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2644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杜甫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 甫,登岳阳楼,知人论世,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 、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被人誉为“ ”。,子美,诗圣,李杜,诗史,“三别”,“三吏”,杜工部,少陵野老,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写作背景,背景,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丘陵起伏,

2、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的“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潇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 “原浦归帆” “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尽在洞庭一湖。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西临烟波浩淼的,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长江,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未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

3、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

4、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烟波浩淼洞庭湖,洞庭湖君山岛风光,洞庭湖君山岛风光,登岳阳楼全景,岳阳楼西临洞庭湖万顷波涛,岳阳楼西临洞庭湖万顷波涛,岳阳楼夜景,岳阳楼气象万千门,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

5、,雕刻家邵竦雕刻范仲淹的登岳阳楼书法,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岳阳楼西望洞庭浩淼烟波,飞 檐,岳阳楼旁边的亭子,登岳阳楼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听读:字音和节奏,读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ts,二二一、二一二,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吴楚、乾坤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

6、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坼”“浮”两个字炼得好

7、,好在哪里?,“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

8、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登岳阳楼赏析,探究讨论,一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是这样的自然景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登岳阳楼赏析,探究讨论,一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9、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杜甫为什么“亲朋无一字”,一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为“戎马关山北”。于是杜甫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诗人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伤时忧世的感情。,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

10、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

11、”、“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

12、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的潇洒自如,情调的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

13、,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比较赏析: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诗境上,李诗以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灵动美好,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景与人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写出了心情的轻快欢乐。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由己及国的大境界与沉郁悲壮的诗境有很大不同。艺术风格上,杜诗基本

14、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总结,本诗意境开阔宏丽,历来为人称道,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广阔,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景色交融成一体,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通过学习,你能总结一下杜诗的艺术

15、风格吗?,沉郁,顿挫,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从字面上看,顿错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错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多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有杜工部集。,抱负:“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特点: 丰富的社会内容 强烈的时代色彩 鲜明的政治倾向内容: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诗史,谢谢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