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病因与机制.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5475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OPD病因与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OPD病因与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OPD病因与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OPD病因与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OPD病因与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OPD病因与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PD病因与机制.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OPD病因与机制LEARNING ISSUE - 慢性阻塞性肺病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两种疾病。 部位:肺实质、小气管 性质:不可逆性 特征:气道阻塞、呼阻增加、肺功能不全 分类:肺气肿、慢支、支哮、支扩 2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40岁以上男性人群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病情进展,常常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往往是因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2、。起病与感冒有密切关系,多在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的季节发病。呼吸道反复病毒感染和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展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也是肯定的,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患病率高28倍,吸烟时间愈久,日吸烟量愈大,患病率愈高,戒烟可使病情减轻。此外,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大气污染和过敏因素也常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而机体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2 病理变化 各级支气管均可受累,受累的细支气管愈多,病变愈重,后果也愈严重。主要的病变有:粘膜上皮纤毛倒伏,甚至脱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再生时,杯状细胞增多,并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

3、肥大、增生,分泌亢进,浆液腺发生粘液化;管壁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而喘息型患者,平滑肌束可增生、肥大,管腔变窄;软骨可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支气管炎反复发作的结果,病变不仅逐渐加重,而且逐级向纵深发展蔓延,受累的细支气管数量也不断增多。细支气管因管壁薄,炎症易向管壁周围组织及肺泡扩展,导致细支气管周围炎,而且还可发生纤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变基础。 图1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部分呈磷状上皮化生 图2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较多杯状细胞,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内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呈粘液化 2.3

4、临床病理联系 患者因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和分泌物增多,而出现咳嗽、咳痰症状。痰一般呈白色粘液泡沫状。在急性发作期,咳嗽加重,并出现粘液脓性或脓性痰。由于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狭窄及粘液、渗出物阻塞而引起喘息。检查时,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干湿啰音。有的患者因粘膜和腺体萎缩,分泌物减少,痰量减少甚或无痰。病变导致小气道狭窄或阻塞时,出现阻塞性通气障碍,表现为第1秒用力呼吸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降低,合併肺气肿时,肺残气量明显增多,肺总量也增大。 3 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成人尸检例中,约50可发

5、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其中约6.5的患得因此病死亡。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肺气肿是支气管和肺疾病常见的併发症。与吸烟、空气污染、小气道感染、尘肺等关系密切,尤其是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是引起肺气肿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阻塞性 通气障碍慢性细支气管炎时,由于小气道的狭窄、阻塞或塌陷,导致了阻塞性通气障碍,使肺泡内残气量增多,而且,细支气管周围的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更影响到肺的排气能力,末梢肺组织则因残气量不断增多而发生扩张,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也断裂,扩张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气肿囊腔。 此外,细支气闭塞时,吸入的空气可经存在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之间的Lambert孔进入闭塞

6、远端的肺泡内,而呼气时,Lambert孔闭合,空气不能排出,也是导致肺泡内储气量增多、肺泡内压增高的因素。 2弹性蛋白酶增多、活性增高与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内源性蛋白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此酶能降解肺组织中的弹性硬蛋白、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破坏肺泡壁结构。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感染、尤其是吸烟者,肺组织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较多,可释放多量弹性蛋白酶。同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还可生成大量氧自由基,能氧化1-抗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的蛋氨酸使之失活。1-抗胰蛋白酶乃弹性蛋白酶的抑制物,失活后则增强了弹性蛋白酶的损伤作用。 1-抗胰蛋白酶由肝细胞产生,是一种分子量为4

7、500056000的糖蛋白,它能抑制蛋白酶、弹性蛋白酶、胶原酶等多种水解酶的活性。遗传性1-抗胰蛋白酶缺乏是引起原发性肺气肿的原因,1-抗胰蛋白酶缺乏的家族,肺气肿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15倍,主要是全腺泡型肺气肿。但是,在我国因遗传性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原发性肺气肿非常罕见,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3.2 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肺气肿病变发生在肺腺泡,即级呼吸细支气管所分布的肺组织范围内。属肺泡性肺气肿。根据病变的确切解剖部位及分布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1弥漫性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病变累及肺腺泡的中央部分,呼吸细支气管病变最明显,呈囊状扩张。而肺

