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6324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TK测量精度控制ppt课件.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RTK 测量精度控制,RTK图根点和导线测量,外业硬件准备,1.检校仪器达到标称精度在做图根点和导线点时尽量使用脚架最起码也要用三角对中杆,以保证对点误差最小化。,RTK的精度,一般标称:10MM+1PPM 20MM+1PPM 适用范围GPS网络RTK技术可应用于一、二级导线、图根导线测量和图根高程测量。引用标准3.1 城市测量规范 GJJ 8993.2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933.3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 73-97,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1.四参数四参数坐标转换方法是一种降维的坐标转换方法,即由三维空间的坐标转换转化为二维平面的坐标转换,避免了由于已知点高程系统

2、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经典2D转换方法允许你确定将平面坐标从一个格网系统转换到另一个格网系统的参数,不计算高程参数,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2.七参数,经典3D转换方法使用严格3D经典方法产生转换参数。该方法基本操作步骤是使用GPS测量点(WGS84 椭球)的直角坐标,并将这些坐标与地方坐标的直角坐标相比较,过这种方法,计出坐标从一个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中平移量、旋转量和尺度因子,,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七参数转换过程,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四参数的优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利用较少的信息就可以计算出转换参数,即不需要已知地方椭球和地图通用模型就可以利用最少的点计算出转换参数。由于用这种方法进行平

3、面点位转换,高程和平面点位的转换是分开进行的,因此高程误差不会传播给平面点位,而平面位置的误差也不会影响到高程的转换精度。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一个或两个地方点计算参数时,作为计算的转换参数仅对于点的附近区域是有效的。,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2.七参数的优点,用这种法计算转换参数的优点:在于能够保持GPS测量的精度只要地方坐标足够精密(包括高程),能适用任何区域。,RTK外业转换参数选择,七参数的缺点,法的缺点是地方格网坐标、方椭球和地图投影必须是已知的,另外如果地方坐标不精确,使用GPS测量的新点一旦经过转换,将与现有的地方坐标系统不符合,RTK的整周未知数,获得整州未知数N的过程称为初始化过

4、程RTK的解是个概率在99.9%,所以在特别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出现误差较大的点,控制点测量,采取多次初始化取均值的方法,控制点测量,根据控制点测量设置采集控制点数据,GPS控制点报告,控制点存储设计,设置参数为:3,4,5,6,2,数据后处理,结合实际有效的处理统计原始的RTK文件和转换后的数据以及控制点,检核点的精度,原始观测数据统计,有效的在两次初始化的数据中判断误差是否超限,静态GPS数据处理,1.各家软件基本上都是自动化数据处理,人为敢于的较少。2.关于统一格式RINEX,各家都能相互识别。,1.平面校正控制点的选择,在测区外围选取分布均匀的四等及四等以上GPS点45点作为平面校正控制点

5、,若测区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应在测区内部增加12点四等及四等以上GPS点作为平面校正控制点,确保平面校正控制点的点间距应不大于5公里,待测RTK控制点分布于校正控制点所包围的范围内,且距平面校正控制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公里。,高程校正控制点的选择,在测区外围选取分布均匀的四等及其以上等级的高程点56点作为高程校正控制点,并在测区内部选择23点四等及其以上等级的高程点作为高程校正控制点。高程校正点的选择应反映测区地形起伏的情况,且高程校正控制点的点间距应不大于3公里,待测RTK控制点应分布于高程校正控制点所包围的范围内。,点位观测要求,1.仪器高要测两次取平均2.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15MM3.连

6、续存储两次,且两次纵、横坐标较差的绝对值应15mm 4.高程较差的绝对值应小于25mm,点位观测要求,第二次初始化要求与第一次一样最后比较四次纵、横坐标较差的绝对值应小于15mm,高程较差的绝对值应小于25mm。当坐标、高程均满足要求后,取用平均值。,一级导线测量要求,1.角检验较差 142.变长检验较差 40MM3.高程检验较差 30(D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4.平均边长300米,二级导线测量要求,1.角检验较差 202.变长检验较差 40MM3.高程检验较差 40*D2(D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平均边长200米,图根点测量要求,1.角检验较差 502.变长检验较差 40MM3.高程检验较差 40*D2(D为边长,以公里为单位)4.平均边长8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