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80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1区域农业发展 说课稿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41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说课人:新乡市第二中学 黄秀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选用的案例是我国商品农业中的典范东北地区,意在以此区为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方法,找到区域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的方向。本节的学习方法可为下节区域工业化的教学提供帮助。 2、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了阐述。每一节的知识层次都是沿“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展开,在教学中可以先总

2、结出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有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 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人类的农业活动和农业发展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特点。教材开篇就用简练的文字概述了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可以说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睛之笔。然后以我国东北地区为案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分析东北区生产条件的内部差异,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接着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多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3、整个知识结构由总到分、由普遍到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内容与知识结构 本节课教学内容有三大主题:一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主题二是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主题三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本节共2课时,我今天主要介绍第一课时前2个主题的内容,为后面农业发展的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1 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理条件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特点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4、: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二、说课标要求和教学目标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背景,理解气候、地形、土壤、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 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

5、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思考和活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能尝试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进行梳理分析,找出本地的农业布局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 2 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培养学生认识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

6、点。 2.难点: 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进行辩证分析。 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方法: 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地图的功能,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图导学,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通过教材上两个“活动”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学情和学习方法指导: 1、学情分析:通过必修2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

7、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有所了解。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 2、学习方法指导: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通过丰富的图表信息,先对东北地区的地理背景知识进行学习,再分析内部差异和布局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作为文科生,应该学会读图用图,从图中获得尽量多的信息。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辅以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阅读P60第一自然段,探讨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8、本节教材选取的案例是哪个地区呢?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东北和景观图片,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 展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图,在地图上认知空间位置,找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在我国森林资源分布图中找到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在我国主要牧区图上找出东北地区的畜牧区,学生从图中获取“东北地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3 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生产部门齐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的信息。 分析东北区域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结合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影响农业区位选

9、择的各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作铺垫。 第一标题:地理条件,主要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评价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得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 1.气候条件:本知识点的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读图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用图能力,并启发学生从降水、气温、热量等要素去思考如何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 学生利用“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我国气候类型图”,结合“图4.1东北位置图”,分析归纳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课本P61图4.2,分析总结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

10、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做课本P61“思考”题,对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进行利弊因素辩证分析,培养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2.地形、土壤条件: 先以“图4.3东北地区地形”图以及肥沃的土壤景观图片说明了东北的地形结构地形单元相对完整,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在地形图上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及其分布,分析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于是,教材就介绍了不同地形的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学生读图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东北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结构。教材的编写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3.社会、经济条件:教材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市场、交通、人口、发展历史等方面分析了对东

11、北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图示分析: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技术优势 外向型农业 工业 机械化设备、化肥农牧兴工工促农牧工业原料经营规模大 绿色农业 大农业发展 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农业 4 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P62“活动”内容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应用,通过教材上东北地理条件的分析这一案例,学会迁移到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这也是对区域农业发展一般原理的具体应用。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

12、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决定了东北商品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农业布局的不同特点。现在我们来看看东北区域内部自然条件有何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布局有何影响? 第二标题“农业布局特点” 利用图4.4和图4.5,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东北地区南北和东西降水、气温差异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完成课本P63“思考”问题。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东北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按照因地制宜地的原则组织农业生产,就形成了区域内部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13、阅读课本P63内容,小组讨论后,列表归纳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特征。可以请小组代表来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同桌讨论,自主完成学案。老师点评学生完成的结果,再用多媒体显示各农业区域的景观图,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讨论完成课本 P64“活动”题。P64活动2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得出启示:人类的生产活动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并认识到科技条件的发展可以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人类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掘自然条件的潜能,不断调整农业布局,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但人类顺应和改造的选择实质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统一。 东北地区发

14、展农业的优势显著,当地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又如何呢?且听我们下节课评讲。 你了解本地发展农业的条件吗?那本地的农业该如何发展?同学们可以参照本课案例,学以致用,分析本地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梳理总结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那咱们就把了解家乡农业的发展作为咱们课下的实践作业吧。 5 人教版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说课稿 七、说板书设计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区域农业生产。 二、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2、

15、地形、土壤条件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3、社会、经济条件 三、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区 主要产品 农作物具体分布区 八、说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的优点: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补充大量的资料与图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以知识迁移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区域发展的兴趣与热情,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另外,让学生“动”起来,这个体现在课前的“动”收集东北农业的信息资料,课堂的“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新知识、新理念的生成,这种方式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2、尚存不足之处:在学生讨论合作中,对于学生讨论、发言没能恰倒好处地引导、点评不够精练,承转语言不够简练,有些紧张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3、得到的启示: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结构,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是为了学而服务的,教给学生探讨、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应多加强自身的学习,博览群书,拓展自己的视野。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