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207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13秋犯罪学形成性考核测评答案 任务1 一、针对目前网络诈骗犯罪频发现象,试述网络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答:网络犯罪原因: 一、计算机系统自身的脆弱性造成了适合犯罪的独特环境。 二、计算机犯罪的低成本,高收益为犯罪提供了强大的助动力。 三、计算机安全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为实现犯罪扫清障碍。 四、网络道德的缺失和价值评定的混乱是滋生犯罪的天然土壤。 五、计算机犯罪立法的滞后为犯罪分子打消了后顾之忧。 六、国际社会的合作不力使计算机犯罪分子更容易逃脱制裁。 防治网络犯罪的对策: 一、提高计算机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范。 二、加强人事管理制度,重视安全监察工作。 三、构建网

2、络伦理,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四、加强计算机犯罪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组建反计算机犯罪机构,加强执法力量建设。 六 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构筑多边网络安全体系。 二、试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谈谈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答: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趋暴力化的特点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从作案主体看,呈现出农村籍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和农村流入城市的青少年犯罪突出的特点 青少年人犯罪屡教不改,具有反复性特点、 青少年犯罪具有突发性特点 三、我国重新犯罪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 我国重新犯罪的

3、特点: 1、从年龄的分布来看,青少年重新犯罪现象严重 2、从职业状况来看,无业人员和务农者居多 3、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型和暴力型犯罪占主体 4、从犯罪形式来看,重新犯罪的团伙化突出,犯罪性质黑社会化 5、从社会危害程度来看,重新犯罪大案要案和恶性犯罪突出 6、从犯罪主观恶性来看,重新犯罪者反社会意识增强,主观恶习深 7、从犯罪周期来看,重新犯罪短周期化明显 对策: 1、吸收借鉴国际上防治重新犯罪的思想制度经验 2,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贯彻宽严相济形事政策,防治重新犯罪。 3、 积极推行社区矫正,尝试恢复性司法,防治重新犯罪。 4、推进监狱改革,提高矫正质量,防治重新犯罪。

4、5、落实刑满释放、解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防治重新犯罪。 6、加强社会管理、尤其是流动人口管理,防治重新犯罪。 7、发挥家庭的亲情教育和引导作用,防治重新犯罪。 8、犯罪者个人自信、自尊、自爱、自强,自我防治重新犯罪。 四、 试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犯罪的特点。 答:近年来我国犯罪不仅数量发生巨变,而且质量日益严重。特点有: 一度绝迹的犯罪死灰复燃,且来势凶猛。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赌博、绑架、毒品犯罪,甚至涉黑、邪教组织犯罪等案件大量出现。犯罪朝组织化、集团化、武装化的方向发展。 案件性质日趋严重,暴力犯罪日益增多。 经济犯罪突出,日益严重,其中尤以盗窃罪和金融犯罪、贪污

5、贿赂犯罪居多 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 有组织犯罪发展迅速, 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具贪利性、疯狂性、团伙性、反复性特点。 跨国跨境犯罪大量出现。 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 五、是如何理解犯罪预测概念的?犯罪预测有何意义? 犯罪预测,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再从过去到现在和从现在到将来的发展趋势中,对犯罪事件和犯罪进程作出的预测。 重要性: 1,犯罪预测是加强犯罪预防工作的需要。 2,使整个社会治安工作由经验型转变到科学型的需要。 3,可以为完善刑事提供依据。 任务2 一、何理解犯罪学的概念 答:学是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的知识,表述犯罪现象,揭

6、示犯罪原因,寻求治理、预防犯罪之对策的刑事事实科学。犯罪学包括:中国犯罪学、外国犯罪学、比较犯罪学、沿革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物学、被害人学等。刑法学、监狱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探学等,是犯罪学的相关学科,它们共同构成刑事科学。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 犯罪学的研究尤其需要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的知识。 犯罪学是一门刑事事实科学。 犯罪学也包括中国犯罪学、外国犯罪学、比较犯罪学、沿革犯罪学。 犯罪学也包括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物学、被害人学等分支学科。 刑法学、监狱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探学等,是犯罪学的相关学科。 二、如何实施宽严相济刑事

