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16225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登岳阳楼,(唐)杜甫,1,ppt课件,岳阳楼,2,ppt课件,3,ppt课件,杜甫(712770),字子美 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4,ppt课件,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漫游时期(712

2、-745):,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鉴赏要点 认识杜甫,5,ppt课件,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杜甫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

3、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6,ppt课件,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7,ppt课件,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

4、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8,ppt课件,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5、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9,ppt课件,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10,ppt课件,杜甫草堂,11,ppt课件,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写作背景,背景,12,ppt课件,登岳阳楼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

6、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3,ppt课件,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迟暮之年如愿以偿沉郁之叹,探究,今昔的心情作对照,寄寓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许许多多的感触,感慨万千 百感交集,“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原因: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满目疮痍,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14,ppt课件,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

7、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坼”:,2、赏析“坼”“浮”二字。,15,ppt课件,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一派壮阔的图景。,“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水经注卷三十八,16,ppt课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17,ppt课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

8、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历来被认为是咏岳阳楼的绝唱,试与孟浩然就以歌咏洞庭的名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作比较赏析。,18,ppt课件,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的境界如果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19,ppt课件,景,情,3、第三、四句

9、景和情有什么关系?,洞庭湖广阔无垠,烟波浩淼。,诗人有不灭的济世的博大胸襟。,他的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自己,而是包含有天下的百姓。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更显得气势不凡,惊天动地。,孟浩然,20,ppt课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字:书信老病:衰老、病痛孤舟:茫茫江河中,一叶扁舟,此时此刻,人往往最需要的就是亲朋的问候,而作者面对的现实却是“亲朋无一字”,陪伴他的只有衰老和病痛。,孤身一人飘泊在茫茫江河之上,独自品尝着人生的苦痛和艰辛。,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这一切:,21,ppt课件,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

10、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浦起龙读杜心解,22,ppt课件,4、第五、六句写什么?,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5、第七、八句写什么?,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23,ppt课件,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这涕泪之中,包含哪些情感?,24,ppt课件,戎马关山北,凭轩

11、涕泗流。,在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有年老孤独的()有对国家前途的()也有无以报国的(),眷恋悲伤忧虑自悼,25,ppt课件,一、二句引题 交代背景(意境)三、四句写景 宽阔广大 开阔 五、六句叙身世 凄凉落寞 狭窄 七、八句抒感慨 广阔胸襟 开阔,26,ppt课件,小结: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以阔壮之景寓悲凉之怀的抒情境界。,27,ppt课件,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自己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

12、形象、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无处告诉的凄怆心情。,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诗人自况以抒悲怀。表现了他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一字一泪,感人至深。,辞官非因“老病”,而是被排挤。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揭示他政治上的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28,ppt课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

13、,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29,ppt课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答: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

14、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30,ppt课件,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答: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31,ppt课件,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2,ppt课件,登岳阳楼 杜 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3,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