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247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朋友之间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15、朋友之间 教材分析: 朋友之间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叙事性非常强,虽篇幅较长,但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写出了“我”和好朋友林童因为竞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产生了误会,影响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后来在妈妈的开导下,“我”和林童互相沟通,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的事情。 这篇课文的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实亲切。抓住了“我”和林童的言行来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富有儿童情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本次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文本的情境,把自己融入文中,感受到和朋友相处,需要的是互相

2、理解、信任和沟通。 在写作方法上,本文通过大量的对话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将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教学中要渗透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读中学写的训练。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中年段,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有了广泛交朋友的愿望,但有时往往不会处理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与朋友相处之道,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理解、信任、沟通的重要性,这是本文人文性的体现。 在工具性这一点上,基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应该初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了

3、一件什么事,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则是教学的难点。 学习目标: 1、学会“计、景、挑、段、议、骄、证、意”这8个生字,认识“装、角、敢、赌、竞”这5个生字。弄清多音字“角、量”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比较清楚而简洁地说清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体会课文中“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初步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5、通过读课文,感受到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就是“理解”。并体会到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信任和沟通,得到对方的肯定、鼓励与支持。 教学重点: 1、联系课文内容,引

4、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比较清楚而简洁地说清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感受“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 教学难点: 1、渗透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2、通过读课文,感受到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就是 “理解”。并体会到朋友之间需要互相理解、信任和沟通,得到对方的肯定、鼓励与支持。 语言运用及方法训练点: 1、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故事内容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3、设悬念,引发思考,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写作方法。 4、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心理活动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制作书签。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围绕课

5、题“朋友之间”,紧扣文眼“理解”,分别走进“我”和林童的内心,揭示朋友之间相处的真谛。 1、抓住1个重点句子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联系上文,感受“我”的内心想法。 三个层次: 找出“我”的疑问,读出疑惑、不理解。 联系第3自然段,读出“我”的惊讶! 回扣到重点句,读出“我”的责备、埋怨和生气。 【通过体会“我”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了解“我”的情感变化,并感情朗读。渗透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2、再抓一个重点句“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联系下文,感受林童的内心。 两个方面: 林童想说什么?“你太出色了,你做的一切都比我强。我想演这个角色,证明我能行。” 为什么没说

6、? “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3、感受友情,升华体验,写中释情。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和学生成为朋友: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硚口区韩家墩小学的吴兆男。能跟我打个招呼吗?看到你们热情的笑脸,我感觉我们已经是朋友了呢! 2、了解甲骨文“朋友”,感受中华文字内涵: 作为朋友,今天初次见面,送你们一份小礼物,就藏在抽屉里哦!书签上可是有学问的呢!上面有两个古文字。猜一猜,是什么字? 真聪明!再猜猜,我们的祖先在造“朋友”这两个字时,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结:看来这古人造字时和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小小的文字隐藏着大学问! 3、互动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朋友: 跟我们聊聊

7、你的朋友吧! 抓住学生说话中的关键,互动点评。如:感情深厚!互帮互助!共同分享! 正式上课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要读一个朋友之间的故事。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翻开书76页,自由朗读课文,借助生字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 2、出示生词。你们推荐一个声音最响亮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词吧! 出示多音字选择读音练习。 课文中有2个多音字,谁来选择正确读音。你来,你来。非常棒!全班一起读准字音。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朋友之间的一件什么事?找找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试着用35句话说清楚。 4、交流反馈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对,这才是矛

8、盾的起因。谁再来说说。 学生说得不清楚,有点语无伦次,抓不住重点。 师:别着急,慢慢说。我们俩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我的心情怎样?结果如何呢? 师: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通顺而简洁地表达出来呢?老师帮帮你们,试试吧! 5、读了课文,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梳理:你们的疑问,有的针对关键词、句,有的直指“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真会读书!看来在这次矛盾中,“我”和林童各有各的想法。两人心中分别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 三、直指矛盾,紧扣内心,品读人物 走进“我”的内心,理解“我” 在了解故事起因时,你们都说到:林童想演白雪公主,却没有告诉我。对于她的不告诉,我心中有一个大大的疑问

9、。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的疑问? 1、顺疑而导,了解“我”的想法: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我可是她最好的朋友。 指导朗读,读出不理解。 2、联系上文,理解我的想法。 林童瞒着我做了些什么?我当时的心情怎样?联系上文,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体会。 读中体会。 指名读,相机指导。 “林童。”当老师叫出这个名字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一点都不知道林童也要演白雪公主。我吃惊地看看她。 走进林童的内心,理解林童。 1、紧扣“欲言又止”,感受林童的内心。 林童真的是故意不告诉我吗?你从哪里看出她其实想说? “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真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 理解