7、政策? 答:积极探索因民事纠纷激化形成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办法,尽可能依法减少刑事处罚数量。 积极探索扩大轻微刑事案件的自诉范围,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的和解、调解制度,节省司法资源,解决社会矛盾,力争取得最好的法律、政治和社会效果。 认真研究依法正确适用缓刑、减刑关押数量,避免交叉感染,促进罪犯改造,做好劳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确保取得良好效果。 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 应将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推行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和谐。 严格贯彻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三、何理解青

8、少年犯罪概念? 1,在我国 “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而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研究中使用的概念。 2,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学者目前对青少年犯罪概念的释义只是学理上的解释,而非法律上的定义。学理解释必须以法律规定尤其是刑事法律的规定作为解释基础,而不能脱离法律规定而任意加以解释。 3,我国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中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称为少年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我国法律规定,已满18周岁的人为成年公民。所以,青少年犯罪中既包括年轻成年公民的犯罪,也包括少年的犯罪。按照刑法规

9、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均不视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 4,由于犯罪学研究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不是为了定罪量刑,所以,它并不完全严格按照刑法的规定。既要依据刑法的犯罪规定,又不局限于刑法,它从年龄上说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行为内容上说,既有犯罪行为,又有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犯罪学研究的青少年犯罪范围比刑法学关于犯罪定义所界定的范围,无论从年龄上看,或者从行为上看,都要宽泛得多。 5,犯罪学研究的广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可以表述为:已满6周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或者违法行为、不良行为。把青少年的年龄定为已满6岁至25岁,第一,为适应犯罪向低龄化发展趋

10、势的需要。根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调查,青少年犯罪初次有劣迹年龄为6岁,第二,从预防青少年犯罪角度看,将青少年的年龄下限定为6岁,体现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抓早,抓小的共识。第三,以6岁作为研究起点,是因为6岁孩子一般开始上小学,第四,将青少年年龄定为6岁至25岁可以保持研究的连续性。25岁以下的青少年,基本上还处于不同程度的“不成熟”状态,男性到25岁,女性到23岁,发育才完全停止。 6,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则是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青少年犯罪的年龄,是指14岁至25周岁。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任

11、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未满14岁的人即使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认为是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第17条第3款还明文规定:“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根据上述规定,狭义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已满14岁未满26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四、我国财产犯罪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对财产犯罪采取哪些对策? 答:财产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特点 青少年、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 2、犯罪类型特点 大

12、案要案日益突出,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窃车犯罪猖獗。街头两抢频发 3、犯罪行为特点 公开化 暴力化 智能化 4、犯罪时空特点 季节 昼夜变化 地区 城乡差异, 5,被害主体特点 有财可取 有空可钻 防治财产犯罪的对策 1、开展被害调查 2、严厉打击犯罪 3、完善社会政策 4、加强文化道德建设 5、做好重点潜在犯罪人群的管理 6、加强被害预防工作 7、有针对性地矫治犯罪人 五、么是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谈谈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的关系? 答:所谓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是指支配和影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原因的心理因素涉及到许多方面,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主要有人生观、

13、心理失衡、个体需要、价格障碍、个性特征等方面。 个体心理失衡与犯罪的关系: 个体心理失衡是指社会中的某些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与其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不相适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当前我国犯罪状况严重化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失衡极易造成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抵触情绪。一般而言,心理失衡并不一定导致犯罪,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缓解和释放,如自我控制、自我攻击等,但达到严重程度的个体心理失衡却极易导致一些人犯罪意识和动机的产生,促使他们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分配不公引起的心理失衡与犯罪。 腐败引起的心理失衡与犯罪。 任务3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你认为应包涵哪些内容? 社会治安综合

