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诊疗法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3820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耳穴诊疗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穴诊疗法课件.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耳穴诊疗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教学目的,了解耳穴诊疗法的发展概况及其概念;熟悉耳廓的表面解剖及耳穴的诊断方法;掌握耳穴的分布、作用;掌握耳穴疗法的取穴原则,耳穴压丸法、放血法 的操作方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一)耳穴诊疗法的概况,1、发展概况,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我国人民应用耳廓诊治疾病的方法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有关于耳与脏腑、经络联系,以及在耳廓针刺放血治疗疾病的论述。以后的历代医学文献中也有介绍用针、灸、热熨、按摩、耳道塞药、耳道吹药等方法刺激,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廓以治疗疾病;和用望、触耳廓以诊断疾病的记载。耳廓诊疗的方法并一直在民间应用流传。建国几十年来,

2、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医疗及科研人员又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国际上许多国家的耳针工作者,也对我国这一传统疗法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和研究工作,从而使耳穴疗法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中医学认为,耳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它与人体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据内经、难经等书记载,人体手三陽、族三陽经脉,或其支脉、别络等都联系耳部,三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此外,阴跷脉、陽跷脉、陽维脉以及手太陽经筋等,也与耳有联系。,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二)耳廓结构(耳廓的表面解剖,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是耳穴定位的标志。其形态与遗传、年龄、局部外伤、炎症及某些皮肤病等而有个体差异,但

3、总的形态不变。,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郭正面解剖名称示意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郭背面解剖名称示意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垂:头面部 耳廓下部无软骨的部分。耳轮部:耳轮:耳廓卷曲的游离 部分。耳轮脚:耳轮伸入耳 甲部分。,耳垂头面部,耳轮脚消化道,耳 轮,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轮结节:位于耳轮后上 方的膨大部分。耳轮尾: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耳轮尾,耳轮结节,.,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对耳轮部: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丫”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 体、对耳轮上脚与对耳轮下脚三 部分组成。对耳轮体: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对耳轮体躯干部,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下肢,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对

4、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对耳轮上脚下肢,对耳轮下脚下肢,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舟:指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轮屏切迹: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陷。,三角窝,耳 舟上肢,轮屏切迹,.,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甲部:耳甲: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陷,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耳 甲,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外耳部:耳甲腔前方的孔窍。,外耳部,耳甲腔 胸腔,耳甲艇 腹腔,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屏部:耳屏:在外耳门前方呈瓣状的软骨

5、隆起。屏上切迹: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耳 屏,.,屏上切迹,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上屏尖:耳屏游离缘上面的隆起部。下屏尖:耳屏游离缘下面的隆起部。,.,上屏尖,.,下屏尖,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对耳屏部:对耳屏:位于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软骨隆起。对屏尖:对耳屏游离缘的隆起部。屏间切迹: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屏间切迹,.,对屏尖,对耳屏,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三)耳穴的分布、作用、特性 1、耳穴的分布,民族民间医疗技法,(1)、耳穴的定义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是耳廓上的一些特定的反应点或刺激点。,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分布规律: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好象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

6、部朝下,臀部朝上,胸腹躯干部在中间。,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穴分布,头面部相应的穴位耳垂或耳垂邻近;鼻咽部相应的穴位耳屏;与上肢相应的穴位耳舟;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对耳轮上、下脚;与胸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腔;与腹腔相应的穴位耳甲艇;与躯干部相应的穴位对耳 轮;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耳轮脚周围;,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耳穴的作用:耳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反应病症,协助诊断。(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相应耳穴的直接治疗作用。相关耳穴的间接治疗作用。非特异性治疗作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3、耳穴的特性:(1)与脏腑、肢体的相互对应性。(2)一穴多能和多穴一能性 一个耳穴

7、往往能治疗多种病症。(3)耳穴的调衡性。(4)耳穴变化与患病性质的相似性。(5)耳穴分布的独特规律性。,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三、耳穴的定位、功能、主治,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标准耳穴定位示意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中 定位:在耳廓中部,耳轮脚处上。功能:降逆、和胃、利膈、驱风。主治:呃逆、黄疸、消化道病症、皮肤病、小儿遗尿症。,.,耳中,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尖 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耳廓上端的耳轮处。功能:清热解毒、养血熄风、镇静。主治:发热、高血压、外耳炎症、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耳尖,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交感 定位: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功能:解痉镇痛。滋阴潜阳