10、“欲言又止” A. “欲言又止”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的? B.在生活中,你有欲言又止的时候吗?说一说。你们不仅理解了“欲言又止”这个词,还能联系生活来运用。真棒! C.林童跟你们的心情一样!能读出她当时欲言又止的语气吗?评:心里真矛盾!内心在挣扎!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B.真会思考!作者这样写就是要引发我们的思考,吸引我们继续往下读。 2、联系下文,理解林童的“欲言又止”。 这样的疑问在下文能找到答案。自由朗读2936自然段,从“我”和林童的对话中去找一找吧!把她当时想说的画上横线,把没有说的原因画上波浪线。 品读人物语言: 林童想说什么?“你太出色了,你做的一切都比我强。我想演这

11、个角色,证明我能行。” 原来她是想说她也想演。能模仿林童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自己先试试。 学生读后评价指导: a、你就是林童,你对好朋友既佩服又羡慕! b、你想证明自己,和好朋友一样出色! 那林童为什么又没有说呢?“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A.理解“自不量力”:理解了“量”这个字,能帮助你们理解整个词。字典中,有以下三个意思,在这个词语中,“量”是什么意思呢? 送到词语中,谁来说说什么叫“自不量力”? 评价:嗯,理解了关键字,就能理解整个词。这个方法你掌握了! 把“自不量力”的意思送到句子中,说一说。 B.想象一下:当大家正在夸奖“我”一定能行时,林童告诉大家:“我也想演白雪

12、公主这个角色。”同学们会怎么说她? C.想到这些瞧不起,林童退缩了,你来读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想到这些嘲笑和讥讽,林童越想越害怕,一起读当时我还很害怕你们认为我自不量力呢。 难怪她会 师小结:听到她这番话,“我”才明白,自己误会了林童啊!现在,“我”的疑惑没有了心结解开了,“我”也理解了她的想法!我俩和好如初了! 过渡:刚才,我们分别走进了“我”和林童的内心,发现“我”会因为林童的行为而生气、难过,林童又会因为“我”的赞美而高兴不已!两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和对方密不可分。 四、感受友情,升华体验。 1、品读句子,回顾全文。 当我们敞开心扉,面对面交流后指名读: 我俩几乎要哭出来

13、,但这情景又让我们忍不住笑了。 了解了“我”和林童的内心想法,你们一定能读懂这句话。结合这对朋友因误会而闹翻,又因沟通而和好的过程,把我俩此时的心情补充完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一想到 ,“我”几乎要哭出来。 一想到 ,林童几乎要哭出来。 但一想到 ,我俩又忍不住笑了。 原来哭也好,笑也好,都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啊! 2、写中释情,升华感悟。 同学们,读了这对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你想对“我”或林童说些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在书签上,署上你的名字。 评价:写出了你的独特感受! 写得真好!这就是你的名人名言啊! 大声地对台下的老师读一读吧! 3、教师总结。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理解,还需要信任、沟

14、通。只有这样-朋友之间才会心连心! 五、拓展延伸: 1、把你写的书签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2、建议你和好朋友一起读夏洛的网,再次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板书设计: 15、朋友之间 信任 “我” 理解 林童 沟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积累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2、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文中的对话。 3、了解对话描写中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4、当堂写字。 5、拓展升华。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联系上下文,走进了“我”和林童的内心,了解了两人的想法,读懂了这个朋友之间因误会而吵架,又因沟通而和好的故事。 二、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积累词语: 1、默读课文,梳理

15、“我”的情感变化,勾画相关词语。 生气吃惊紧张难过震惊 2、朗读词语,积累运用。 三、读演对话,了解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1、三个场景,小组演练。 12自然段,改写成对话,分角色读演。 1628自然段,“我”和妈妈的对话,分角色读演。 2936自然段,“我”和林童的对话,分角色读演。 2、小组展示,读演对话。 3、评价指导,相机了解提示语的位置和作用。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归纳生字字形特点,自主识记。 2、指导书写,重点关注“挑、段、议”的笔顺和结构。 3、当堂写字,关注书写和握笔姿势。 五、拓展升华,课外延伸。 1、交流课外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感受和收获。 2、继续阅读夏洛的网,学习故事中的对话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