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4234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4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四单元第14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 导学精要 设计:李煊毅 审核:杨文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 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学习作者采用反复叙事的结构表现小女孩的愿望,凸显其悲惨命运的方法。 2了解作者“以喜写悲悲更悲”的反衬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1:学习课文第5至10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女孩的悲惨现实的? 课文写了小女孩共擦了5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景象? 在这几个自然段中,有一些这样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 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想一想:

2、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而不让她擦一次就能看到所有渴望的景象呢? 反复叙事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是指对同一事件的反复叙述而非重复,以期加 强叙述效果。 问题2:故事的结局是小女孩冻死在街头,这个结局无疑是相当悲惨的,可是作者却在结尾部分运用了这样一些词语:微笑、美丽、幸福。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幸福”,读一读句子,联系前文想想这两个“幸福”分别是什么含义呢? “以喜写悲悲更悲,以乐写愁愁更愁”是反衬的手法。本文的结局是悲惨的,可作者却以写幸福告终,如果结尾这样写“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大年夜里活活冻死在街头的。”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效果有

3、什么不同? 课文中像这样运用“以喜衬悲”的反衬手法的地方还有很多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教师问题创生 学生问题发现 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 阅读练习一: 三打白骨精节选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

4、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 1 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

5、!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

6、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孙悟空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的白骨精,是怎样打的?结果如何?找一找,简要地填一填。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白骨精变成 孙悟空的动作 打的结果 2.作者运用“反复叙事”的手法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作用是什么? 情节: 人物: 3.经典名著里经常运用“反复叙事”的方法来突出故事情节的曲折、刻画人物形象,引人入 胜。如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找来读一读。 阅读练习二: 颍亭留别 元好问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1.古诗中常用反衬的手法。读读上面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哪里具

7、体写“闲”,哪里具体写“急”;再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名著名篇中也常用反衬的手法。例如红楼梦中黛玉之死与宝钗出嫁被安排在同一时刻交叉描写,以宝钗“出闺成大礼”之“喜”来反衬黛玉“魂归离恨天”之“悲”,更加突出了黛玉命运的悲惨,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再如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开头与结尾用鲁镇的节日气氛反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等等。建议同学们课后找来仔细读一读,好好体会体会。 2 表达练习 在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失败与挫折吧,例如考试考差了,比赛失败了,与朋友发生矛盾了,受到批评指责了那时的你可能会伤心难过,可能会愁闷苦恼,请你试着运用“以喜写悲悲更悲,以乐写愁愁更愁”的反衬手法描写当时的心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