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441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到民间采风去综合性学习复习题 一、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 基本思路 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问题: 问题: 、示例 、“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胜者颁奖。示例、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

2、组织排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 、示例、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 、示例、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样做的意义吗?示例、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二、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展开“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按下面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活动

3、主题:阅读名著,陶冶情操。 活动目的通过名著阅读,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活动方式:请作家到班上进行专题讲座; 举行“我爱文学”的主题班会; 举办“阅读名著”的手抄报比赛。 三、“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活动二: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请

4、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我的环保行动: 示例: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2)只要办法可行,且叙述清晰即可。 四、班里组织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讲故事、谈习俗。我的学习成果是: 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首民歌是: 民间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我

5、收集到的一个故事是: 民间有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了解到的一种习俗是: 茉莉花乌苏里船歌凡是民歌均可 讲故事谈习俗:略。 五、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列题目 、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长途直播 新款手机震憾上市 (某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 (莱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中 和两位英雄有关。(请填写人名) 大街上挂出了两条横幅广告: “汇声汇色”炒 * 慧声慧色陈慧琳南京演唱会 广告中“汇声汇色”与“慧声

6、慧色”两个词都是仿自 (填一成语),对这类语言现象,褒贬不一,你持何种态度?请说出你的看法与理由。 看法: 理由: “播”应该为“拨”,“ 憾”应该为“撼”;林冲、鲁达;绘声绘色 看法:(1分)能针对此类语言现象,写出明确的看法即可。 理由:(2分)本题不设标准答案,能与看法一致,言之成理即可。赞同的理由,可以是巧妙利用谐音,言简意丰,引人人胜等。反对的理由,可以是滥用成语,语言不规范,容易误导等。如联系实例辩证分析也可。 六、生活是一部教科书。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逢年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无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思考,完成下面试题。 (1)用一句话概述某一传统节日的

7、风俗习惯及寓意。 (2)近年来,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外来节日备受青睐,其火热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怎么看?请简要阐述观点。 清明扫墓,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中秋吃月饼,象征团团圆圆;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酌情给分。 示例: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多元文化的自我的大潮中不应该丢失,或者超过自己的节日,我们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们也应该接受,包容性的文化,这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七、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

8、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9、人物故事: 节日习俗: (3)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看 法: 宣传标语:重视传统节日内涵, 。(要求与上句结构相似,) (1)A中秋节B重阳节(1分) (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一个l分共2分)。 (3)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