14、治理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任务 工作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范围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各级党委和*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1、各级党委和*要把综合治理摆上主要议程,建立综合治理的领导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2,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3,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群防群治形成网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有以下六个方面 打击 防范 教育

15、管理 建设 改造。 二 试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的现状与特点?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答:近年来我国犯罪不仅数量发生巨变,而且质量日益严重。特点有: 一度绝迹的犯罪死灰复燃,且来势凶猛。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赌博、绑架、毒品犯罪,甚至涉黑、邪教组织犯罪等案件大量出现。犯罪朝组织化、集团化、武装化的方向发展。 案件性质日趋严重,暴力犯罪日益增多。 经济犯罪突出,日益严重,其中尤以盗窃罪和金融犯罪、贪污贿赂犯罪居多 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 有组织犯罪发展迅速, 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具贪利性、疯狂性、团伙性、反复性特点。 跨国跨境犯罪大量出现。

16、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 三、什么是刑罚政策?刑罚政策的原则有哪些? 答:所谓的刑罚政策,是指国家设定刑法以及运用刑罚手段控制犯罪的准则、策略、方针和措施等的总成。总言之,就是关于设定刑法以及运用刑罚手段控制犯罪的政策。 刑罚政策的原则包括: 刑罚个别化原则 公平原则 人道主义原则 效益原则 四、你是如何理解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的? 有组织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即一般的有组织犯罪概念和典型的组织犯罪概念。 广义的有组织犯罪概念,即一般的有组织犯罪概念,也就是犯罪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概念,它是指三人以上故意实施的一切有组织的共同犯罪或者犯罪集团。这一概念提示的内涵

17、与处延是: 第一、作为有组织的犯罪,其主体必须在三人以上,有别于一般共同犯罪。 第二、作为有组织犯罪,其主观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有组织的犯罪。 第三、作为有组织犯罪,就其表现形态来看,不仅包括有一定组织行为的结伙性犯罪和团体性犯罪,也包括有一定组织形式的集团性犯罪,还包括有一定组织机构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这样就把犯罪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同刑法学意义上的有组织犯罪区别开来。 狭义的有组织犯罪概念,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黑社会”。是指由故意犯罪者操纵、控制或直接指挥和参与,人数众多的犯罪分子的结合或几个犯罪集团的联合体,具有严密而稳定的组织结构等级制、专业与分工及帮规会律,其组织系统呈开放

18、性,表现为该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有一套能逃避社会控制和法律制裁的防护体系,通过暴力、恐怖和贿赂腐蚀等犯罪手段,以达到追求垄断,谋取经济利益,并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的目的。 在中国现阶段的有组织犯罪,主要包括三种形态,即有组织犯罪中的初级形态有一定组织方式的结伙犯罪与团伙犯罪,有组织犯罪中的中级形态有一定组织方式的带黑社会性质的黑伙犯罪与犯罪集团,有组织犯罪中的高级形态黑社会犯罪。 典型的组织犯罪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具有成员的众多性和严密而稳定的组织结构; 2、犯罪呈开放性; 3、基本目标是追逐经济利益和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 4、犯罪的垄断性; 5、基本手段是暴力、

19、恐怖和贿赂腐蚀。 五、你是如何理解犯罪预防体系概念和内容的 答:犯罪预防体系,指参与预防犯罪的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各种举措围绕着犯罪预防这个共同目标有机联系、协调运行的工作体系。其特点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动态性 犯罪预防工作体系内容可分为狭义的犯罪预防体系和广义的犯罪预防体系。 狭义的犯罪预防体系即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区预防三道防线相结合,该体系是在犯罪之前主动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即微观犯罪预防。 广义的犯罪预防体系即社会预防、心理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四道防线相结合,该体系不仅限于事前的预防,而且包括事中的预防和事后的处理与改造的重新犯罪预防,即宏观犯罪预防。 其中社会预防,

