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神奇的水.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704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1神奇的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31神奇的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31神奇的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331神奇的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331神奇的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31神奇的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神奇的水.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31神奇的水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能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师引导学生

2、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实验材料:纸巾、烧杯、红墨水、滴管、布条、细玻璃棒、粉笔、塑料尺、曲别针、一元硬币、花、2张报纸。 一、导入 由上节课水的特点,和水能变身(三态)谈话,揭示课题,并一起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水往哪里流? 二、探究过程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2、扩展思维:除了纸巾外,我们桌上的物体还有哪些也能使水向上“爬”呢? 学生猜测。学生用其它物品试验,

3、并做好试验记录。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教师演示:把一滴红色的水滴入粉笔上,让学生观察。 3、师生小结:科学家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制作两色花) 4、选择性探究:水在大小不同的细缝中移动的情形相同吗? 5、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毛细现象呢?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爬”的神奇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游戏:两张报纸,分两组比赛,看哪组站的人多?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往硬币上滴水。2、学生动手

4、之前,先让学生猜测:一枚硬币能装多少滴水?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4、分组动手试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6、讨论:为什么小小的一枚硬币,却能容纳那么多水呢? 7、师小结:其实,这是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水的表面张力。 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1、水的表面张力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再来看一个试验。2、先猜一猜,一杯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别针吗?3、学生猜测。4、教师演示试验,学生观察。5、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三、课堂小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呢? 2、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

5、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1 第二课时 导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神奇的水的两个神奇的地方,就是水会自己向上爬,水还会象人一样团结在一起,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水的神奇。 会喷射的水。 实验一:演示喷水。 1、实验要求: 在大可乐瓶上扎三个孔,大小相同,高低不同,相距不能太近,而且要光滑。 装水之前先用胶带把孔贴上。 2、学生猜测:当装满水之后,将胶带去掉,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演示:引导观察并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4、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生活中水的压力现象。 出示图片:清洁工人用巨大的水龙头来冲洗海岸。 通过实验和图片观察,你发现了水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加压后,水可以从孔隙中喷射

6、出来。 会“托举”的水。 实验: 实验二:水的托举实验。 1、实验要求: 先将橡皮泥贴在小烧杯的底部,然后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使它保持平衡,并且记录大烧杯中水的位置。 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有什么变化,并记录。 如果再加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会有什么变化? 2、学生猜测:是谁把烧杯托起?加入砝码的重量与水位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3、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4、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 5、小结:实验证明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6、学生自学书中历史故事,说说“曹冲称象”与这个实验的相同之处。 7、拿一个玻璃杯装半杯水,然后不断往里面丢东西,看看水可以托举

7、起哪些东西,而又有什么东西水托不动,沉下去了? 8、出示图片:万吨巨轮在水面上。为什么轮船和装载的货物那么重,大海里的水也可以托得动它? 小结:水有浮力。物体放入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则物体就可以浮起来,如果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就会沉下去。 三、水溶解物质的性质探究 1、谈话:谁喜欢喝糖水,能告诉大家它是怎么制作的吗? 2、学生汇报。 3、小结:像糖,放入水中慢慢消失,而水变甜的现象叫做溶解。 4、提问并布置实验: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呢?请同学们将高锰酸钾1-2粒放入水中,仔细观察高锰酸钾颗粒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 5、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6、学生汇报交流。 7、提问:还有哪些物质

8、也能溶解在水里呢? 8、讨论:关于溶解,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9、布置作业:回家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研究。 四、总结水的性质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探究,你能总结一下水的性质吗? 2 五、附记录表 探究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内容 在5分硬币上滴水 满杯水里放回形针 探究水的浮力 实验内容 放入小烧杯 增加一个砝码 增加两个砝码 结论 预测数据 现象 实际数据 结论 水的托举实验 神奇的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水的毛细现象。第二部分:认识水的表面张力。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这一课,

9、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它本领,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能够通过预测、实验、验证、汇报交流,发现水的性质。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水的神奇之处。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

10、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兴趣。出示一个神奇的物体,让学生猜测,由一朵两色的花引出神奇的水,大大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教师演示实验,把纸巾浸入红水里,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水会向上“爬”。课前我准备了布条、细玻璃棒、粉笔、塑料尺,先让学生充分的猜测水能沿着哪些材料往上“爬”,再让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实验哪些物体水会沿着它上升,哪些物体水不能沿着它上升,能上升的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通过不同材料的

11、比较水是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引出毛细现象的概念。接着提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转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认识了毛细现象之后,接下来就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先教学生滴管的使用,接着让学生猜测一元硬币能滴多少滴水才会溢出来,然后实验并将实测结果与猜测结果对比,通过汇报得出水面是鼓起的,发现这个现象以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水鼓起来都不会溢出来,加深学生对“团结的水”这一概念的形象认识。3 在这里我只要求学生认识现象,不探究原因。这样才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最后教师总结出水的表面张力。 由于时间关系,我在下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杯装得满满的水中是否能放东西,先让学生先猜测,然后和老师一起实验验证。这个实验意在让学生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经历从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面张力现象,把科学知识延伸生活中去。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