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审美经验论.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484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审美经验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4审美经验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4审美经验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4审美经验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4审美经验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审美经验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审美经验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审美经验论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 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系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 2、审美经验:指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1主体与对象关系:美感仅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审美经验 则是人与对象形成的审美关系;2形态上的差别:美感仅是对于审美经验静态的、瞬间的理解;审 美经验体现为

2、一个动态的感受和评价过程;3对审美对象理想的差异:美感指一种主体对某种现成 对象的反映,其对象的审美性质是先验存在的;审美经验认为什么对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2)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1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 2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 3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联系。 3)审美经验不仅发生在艺术领域,也发生在社会和自然领域: 1社会领域的道德实践和审美经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自然美的发现欣赏与人生实践的密切关系:如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在中国一般体现的比德说

3、, 即自然特征比附人类道德;次方总是自然激起主体的道德体验。 4、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1)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 1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献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2 本质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2)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 1从审美对象的角度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

4、的感受相联系; 2从主体角度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因为审美愉悦与一般的快感有本质区别。 3但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会产生功利性的作用,因为从审美对象的角度看任何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纯粹形式是不可能成为理想的审美对象;从主体角度看,主体一定会受到对象的地响教育和道德启迪作用。这种功利色彩的浸染使得审美经验不再那么纯粹和自由,但使其变得更为丰富和重要。 3)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中的超越概念包含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 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2.现实.理想世界.; 3.经

5、验.超验世界.。 5、如何理解审美经验的本质直观性:审美经验具有感性直观性,能够建立起主客体之间的感性直观的关系, 但审美经验又不仅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当人在进行审美活动的时候,并不仅仅在于获得感官愉悦,更 要获得思想启迪,感悟价值意义。直觉活动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是因为审美经验能够有效 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理性在其中排除了概 念的干扰,而成为一种自由的直观能力,所以能够与感性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游戏关系。 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在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

6、,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7、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1)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 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1审美感知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 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 3审美感知总是以完整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2)想象:包括初级和高级形式,初级形式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高级形式是再创造联想、创造性联想。高级形式对于审美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3)情感:是审美

7、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他们进一步发展为动力,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情感和感觉一样,都是对于现实的肯定方式,它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自然的人化和情感的人化是相互对应的。 4)理解: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审美理解的特点: 1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由于在反思判断中主体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发去发现其普遍性,因而他不需要也不可能吧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保持其完整的感性形象。 2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

8、中 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式暗示出来的,因而对其的 理解也不可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进行。与抽象的 逻辑推理比较,这种直观活动看似更加具体,世纪上却更加模糊和含蓄,所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 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 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进行。 8、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 在审美活动中,各个心理要素虽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 织在一起,既互相渗透,又相互制约,从而组成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 1

9、)在整个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直接与现实相联系的感知无疑处于起点的位置; 2)想象与情感在审美经验中相互关系。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2审美情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3)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想象活动本身并不是审美最终目的,而只是产生一定审美价值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审美想象受到审美理解的制约。用康德的话来说,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之间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关系。伽达默尔从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富于启

10、发性的论述:审美经验的游戏本质并不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体验,而是指艺术作品或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这就是说,游戏活动的存在方式本身就决定了它包含着一定的理性因素。而艺术活动的游戏本质也就决定了,必然是以游戏而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包含着一定的理性内涵。同理,审美经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活动,而理解力或理性因素本来就是一切游戏活动的本体论内涵。正是这样一种本体论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审美经验中是以游戏的方式统一在一起的。 4)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收到理智的引导。总之,情感与理智在审美经验中只

11、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 9、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过程的各个层面: 同化-调节律: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 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没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个体和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都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同化-调节律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 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 这一心理学的研

12、究探讨可以帮助理解审美讲演的心理建构。 1)审美主体通过同化使得自己能够理解对象,通过调节来修正自己的心理图式。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是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 2)自调节审美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体现在以下两点: 1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按照康德的话说,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这里所谓的目指的是在确定审美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努力的自我调节以达到审美目的; 2反馈调节,为了实现审美目的,主体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欣赏中都必须注重反馈调节,而反馈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

13、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10、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1)呈现阶段:审美态度的确立是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审美主体首先通过自己的整个身心与对象建立关系,达到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并不意味着对于对象的占有,而是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之后出现的一种忘我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 2)构成阶段:审美想象在构成阶段非常重要。 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 1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使对象的审美特征充分显现,形成审美距离; 2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改造远处经验

14、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3其实,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以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并不存在真正独立的先验想象力,它只是一切想象力的先决条件。任何形象都是以经验的方式进行的,但这种经验必须符合某种先验的前提条件。 3)评价阶段:主体的审美理解在评价阶段起关键作用。它可以抑制想象力,松弛它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结成的纽带,因为根据现象学关于自我、主体间性的探讨,他人的存在以及主体间性都是自明的,而个体自我则是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康德的反思判断力是符合审美经验的。 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审美体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这两种感觉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 1它们的

15、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知识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 2他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同时,这种深度也使得审美活动本质上成为一种主体间的精神交流,而审美对象实际上成为一种准主体。 11、审美态度: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使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12、先验想象力:在根本上为审美对象的构成提供前提条件,提供对事物观察必需的时间与空间的能力, 打破了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状态。据法国现象学家杜夫海纳分析,先验想象力功能有后退、开拓。 13、审美距离: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

16、象保持一 定心理距离。 14、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它之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15、准主体: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一种准主体,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会发生精神 交流,使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度的体验。但这里所说的准主体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作者。而是完 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而构造出来的。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它总是作家的意识活动的结果,自然 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一种模仿性的意识行为,即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开始作家的思想行为,这样, 我们就能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由此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提出迷狂

17、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柏拉图。 回忆说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涉及审美的一般规律。 柏拉图的回忆说这一论点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 揭示了审美主体的亢奋状态;触及了审美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 2、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悲剧的作用在于净化心灵。 3、西方美学18世纪出现的转向集中体现在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有:夏夫兹博里、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休谟将审美经验明确地归结为情感活动。 4、康德提出了游戏说,其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力之间的协调一致。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分为决定判断力、反思判断力。 5、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逻辑经验主义。 6、分析美学的

18、重要代表是维特根斯坦。 7、知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这一论点来源于柏格森。 8、本体论转向指的是现在解释学美学流派理论的重大突破。 在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的人物是海德格尔。 9、美感理论建立在形而上学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基础上。 形而上学主张非理性是一种低级混乱意识。 作品的超验本质构成了它的形而上质。 10、审美经验的本质直观性是在于把理性从概念解放出来。 有人说,因为审美经验是直接形式与自身感受相联系所以无法把握本质,这种观点混淆了外观与现象。 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象征。 11、人的五官具有审美能力,根本上是因为感觉在实践中获得了社会性。 12、审美感知总是以完形的形式把握对象的。 13、审美主体通过自我调节来强化心理图式,这其中涉及: 审美对象的层次高低、审美能力的大小、人生态度的积极与否、人生境界的高低。 14、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功能调节。 15、说法正确的是:审美对象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 审美体验所达到的深度,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有关; 审美体验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说法错误的是:审美深度体验使得主体在对象面前更为主导。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