20、指通过对社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消除或减少社会弊病,从而达到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心理预防,指对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活动,同时,也是削弱或者排除形成犯罪的内在动因。 治安预防,指公安机关对于社会上具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专业防范措施。刑罚预防,也称刑事预防或司法预防。是指国家通过各级司法机关,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刑罚的惩罚、威慑和改造教育功能,从而遏制犯罪的专门性活动。 其 他 一、什么是犯罪预防?我国有可能做到犯罪预防吗? 所谓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行政的和法

21、律的等综合手段,以达到防止、遏制、减少乃至最终消除犯罪的目的。 犯罪是可以预防的: 1,犯罪规律的可知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得国家、社会、集体与个人力量形成整体,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可靠保障 3,社会主义与人民群众利益一致,便于动员全社会力量预防、减少犯罪 4.,国际性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为犯罪预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二、结合重庆打黑,分析有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谈谈预防有组织犯罪对策 参考答案:原因 经济因素的影响 失业问题 1、大批下岗人员,一部分人就业观念陈旧,极易产生不满情绪,如果有坏人拉扰、同情,很容易形成犯罪团伙。 2、农村闲置人口、流动人口易于进行

22、有组织犯罪活动。 3、“两劳”人员纠合形成有组织犯罪 腐败现象对有组织犯罪的影响 外来因素的影响 防治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一、狠抓严打,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二 做好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工作 三 改变公安机关孤军奋战局面,构建公安 社会双本位防控模式 四、防止黑社会组织向基层组织渗透 五 惩治腐败,捅破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六、修改不予完善我国现行刑法 七、加强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合作 三、你是如何理解暴力犯罪原因的? 分主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 1,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2,错误的人生道德观 3,不良的心理机制 4,淡薄的法制观念 客观原因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 2,社会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暴力

23、熏染 3,没事纠纷得不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激化 4,家庭方面原因 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 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经济困难 5,学习方面原因 包括学校法制教育欠缺 校内外教育管理脱节 6,被害人促动 四、我国财产犯罪的特点是什么?你认为应该对财产犯罪采取哪些对策? 财产犯罪的特点 1、犯罪主体特点 青少年、流动人口、社会闲散人员 2、犯罪类型特点 大案要案日益突出,犯罪金额越来越大。窃车犯罪猖獗。街头两抢频发 3、犯罪行为特点 公开化 暴力化 智能化 4、犯罪时空特点 季节 昼夜变化 地区 城乡差异, 5,被害主体特点 有财可取 有空可钻 防治财产犯罪的对策 1、开展被害调查 2、严厉打击犯罪 3、完善

24、社会政策 4、加强文化道德建设 5、做好重点潜在犯罪人群的管理 6、加强被害预防工作 7、有针对性地矫治犯罪人 五、你认为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有何区别? 犯罪学研究的犯罪概念比刑法学关于犯罪概念所界定的范围,无论从年龄还是行为上看,都要宽泛得多。 犯罪学研究犯罪的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所以它研究犯罪既要依据刑法的犯罪规定,又不局限于刑法,它从年龄上说可以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从行为内容上说,既有犯罪行为,又有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所以,犯罪学也把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当作“犯罪问题”加以研究。此外,对于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从刑法学角度不认为是犯

25、罪,但从犯罪学角度也把此类问题纳入研究的范围,甚至还把不良行为也纳入研究的范围。 我国现阶段的有组织犯罪,主要包括三种形态,即初级形态有一定组织方式的结伙犯罪与团伙犯罪,中级形态有一定组织方式的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与犯罪集团,高级形态黑社会犯罪。 典型的组织犯罪有五个基本特征。 1、有组织犯罪具有成员的众多性和组织结构严密稳定性; 2、有组织犯罪呈开放性; 3、有组织犯罪基本目标是追逐经济利益和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 4、有组织犯罪的垄断性,帮派与帮派间由火并而联合,由联合而火并 5、有组织犯罪基本手段是暴力、恐怖和贿赂腐蚀。 六、试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犯罪的特点。

