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288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简答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文地理学简答题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三、简答题 l 1.何为综合国力?影响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总体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是由资源力、经济活动力、宏观调控力、对外经济影响力、社会发展力、外交力、军事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大系统。影响综合国力因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要素: 1)领土空间 领土空间是一国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空间,领土空间是综合国力稳定的要素。 领土空间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更直接体现为地理位置、领土规模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和领土规模。 2)自然资源 3)人口规模 4)经济水平 5)军事力量 6)科学技术 7)国民

2、士气 8)*的质量 2.简述人地关系协调论的主要观点。 答:协调论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它是由众多科学家的提倡而逐步深化和被公认的。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 协调论认为:在人地作用过程中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必须遵循环境自身的演变规律,使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和谐一致,人类必须通过约束自身的行为取得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间的协调。 3.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 包括空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人地关系分析 主要内容: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方法论;应用理论:区域人

3、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 4.正确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研究的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发展方面之一。 人地关系研究不是人文地理研究的唯一课题。 并非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 5.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自然因素:五大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 历史和政治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 l 6.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1 永久性国际移民规模下降 非永久性劳务输出成为主流 国际难民增加:政治难民、生态难民 发展中地区智力

4、外流不断扩大 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 主要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州 主要人口迁出区: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主流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7.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人口迁移特征:渔猎采集经济活动、人口的繁衍带来人口的迁移。 人口分布特征: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疏散分布与相对集中,人口密度极低 人口发展特征: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 l 8.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 原始阶段:极高出生、极高死亡、极低增长 中间过度阶段: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现代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9.不同角度分析自然资源的类型。 从要素构成,包括土地、森林、海洋、水、气候、矿藏等。 从经济利用,包括可重复利用不可重复利

5、用。 从持续性,包括可再生、不可再生。 10.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 气候 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地形 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土壤 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水体 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 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交通运输

6、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l 1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 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增加的过程 l 12.简述领土形状的类型及其政治地理意义。 答:形状主要有: 狭长型国家:如挪威、瑞典、意大利、智利、越南等

7、 紧凑型国家:如乌拉圭、比利时、波兰、苏丹、柬埔寨、肯尼亚等 蝌蚪型国家:如泰国、扎伊尔、南非、缅甸等 松散型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 穿孔型国家:如圣马力诺被意大利包围、莱索托被南非包围等 飞地: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州等 政治地理意义为: 紧凑型国家便于管理和控制; 延伸型国家延伸部分一般难于管理和控制; 狭长型及松散型国家多因联系不便而使国家管理及防务较为困难; 穿孔型及飞地型国家也因两国关系容易产生摩擦而给国家外交制造麻烦。 13.举例说明我国地名景观的类型有哪些? 答:1)反映自然环境方面 山水地名、示位地名地名主要是反映地点的相对位置。我国自古就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8、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2)反映历史方面 许多地名反映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北京的霍州营、长子营、河津营等。 移民地名:如海南地名-17% 历史政区:地名是历史政区的穿承 3)反映经济活动方面 反映商业、集市贸易特点的地名有:茶店、酒店、牛街、马街、柴树店等。-有语源差异 反映自然资源的有:金沙江、锡矿山、铁岭、盐田、盐城、葡萄沟等。 反映水运的有:天津、孟津、风陵渡、通辽。 以店、铺、驿站为名的:驻马店、三十里铺、二站、三站等。 4)反映少数民族文化方面 如在壮侗语族分布族地区,称“田”为“那”,以“那”作地名的在广西、广东、云南均有。那陈、那琴、那岭;那务、那霍;那洒、那街等。据统计,粤

9、西徐闻56个,海康30个,阳江65个。 傣族中“勐”代表村,蒙古族“浩特”代表城、“塔拉”代表草场、草原、草甸。 5)反映祥瑞或祈福意愿方面 如:陕西的长安、绥德、安康、靖边。青海的平安、共和、同德、贵德等。 3 现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类地名,在许多城市的小区、道路、开发区多贯之以好听、好意的名称。 l 14.不同的资源条件对工业企业布局的影响 答:加工后体积与重量大大减少而价格又低廉的原料,使用这种原料的企业多选在原料的产地,以减少原料运输费用,从而降低成本,利于产品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加工后成品体积增大又不便运输的原料,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企业,区位选择多靠近销售市场。 消耗能量多的企业

10、,当从原料到成品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时,企业为降低成本,不得不选择能源供应低廉且稳定的地方。 需要新鲜原料的企业,加工厂不但要求距原料生产地接近,运输条件好,而且工厂还需要有保鲜设备。随着交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改善也会使区位条件变化。如牛奶加工由于冷藏技术的应用,可保存的周期变长,就日趋向市场方向布局。 产品需要新鲜的企业当最终产品比原料容易腐烂变质时,工厂多选在市场地区。 15.什么是文化区?简述三种文化区的区别与联系 答: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分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相比既无功能中

11、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相比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这种存在人们思想感情上的文化,往往会在某种利益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有的则扎根于当地的民俗中。 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l 16.简述不同历史时期占据过主导地位的人地关系理论与思想的主要观点 答:环境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适应论。英国人文地理学家P.M.罗克斯比提出的。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

12、及其和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这种适应是文化适应,既意味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也意味着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生态论。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他认为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试图借助生物学上有关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 环境感知。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文化决定论。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

13、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于是,在人地关系中出现一种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观点。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起作用,故称之为文化决定论。 和谐论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和谐关系,要支配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和谐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4 17.简述人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要点: 光照强度影响肤色,光照强度影响黑色素的多少,从而影响肤色; 气候影响人体结构,寒冷地区人的身体比炎热地区人的身体肥大; 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都有影响; 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

14、征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l 18.简答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 .地理集团的影响地理障碍大大阻碍了语言的传播扩散。如一个与世隔绝的地理区域,是难以对外进行语言交流的。平原及港口、交通要道、河流附近等同外界交往密切,利于语言传播。 行政区划的影响 同一行政区内,要求使用统一语言;地区分化和统一,引起语言分化和统一;行政中心可以促使语言很快传播。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是语言的载体,通过人的交谈和移动完成语言的传播扩散。 经济条件的影响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同其它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越频繁,其语言对外的影响也越大;经济发达地区,一般科学技术也比较先进,其所发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仪器、军事武

15、器等等比较多。可以创造新词汇,也往往是人们学习和向往的地区,人们为了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了促进和他们的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是十分必要的,促进了发达地区语言的传播。 19.简答集市的特点。 周期性。 指交易活动时间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是按照一定的周期事先确定了的。 巡回性。对商人、农民、手工艺人而言,一个集市的消费需求不能维持他的生计,他必须流动巡回于几个集市才能获得利益,集市日的不重叠性为他提供了巡回的可能性。 交易的地区性。 交易的内容一般是地区内农民生产的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都是面向农民销售和服务的。 集散性。 集市起着商品集散的中心作用。 20.举例分析如何评价一国*的质量。 政治性质 如*能否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顺应民心,对外政策是否合乎人类正义等; *的政治化、民族化程度; *的机构和效能; *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等。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