,你跟我学习。 师:“互相帮助”呢? 生:我帮助你,你帮助我。 二、“近”经验展开,突破核心概念 1.借助生活经验,直指核心概念。 师:接下来,你猜可能会看到互相什么?一起看“互相垂直”,这里的互相垂直,是指什么和什么之间的

4、同等对待呢? 师:不是两个人,而是两条直线。 师: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此时此刻,我由衷地想表达,你们真的长大了,以前学的是图形的形状、大小,现在开始研究位置关系了!这是一个重要的起点。 师:怎么理解位置关系呢?这两位同学这样坐着,都面朝讲台,这是一种位置关系,如果这样相对坐着呢?又是一种位置关系。 2.借助模型操作,剖析核心概念。 师: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理解吗? 师:到底哪种情况是互相垂直呢?注意看 师:请将你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再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师:我看到有的人用手势,有的人用两支笔,表示了。老师这里有个用两根木条做成的模型,我想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互相垂直”。 师:你

5、觉得老师的这个模型做得好不好?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已经相交了。 师:相交就是相互交叉了,两条直线一交叉就会出现几个角? 生:四个角。 师:哪四个? 师:我是这样数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老师是上、下两个角一起数,左、右两个角一起数的。因为上、下两个角相等,左、右两个角也相等。 师:是的,这是对角相等。你能用这个教具摆出一个互相垂直来吗? 师:这样可以吗?你怎么知道这里是直角?相交成直角不是靠眼睛看,要用这个三角板的直角去靠。 三、“净”教具操作,深化内涵理解 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到底摆出几个直角? 师:只能这样摆吗?还可以怎样? 师:我们可以依照这时两根木条的位置画出两条

6、互相垂直的直线。怎么能够画出来呢? 生:做记号,每根木条先点两个点,再相连就可以了。 师:我们可以先画出其中的一条直线,只要再点一个点也能画出另一条直线。 师:这一段的学习你学的怎样?示意给我! 2.故意错误发问,完善新知体系。 师:我们接着看 师:哪条线是垂线? 生:老师的这句问话就有问题,一条是另一条的垂线,怎么能直接说哪一条是垂线呢? 师:老师应该怎么问才合适? 生:这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它是哪条直线的垂线? 师:可以用字母a和b来表示这两条直线。可以说直线a和直线b互为垂线。 师:垂足是什么? 生:是这个点,交点。 师:就是这个? 生:不是。必须要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师:这

7、一段的学习你学的怎样?示意给我看! 3.拓展变式练习,充分理解运用。 寻找长方形中互相垂直的线。 师: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互相垂直了,我要是给你看一个我们认识的图形,你能很快找到互相垂直的线段吗?你会怎么找呢? 师:这是一个长方形,要是让你找互相垂直的线段,你能找到几组? 生:因为直线a和b相交成直角,a和b互相垂直; a和b互相垂直,a是b的垂线,b是a的垂线。 师:同桌之间直接说一说谁和谁互相垂直。 寻找四边形中互相垂直的线。 师:你能找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生:可以直接找直角就行了。 生:b是c的垂线,c是b的垂线。 师:能找到几个垂足?有几组互相垂直的线? 生:一个。只要根据垂足的个数就能确

8、定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共有几组。 寻找汉字中互相垂直的笔画相交的垂足。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横平竖直,在有些字体中,有的字笔画就是互相垂直的,你猜猜看,老师会给你看到一个什么字? 师:“垂”字中的交点、垂足与互相垂直的笔画。不如我们一起找垂足,有一个垂足就有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看谁找到的多! 生:一共有10个垂足,也就是有10组互相垂直的线段。 五、“竞”学习延伸,提升数学品味 1.画垂直体会角尺的绝对优势。 师:下面,老师将和同学们来一个垂线的比赛。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对同一条直线画出的垂线多。 2.听故事感受“矩”的多种功能。 师:大家一定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用开

9、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规、矩。“矩”是古代画方形的用具。古人发明用“矩”离现在已有4000多年。 3.用垂直学会跳远距离的测量方法。 师:有同学要问,学了垂直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建房子时,墙和地面要互相垂直。 师:同学们参加过跳远比赛吗?你知道跳远比赛,怎么测量跳远成绩吗? 师:森林运动会小猴子参加跳远比赛,一起来看看。 师:该怎样测量跳远比赛的成绩呢?请同学们把想法画在纸上,全班分享。 师:从跳进沙坑的这个点到起跳线最近的距离是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吗? 师:建议同学

10、们课后研究,可以在本子上先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线外画上一个点,通过测量、比较等办法,看看怎么画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最短。 六、回顾与反思 师:今天学习了垂线的数学知识,什么叫做互相垂直,还认识了角尺,知道了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时候就用到画垂直的工具,这些数学知识,哪部分的知识给你的影响最深? 生:。 【总悟:本节课所致力要表达的,即是对“有序”与“和谐”的课堂教学追求。“有序”反映在课的目标指向明确,即抽取学生生活周边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垂直”这一首次接触的位臵关系;教学设计主线清晰,即先“近距离”生活导入,显现熟知概念“互相”,再“近距离”经验展开,突破核心概念“互相垂直”,其次

11、“净用”教具操作,深化内涵理解,然后“进入”网状架构,强化认知水准,最后“竞赛式”学习延伸,提升数学学习品味;教学调控灵活到位,即教学语言精炼简洁,对学生问题前期理答必要充分,对学生问题后续追问及时恰当。整节课所呈现的师生教学事件均是干净利落的,没有生拉硬扯的“附属物”,这就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有序”,学生思维“有序”。建构学习理论指出:“在对学习材料的解释和运用时,应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商,这并不等于说教师只给学生指出应该看到什么,更重要的在于其蕴含真正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考虑学生所作的解释。这种社会互动、数学解释和解答的讨论对学习非常重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是否真实?是否流畅?是否基于教学实践?是否富于人文气息?都可以窥见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和谐”。而本节课的“和谐”不仅体现在教学环节设计所兼顾的数学性与生活性,体现在师生互动的及时性与生成性,体现在教者对学生知识前测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体现在学生对“垂直”概念的理解与操作运用的融合性,体现在学生经历本课学习过程所积累的经验与思维品质的提升的同步性,更真切地体现在师生沟通的有效性与趣味性。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如此,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序”映衬了真理的存在,“和谐”才能成全至高的美的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