26、答: 近年来我国犯罪不仅数量发生巨变,而且质量日益严重。特点有:一度绝迹的犯罪死灰复燃,且来势凶猛。拐卖妇女、儿童、卖淫嫖娼、赌博、绑架、毒品犯罪,甚至涉黑、邪教组织犯罪等案件大量出现。犯罪朝组织化、集团化、武装化的方向发展。案件性质日趋严重,暴力犯罪日益增多。经济犯罪突出,日益严重,其中尤以盗窃罪和金融犯罪、贪污贿赂犯罪居多。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有组织犯罪发展迅速。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具贪利性、疯狂性、团伙性、反复性特点。跨国跨境犯罪大量出现。高科技犯罪、环境犯罪等新型犯罪样式层出不穷,后果严重。 七、试结合你所在的城市,谈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犯罪的现状与特点

27、?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说,我国的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是正常运行的,人民生活逐步迈进小康SH会。虽有犯罪,但犯罪率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美国相比还是要低得多。但我们仍应看到,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两次对刑法、刑诉法不断完善,增大打击的力度,但犯罪现象仍有增无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以犯罪为职业的情形大量增加。法人犯罪、经济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高官犯罪已呈现蔓延,扩张之势。而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已销声匿迹的制毒、贩毒、吸食毒品、卖淫嫖娼等犯罪现象又死灰复燃。这些犯罪给我国的稳

28、定和改革开放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需要我们对此加以控制,以致消灭。 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犯罪率在总体上保持着持续上升的趋势,特别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侵财和刑事犯罪率都有一个极其明显的跳跃,并且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呈现下降的态势。为了加强对犯罪的打击,打造平安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笔者现结合调查、阅读,就改革开放犯罪的新特点进行一些分析: 、犯罪数量明显上升 我国的犯罪除XX年出现暂时的好转外,由于国内外诸多因素的作用,犯罪现象一反常态,急剧恶化。其间经历了四次犯罪高峰。即XX年的890281起的犯罪高峰,XX年的2365709起的犯罪高峰,XX年的4457579起

29、的犯罪高峰, XX年达4718122起的犯罪高峰,此后高居不下。查阅资料,改革开放前所出现的两次犯罪高峰,按人口平均,都没超过1,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第四次犯罪高峰,猛增至2,犯罪发展数量上升,实属罕见,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犯罪质量日趋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各种刑事案件,不仅数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在质量上也日趋严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据公安部门统计的十九类案件看,盗窃、诈骗、抢劫、伤害、强奸、杀人六类犯罪案件合计占全部案件的95%上下。犯罪的情节极为严重,在抢劫、入室盗窃、强奸等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动辄将受害人置之死地。杀人案件在XX年代初平均每年以2.6%的

30、速度递增,而XX年之后,竟以15.32%的速度递增。最能说明情况严重莫过于“双枪”犯罪的存在和令人胆战心寒的杀人事件层出不穷。这些触目惊心的犯罪现象,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犯罪的问题。1 、犯罪主体趋向青少年化 “文革”期间,我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从20世纪XX年代的20%多上升到60%左右,从此青少年犯罪问题,开始成为我国令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而改革开放之后,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决定犯罪多与少的一大犯罪主体。青少年犯罪案件急剧增多和在部分大中城市中出现。14-25岁的青少年案犯高达70%-80%。并且从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结构来分析,我国近年来青少

31、年犯罪的年龄比五六十年代提前了23岁,1417岁成为犯罪年龄高峰。 、侵财犯罪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侵财犯罪尤为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侵财犯罪仍居于各类犯罪之首。盗窃、抢劫、诈骗这三类典型的侵财犯罪的立案数,可以反映侵财案件立案的总体情况。犯罪手段呈现出隐蔽性、多样性、高科技性的特点,向智能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境结伙作案增多,并逐步由传统的金融、税收和商贸等经济领域向体育、教育等领域渗透,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据统计,XX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经济案件6.9万起,挽回经