8、。主治:内脏疼痛、心悸、自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神门 定位: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交叉处的稍上方。功能:镇静、安神、消炎、止痛、清热,并能止咳、平喘。主治:失眠、多梦、疼痛、戒断综合征,咳嗽、哮喘、腹泻。,.,神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内生殖器 定位:三角窝前1/3的下部之凹陷处。功能:扶阳益精、调精和血、调理冲任,温经止痛,健脾益血。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遗精、早泄、阳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内生殖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肾上腺 定位:屏下部游离缘尖端 功能:清热止痛、解痉驱风,有抗风湿、抗过敏等作用。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下颌淋巴结炎

9、、间日症、无脉症、听力减退、低血压、止咳平喘。,.,肾上腺,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皮质下 定位:对耳屏内侧面 功能: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补髓益脑,止痛安神,是耳针麻醉的主穴之一。主治:智能发育不全、失眠多梦、肾虚耳呜、假性近视、神经衰弱、内脏下垂。,.,皮质下,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胃 定位:耳轮脚消失处 功能:和胃益脾、补中安神、理气止痛、泄火。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癫痫、呕吐、呃逆、头痛、乳腺炎和乳汁不畅等。,.,胃,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肾 定位:在耳甲艇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功能:补肾聪耳,强筋壮骨、纳气平喘、明目。主治:肾盂肾炎、腰痛、耳鸣、重听、遗精、阳

10、痿、神经衰弱。,.,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肝 定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或外下方。功能:清热明目,舒筋活血、通络、疏肝理气、止痛等。主治:胁痛、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肝,.,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脾 定位:在耳甲腔的后上部 功能:健脾化食、祛湿、化生营血。主治:腹胀、慢性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口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脾,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心 定位:耳甲腔正凹陷处。功能:宁心安神、调和营血、清热泄火、醒脑开窍。主治:失眠、心悸、癔病、盗汗、心绞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低血压。,.,心,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肺 定位:在耳甲腔心区和气

11、管区的周围。功能:祛风止痒、补虚清热、止咳平喘、通鼻利咽、调二便。主治:咳喘、声嘶、胸闷、痤疮、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症、单纯性肥胖症,肺,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内分泌 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腔的前下部。功能:舒肝理气、通经活血、驱风邪、抗过敏、调节内分泌系统机能的作用。主治:痛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紊乱、痤疮、间日症、过敏性疾病。,.,内分泌,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眼 定位: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功能:泻火利湿、清肝明目。主治:急、慢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假性近视、麦粒肿、青光眼、白内障、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屈光不正。,.,眼,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四)耳廓诊断,耳

12、廓视诊 耳穴压痛 耳穴扪诊 耳穴日光反射 耳穴电探测 耳穴示波 耳穴染色,民族民间医疗技法,5、耳廓的视诊。用肉眼观察耳穴的变形、变色等阳性反应来进行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1)耳廓视诊方法与注意事项,耳廓视诊方法(1)看 即直接观察法。就是以拇、食二指牵拉耳轮后上方,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对耳廓由上而下,从内到外,直接观察有无变形、变色等征象,如隆起、凹陷、丘疹、水泡、脱屑、疣赘、充血、色素沉着等。,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压 即探压法。就是用探针或毫针柄、火柴棒等物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病相应的耳穴区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或对肉眼观察法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探压。也

13、可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地对整个耳廓进行普查。当压及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注意探压时用力要均匀、时间要相等,并应事先告诉患者,仔细体会各点压痛程度,以便互相比较,找出压痛最明显的反应点。,民族民间医疗技法,(3)摸 即手指抚摸法。医生以食指紧贴耳背,拇指指腹轻抚耳廓前面,比较有无隆起、增厚、结节、变形,及其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是否整齐等。少数病人在耳廓上应用按压法探压不到敏感点时,可配合手指按摩一下该耳穴,尔后再测。应用肉眼观察法时,往往也要配合无名指从耳背后将阳性反应区顶起绷紧,再慢慢放松,然后再顶再放,以仔细观察和鉴别阳性反应点的大小、形状、色泽等特点。,民族民间医

14、疗技法,(4)测 即电测定法。当人体患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穴位,皮肤导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良导点”。利用这个原理,制成各种特制的小型晶体管良导点测定器测定耳穴。探测时,病人一手握一极,医者手执探测头,在病人耳廓上进行探查,当探头触及敏感点(良导点)时,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等即可反映出来。以上四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耳廓视诊的注意事项A、耳廓视诊首先要注意个体差异,考虑人、肤色和不同时间季节等因素。B、诊前不要擦洗耳廓。C、注意鉴别假阳性D、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视诊为最适宜。,民族民间医疗技法,E、注意鉴别耳廓血管的正