8、泡管、肺泡囊变化则不明显。 全腺泡型肺气肿:全腺泡型肺气肿病变累及肺腺泡的各个部位,从终末呼吸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囊和肺泡均呈弥漫性扩张,遍布于肺小叶内。如果肺泡间隔破坏较严重,气肿囊腔可融合成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形成大泡性肺气肿。 图3 腺泡中央型肺气肿 呼吸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伴行肺动脉管壁增厚,其分支内膜增厚,管腔极度狭窄 图4 全腺泡型肺气肿 末梢呼吸道弥漫性扩张,呈小囊状遍布于肺小叶内 图5 左肺下叶大泡性肺气肿 在全腺泡型肺气肿基础上,胖有直径超过1cm的大囊泡 腺泡周围型肺气肿:腺泡周围型肺气肿也称隔旁肺气肿,病变主要累及肺腺泡远端部位的肺泡囊,而近端部位的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基

9、本正常。常合并有腺泡中央型和全腺泡型肺气肿。 2局限性肺气肿 不规则型肺气肿:不规则型肺气肿也称瘢痕旁肺气肿,病变主要发生在瘢痕附近的肺组织,肺腺泡不规则受累,确切部位不定,一般是发生在呼吸细支气管远侧端,肺泡囊有时也受累。 肺大泡:肺大泡病变特点是局灶性肺泡破坏,小叶间隔也遭破坏,往往形成直径超过2cm的大囊泡,常为单个孤立位于脏层胸膜下。而其余肺结构可正常。 间质性肺气肿是由于肺泡壁或细支气壁破裂,气体逸入肺间质内,在小叶间隔与肺膜连接处形成串珠状小气泡,呈网状分布于肺膜下。 3.3 病理变化 肉眼观:气肿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灰白,表面常可见肋骨压痕,肺组织柔软而弹性差,指压后的压痕

10、不易消退,触之捻发音增强。 镜下:肺泡扩张,间隔变窄,肺泡孔扩大,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毛细血管床明显减少,肺小动脉内膜呈纤维性增厚。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可见慢性炎症。腺泡中央型肺气肿的气肿囊泡为扩张的呼吸细支气管,在近端囊壁上常可见呼吸上皮及平滑肌束的残迹。全腺泡型肺气肿的气肿囊泡主要是扩张变圆的肺泡管和肺泡囊,有时还可见到囊泡壁上残留的平滑肌束片断,在较大的气肿囊腔内有时还可见含有小血管的悬樑。 3.4 临床病理联系 肺气肿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气短,轻者仅在体力劳动时发生,随着气肿程度加重,气短逐渐明显,甚至休息时也出现呼吸困难,并常感胸闷。每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

11、并可出现缺氧、酸中毒等一系列症状。肺功能检查诊断肺气肿的标准是残气量超过肺总量的35,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肺总量超过预计值的100,1秒用力呼吸量低于肺活量的60。典型肺气中患者的胸廓前后径增大,呈桶状胸。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肝浊音界下降。语音震颤减弱。听诊时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用力呼吸时两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和散在的干啰音。剑突下心音增强,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 肺气肿的严重后果有肺源性心脏病及衰竭。肺大泡破裂后引起自发性气胸,并可导致大面积肺萎陷。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PaO28kPa,伴有或不伴有PaCO26.67kP

12、a的病理过程,称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时发生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会引起各系统的代谢功能严重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愈是高级部位敏感性愈高。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可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系统功能障碍,由开始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而后转入抑制状态。病人表现由烦燥不安、视力和智力的轻度减退,逐渐发展为定向和记忆障碍,精神错乱,嗜睡,惊厥以至意识丧失。迅速发生的CO2潴留也能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病人常出现头痛、头晕、烦燥不安、言语不清、扑翼样震颤、精神错乱以及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等“二氧化碳麻醉”症状。由呼吸衰竭造成的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可能是由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

13、酸碱平衡紊乱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血管扩张、脑水肿、灶性出血、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形成等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发病机制总结 相关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前景日趋光明摘要:损伤等防治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 慢性阻塞性肺病理疗的临床指南摘要:4个随机、对照研究,14个非对照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理疗得出了临床指南建议。有20个科学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冠脉搭桥术中的预后价值摘要:FEV1/FVC0.7即被确定为阻塞性肺病。评估与阻塞性肺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的院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

14、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特征是慢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恶化患者肺减容术有疗效摘要:肺减容术对于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改善功能和减少死亡率,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恶化患者实施肺减 四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行单肺移植的体会摘要: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研究者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 Tiotropium对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益摘要:抗胆碱能药Tiotropium可改善稳定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结果。 美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肺部瘦素表达增强摘要:m)x月x日消息-胸科杂志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部瘦素表达增强。 C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气胸19例分析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由于肺泡壁进行性破坏,咳嗽时肺泡内压升高,易产生肺大泡和弥漫性气 物理因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观察摘要:关键词 物理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病 康复 笔者应用物理因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