32、济损失149.7亿元。 、流动人口犯罪、有机组织犯罪数量增加化 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数量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迅猛增加,虽然这一方面给当地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无序流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往往会以老乡、区域为集体,形成有机组织犯罪。这类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的现状,给当地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流动人口的管理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中的难题。 、职务犯罪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职务领导“一把手”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由于“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监督不力以及机制、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等,导致“一把手”职务

33、犯罪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 、犯罪手段科技含量升级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犯罪手段的科技含量也随之升级。据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统计,近年来我国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XX年立案侦查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仅为百余起,XX年增至400余起,XX年剧增为2700余起,比上年增加了5倍;XX年为4500余起,比上年上升70%。在计算机网络犯罪中,利用计算机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的案件十分突出。利用计算机网络诈骗、侵犯公私财物的案件呈多发趋势,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隐蔽性。

34、其他一些高科技手段也被应用到犯罪活动中,如利用手机遥控盗窃机动车、用解码器破解防盗器等。科技含量升级的运用提高了犯罪分子犯罪的效率和隐蔽性,增加了打击难度。 原因: 、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诱发犯罪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已来,我国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差异: 第一依附于土地生存的农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县城居民,县城人口数量增长,原有的就业平衡被打破;随着国家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下岗职工人数不断增多,大量增长的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无法普及到社会所有困难的人,出于求生本能和改变现状的渴望,一部分人在外部的不良条件刺激下走上犯罪道路。 第二,十年文革后,教育深受打击,社会人群普遍素质、法

35、制观念不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管理的片面性及社会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加之受不良文化的腐蚀,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蒙上阴影,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发生偏转。 第三,社贫富悬殊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是诱发犯罪的因素之一,一些人为了达到短期内迅速致富的目的,在没有致富技能情况下,采取了自认为成本低、来钱快的非正当手段; 第四,飞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给人们带来压力与不安,导致在遇上问题时往往容易失去理智,将矛盾争吵升级为犯罪。 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现实与法制的不完善 第一,*行为扭曲,公共权力克私利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36、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司法腐败和吏治腐败的严重问题,贪赃枉法、买官卖官现象决非鲜见,腐 败问题愈演愈烈,导致职务犯罪的增多; 第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存在。他们对国内反对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和台独势力不仅在物资上支持,而且内外勾结、里应外 合,进行恐怖活动,分裂活动,用金钱和美色腐蚀我们的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导致他们又一部分人走向犯罪的道路; 第二、法制的不完善,往往可以使预谋不轨的人有机可趁,例如:伪劣食品药品的制造,偷税漏税,假货的制造与销售;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社会贫富分化。由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价值观处于一种迷茫、混乱的状态,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诱发犯罪的主

37、因: 第一,私有企业、私有财产的出现和外资企业大量涌入我国,两极分化加剧是产生犯罪的又一个重要不容忽视的现实,老板拖欠工资,导致工人积怒报复犯罪;职务犯罪“一把手”腐败如厦门远华赖昌星等人的出现; 第二,流动人口多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生活水平较低。一部分人到了当地后,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同时又好吃懒做,为了获取钱财,改变生活现状,他们能偷则偷、能骗则骗、能抢则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第三,普遍犯罪份子和部分高技术犯罪份子仇视先富裕的人,采用入室盗窃或利用高科技盗车,绑架勒索钱物,例如:张子强绑票事件。 文化发展给社会带来冲击诱发犯罪 第一,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意识形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一些资产阶级惟利是图,损人利己,享乐腐化的个人思想有所抬头,国外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思想受影响走向犯罪; 第二,不断渗透到国内来的黄色小说、暴力颓废电影、淫秽图片、录象的不断地散发着低级下流,严重腐蚀着那些意志薄弱者,特别是一些可塑性很大的青年。导致他们一部分人生活颓废,道德败坏,走向犯罪道路。这是盗窃、贪污、受贿、诈骗、走私、毒品、强奸、杀人等一系列刑事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