15、常分布和异常血管充盈及走向,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耳穴心区的血管呈现各种异常表现,与正常耳穴是显然不同的。F、注意应用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来理解和解释阳性反应。,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阳性反应的类型及性质,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充盈、脱屑阳性反应的类型及其所属病症阳性反应的性质阳性反应的一般规律,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正常人耳郭,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癌症患者耳郭,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五)耳廓治疗,耳廓治疗学是在耳穴上施以各种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1、耳穴治疗疾病有以下三大特点:,(1)适应证广、疗效高、收效快。(2)简便易学易行,花费低廉实惠。(3)

16、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耳穴治疗的取穴原则,(1)根据病症的相应部位取穴。(2)根据经络辨证取穴。循经取穴。异经配穴。病候取穴。,民族民间医疗技法,(3)根据脏腑辨证取穴。(4)根据辨病取穴。(5)根据穴位功能取穴。(6)按古今临床经验取穴。,民族民间医疗技法,3、临床常用治疗方法(1)耳穴压丸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定义;压迫法是在耳廓表面贴敷圆而光滑。质硬的小珠形物体(可以就地取材),以刺激耳穴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此法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效佳、价廉、副作用少及有持续刺激作用和老少皆宜的临床常用方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材料准备 植(药)物种子、药丸、胶布或消炎解痛

17、膏、关节止痛膏、肤疾宁、探棒、镊子、剪刀、酒精棉球等。,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治疗方法。A、用耳穴探测仪或压痛棒(无压痛棒、用毫 针柄、火柴等也可),寻找敏感点或低电阻点。B、耳廓消毒用75%的酒精脱脂棉球对全耳廓 进行擦洗。C、贴压耳穴。D、耳压手法。,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注意事项A、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B个别患者对胶布过敏可改用肤疾宁代替胶布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C、耳廓有皮损、冻伤处不宜贴压,以防感染。,民族民间医疗技法,D、夏季汗多,不宜贴压时间太长。E、耳穴压丸法一般无禁忌,但对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者宜慎重,不应刺激过重。F、患者正在服激素类药物时,不宜用贴压法,必须用

18、贴压法时,在停药3个月后才能用。,民族民间医疗技法,疗程。慢性病:隔日换1次,每次用一侧耳穴,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0天,继续作第2个疗程治疗。急性病:每天贴压1次,每次一侧耳穴,两耳交替,47次为1疗程。,民族民间医疗技法,(2)耳穴放血法此法是用针刺,切割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用注射针头,三棱针或小手术刀在欲放血的耳穴,一般在耳尖,屏尖或耳轮穴位等处,或在耳背部静脉区进行。,民族民间医疗技法,适应症用于瘀血不化的灼痛,邪热炽盛所致的高热、抽痉(搐),高血压症,急性结膜炎,麦粒肿,便秘,严重或顽固瘙痒,本法具有疏通经络,去瘀生新,镇惊泄热,止痒,泻火止痛等作用。,民族民间医疗

19、技法,操作方法A、先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常规消毒耳廓放血穴位的皮肤。B、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三棱针,用点刺法迅速刺入放血部位约2mm深度,用小手术刀在耳背静脉处划割,深约1mm。每次放血35滴,放血后以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隔日1次,急性病每日12次。,民族民间医疗技法,注意事项 术前按摩耳廓较为重要,直接影响放血是否顺利,与疗效有密切关系。用三棱针放血不宜太深。取耳背静脉多次放血时,应从静脉远心端开始,不宜首次在中央部割划,术毕宜用消毒干棉球按压,不要揉擦,否则会形成皮下瘀血,影响效果。,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凡各种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肝脏硬化机能不良者及非热、非瘀之症,不宜使用此法。严格注意无菌操作,术毕尽量减少汗液或水湿以防污染创口。其余注意事项与毫针刺法相似。,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六、常见病的治疗方法,失眠 取穴: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枕 配穴:气血虚弱者加脾,脾肾失和者加胃(一侧贴药丸,对侧相应穴位放血),民族民间医疗技法,取穴:内分泌、卵巢、内生殖 器、肝、肾、神门配穴:心、肺,交感、皮质下,脾、胃,痛经,民族民间医疗技法,七、小结、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耳穴诊疗法?2、耳穴是如何分布的?其分布规律如何?3、常用耳穴的“耳中”等15个穴位是如何定 位的?各穴的主要功能是什么?4、常用耳穴治疗的取穴原则有哪几种?5、耳穴压丸法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