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656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 感知觉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答案第二章 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记忆 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指向 和 集中 。 2、根据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把注意分为 有意注意 和 无意注意 、 有意后注意 。 3、 集中性 和 指向性 是注意定义的基本特征。 4注意的特征有: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稳定性 。 5感觉反映事物的 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反映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映 。 6感觉的规律表现: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相互作用 联觉 。 7知觉的特性表现为: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 8、在

2、心理学上,把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 感受性 ,它是以 差别感觉阈限 的大小来度量的。 9、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的关系呈现是反比 10、记忆是人脑对 过去经历的事物 反映。 11、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 保持 、 再认 -回忆-四个基本环节。 12 短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内的记忆。 13 长时记忆是指 1 分钟以上的记忆。 单项选择题 1.注意概念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它们是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2.无预定目的且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集中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心

3、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1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无意注意 B.集中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在学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集中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6.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起伏 7.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体现了注意品质。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

4、意分配 D.注意转移 8.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体现了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9.上完语文课很快转移到数学课中,这体现了注意品质。 A.注意分散 B.注意分配 C.注意转移 D.注意广度 10.12岁以上的少年的注意力的可以连续集中分钟左右。 A.20 B.25 C.30 D.40 11.初二到高二时的注意转移发展的特征是 。 A.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 C.下降 D.停滞 1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

5、是红色的,很香,这样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4.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说这朵花好漂亮,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2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15.喝了中药后再来喝开水,觉得开水比往常的甜,这是的心理现象。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16.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的作用。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 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17.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8.在一定范围内,人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保持对客观事

6、物相对稳定的映象不变,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9.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20.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1. 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识记 保持、回忆、遗忘; B. 再现 再认、回 忆、遗忘; C. 识记、保持、再现 回忆 D. 保持、再认、遗忘、回忆 22. 我们几乎意识不到的记忆是 A. 语义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情节记忆; D. 感

7、觉记忆 23.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组块 A. 52;B. 62;C. 72;D. 82 24. 信息在短时记忆里的保持时间大约为 A. 5秒;B. 20秒;C. 1分钟;D. 2分钟 3 25.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比中间部分容易记住,原因是学习材料的后面部分只是受到 影响。 A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干扰抑制 D 双重抑制 26. 绝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第一次约会时的情景,这种记忆叫做 A. 程序记忆;B. 语义记忆;C. 陈述记忆;D. 情景记忆 27. 以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 A. 意义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情景记忆 28. 对记忆和遗忘

8、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 A. 冯特;B.艾宾浩斯;C. 韦伯;D. 费希纳 29. 前面学习的知识对后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 29. 后面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的干扰作用,叫做 A. 前摄抑制;B. 倒摄抑制;C. 思路干扰;D. 学习干扰 31 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 A. 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C. 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 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32、 多项选择题 1、注意是指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 A 选择性 B 集中性 C 判断性 D 指向性 2、注意的特性是 A.

9、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2、注意的功能是 A.选择功能 B.迁移功能 C.保持功能 D.调节功能 2、注意的种类是 A.无意注意 B.集中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3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 4 A.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熟练的,或只有一种不熟练,其他都是熟练的; B. 同进进行的活动只能有二种且熟练。 C.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D. 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不一定有密切联系。 4、感觉的规律有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联觉 5、知觉的特征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 记忆具有四个环节

10、A. 识记; B. 再认;C. 保持 D. 回忆 7 遗忘是指 A. 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B.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的现象; C.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的现象;D.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8. 遗忘理论包括 A. 衰退理论; B. 干扰理论; C. 动机性遗忘理论;D. 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9. 记忆的系统有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短时记忆;D. 长时记忆 10. 记忆的品质包括 A. 记忆的敏捷性; B. 记忆的持久性;C. 记忆的准确性;D. 记忆的准备性 判断题 1注意作为一个特殊的心理状态,始终伴随心理过程的而存在。 2、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

11、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伴随状态。 3、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4、人是不能一心二用的。 5、小学生的注意范围和成人一样的。 6、注意的稳定性越好,注意的转移能力越强,有意注意的保持就越难。 7、感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8、知觉的理解性主要受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和等因素影响的。 5 9、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0 长时记忆里储存的大量信息会干扰新信息的学习。 11 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12、120的过度学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最经济有效的选择。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了记忆的保存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

12、。 名词解释 注意、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注意转移、 感觉、 知觉、 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遗忘、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简答题 1. 简述注意的品质。 2. 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3. 简述感觉的规律。 感觉的规律有: 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感觉相互作用、联觉 4. 什么是感觉,知觉?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5. 如何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答:衡量一个人的感觉能力是通过感受性和感觉阈限进行的。 感受性和感受阈限之间成正比关系。 6. 简述知觉特征 7. 简述中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因素

13、有哪些? 9、如何增强记忆力? 10、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11、简述科学的记忆方法。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6 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满了花草、植物,使教室充满了生机。 问题:1、请你判断,教师如此布置教室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2、如果你是教师,你应该如何布置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室环境?为什么? 答: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

14、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略 案例二、.我们在听一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报告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而在有急事等公交时却觉得过得非常慢,这是为什么? 其原因是:发生了时间错觉因为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与性质是影响知觉的因素。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发生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一个报告,如果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人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个体的兴趣和情绪也是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及能引起积极情绪体验的东西,会觉

15、得时间过得很快,出现对时间的低估。相反,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出现对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的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有急事等公交车时却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就是这个原因。 案例三、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非常熟悉的事物,用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可过一会时间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讲,遗忘可以分两种: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临时性遗忘,这是一种假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永久遗忘,这是真遗忘。平时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在一个特定时刻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过一会以后却又突然想起来了,这种现象就是一种临时性遗忘也称为假遗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16、因主要是干扰或紧张,过了一会,当紧张被解除或干扰被排除后,回忆或再认自然也就顺利实现了。 案例四、张华对记忆一章的测验不及格耿耿于怀,他认为老师肯定不公平,因为“我已经把这一章读了三遍了!”你认为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吗? 参考答案: 第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复述不仅具有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的功能,而且有另外一种功能,即作为信息的传输机构将信息从短时记忆传送到长时记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复述都能把信息传送到长时记忆里。通过复述增加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里的时间,并不意味着就能增加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要增加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几率,必须进行意义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学习者并没有努力赋予新信息以意义或用已有

17、的知识来理解它。即使这些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里,它也不能与长时记忆中的相似的信息产生联系,7 而是以一种孤立的方式存储在长时记忆里。 张华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他没有采用意义学习,而是采用了机械学习。因此,虽然他复习了三遍,但仍可能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案例五、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叫一组学生用一个装好的圆规画画,用后把圆规拆散,交给另一组学生,让他们把它装配起来。这些工作完成后,出其不意地叫两组学生尽量准确地画出他们刚才用过的圆规。结果使用装好的圆规的一组学生画得不准确,漏画了许多重要零件;使用由零件装配成圆规的第二组学生,画得比较正确。为什么亲自装配圆规的一组画得更

18、正确? 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把识记的对象作为活动的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记忆效果明显地提高。 案例六、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答案要点: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大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案例七、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过,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答案要点: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学习程度应该是刚好掌握程度的50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 案例八、当我们欣赏中国水墨画时依然会把墨画的荷花和荷叶知觉为水红和墨绿,黑白电视和黑白电影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围绕知觉的恒常性来说 案例九、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同一口是井水,你冬天觉得它很温暖,夏天觉得很清凉,其实温度没有变,这是为什么? 答案要点:围绕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来说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