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秘书》.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678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科秘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妇科秘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妇科秘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妇科秘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妇科秘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妇科秘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秘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妇科秘书<篇名>妇科秘书 书名:妇科秘书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脉法 属性: 经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寸洪而尺大。又 尺中之脉, 按之不绝者,妊娠也。按妇人带证,足少阴脉亦多滑利,颇似孕脉,然必与手少阴脉动相 应,方为妊子, 否则为带也。 凡妇人怀孕, 其血留气聚, 胞宫内实, 故尺阴之脉必滑数, 此必然之理也。 然亦有中年受胎, 及血气 羸弱之妇,脉见细小不数者,但于微弱之中,必有隐隐滑动之象,此即阴搏阳别之谓,乃妊 娠之脉也。 但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然损脉数中兼弦涩,胎孕数必兼和滑。此几证中,邪气、胃 气之异,

2、一诊 便知。再加审之以证,则显然而明见者也。血衰气旺定无妊,血旺气衰应有嗣。妇人经脉不 见行,其脉 微滑带数意。身虽有病脉无邪,不涩不伏不弦劲。寸微关滑尺数形,流动往来雀啄利,两手 关脉大相应, 胎已有形无差异。右尺左寸滑见形,症别一男又一女。又云左寸浮大男,右寸沉细称为女。 滑疾按散三 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八九十月疾数无,亦有始终洪数妇。胎脉弦牢滑利安,沉细而微归 泉路。若 脉沉细腹微疼,虽有形如怀抱瓮。腹满不动是为奇,独冷脐下翕翕动。更兼早暮尺不同,大 小浮沉无定 论。或动或止或有无,此是鬼胎脉现症。连诊数日皆如此,补气活血何须问? 女子二七天癸至,调经察脉要分明。两手尺脉皆沉伏,此病分

3、明是闭经。肝大肺小应有子, 两 尺不断滑方真。心肾俱旺知是孕,肺大肝小孕不成。左寸滑实为男脉,右尺沉滑女现形。肝 肺俱浮胸 膈痛,两关沉紧腹中疼。一月一行为经信,或前或后要留心。先期而行为血热,后期而至是 寒经。 经来疼痛为气滞,行后而痛气之虚。其色黑者多实热,淡白而来痰所凝。烟尘黄水血不足, 紫色由 来风邪侵。行经之时宜慎重,若有忧郁血必停。走于腰膝多疼痛,散在四肢则不仁。停于血 海生 寒热,逆上冲心患战惊。此是调经真妙诀,医人熟记信有灵。 妇人尺中脉滑,女经不调,且有带、淋之症;关中脉涩,天癸已断,宁非郁塞之 。左寸滑而 左尺大,怀子之兆;左尺数而左关微,有儿之征。左寸带纵,两男之祥;右寸

4、带纵,双女之 喜。左关左尺脉皆大,心脉流利必三男;右关右尺脉皆大,心脉流利必三女。然三部有一部之滞, 未宜 遽许为胎;各脉无一脉之顺,何敢轻言是孕。子死母存,尺浮而寸沉;母亡子活,尺涩而寸 伏。 盖子系于肾, 尺浮则子无生气; 母系于肺, 寸沉则母有生机。 子系于尺, 尺涩而子之气不散; 母系 于寸,寸伏而母之根已离。沉细之脉,胎欲离经;浮滑之脉,胎将即产。腹疼腰痛,定然作 降; 浆来胞破,未可言生。身重体寒面又青,脉无可畏;心烦血燥舌兼黑,脉断堪忧。子母难留, 唇 口沫出;娘儿全活,面白颜黄。新产脉缓,自存胃气;新产脉滑,未损脾阴。实大既形,定 非佳 兆;弦急兼现,岂是祥?沉小实为顺候,涩促

5、半作返观。脉微何足害,尚可回阳;脉洪反 宜愁, 最嫌逆冷。欲知有妊,尺中滑疾。左尺沉实,男子脉形;右尺浮大,女脉是实。左右俱滑, 定生两男;左右俱浮,二女脉真。左尺偏大为男,右尺偏大为女 。又左尺浮大 者为男,右尺沉细者为女。 若脉来断续虚弱者,月水不利也。 妊娠脉其人能食身无苦,容饰如常是妊定,孕真带呕头昏闷。此时停痰恶阻病,急宜正胃 与 消痰,固血安胎全两命。若还腰腹俱疼痛,日夜咽干潮热盛,多眠恶食倦昏沉,此属经凝却 非妊。 <目录> <篇名>行经三忌 属性:一行经感冒风寒,不宜发汗,又不宜速用发散药,必俟经血行尽,方可服解表退热之 剂。如 羌活、麻黄、桂枝、防风、细辛之类

6、。 一行经之时,不亦多浴冷水,恐患四肢麻痹;又不宜多饮冷水,恐伤肺气,必患声哑咳嗽, 无药救治。 一行经不宜饮酒,恐引血妄行四肢;又不宜郁怒太甚,恐经血必停,变成闭经;又不宜骤 用补药,恐致蓄血,或四肢疼痛,或五心寒热。 x 调经奇方x 归身钱半 陈皮 真川芎 白芍 大熟地 丹皮 延胡 吴萸 香附米 白茯苓 经行先期三、五日色紫者,加条芩 ;经行过期色淡者,加官桂五分,炮熟黑 姜 五分,艾叶醋炒,五分,引用生姜一片,水一碗,煎至八分,空心温服,渣再煎,临卧服。 此药俟 经行时服起,连用四剂,到次月经再行时,再服四剂,往后对月,可坐喜生男矣。 x 调经主方x 当归 川芎 白芍 酒蒸地黄 甘草 四

7、制香附 陈皮 生姜 先期而来,血热也,本方加酒炒黄芩、酒炒柴胡、丹皮各一钱;后期而至,血虚也,本方加蜜 炙黄 、土炒白术、白茯苓、杜仲、故纸各一钱;经来痛甚,气滞也,本方加桃仁、灵芝、红 花、元 胡各一钱;经来痛甚有痞块,加三棱、莪术、山楂核俱用酒炒,各一钱;经行作痛,用八珍 汤加 吴萸、故纸、小茴各一钱;血淡不红者,痰也,本方加半夏、南星、白术、肉桂各一钱;经 来多黑 块,实热也,本方加酒炒黄连五分,红花、丹参各一钱;经来多黄水,血不足也,加白苓、 黄 、 肉桂、人参、白术各一钱;经来手足酸痛,加桂枝、防风、秦艽各一钱;经来卒倒仆地,脉 散,腮红, 火热肝也,不可认作中风、中痰,本方加胆草。

8、桃红、柴胡、黄芩各一钱。 经水一月再行经水一月再来行,多因怒气损肝经,四物汤内加柴芩,川连增入更为灵。另 加知柏为丸服,滋阴降火治冲任。 脉与症无火,而经早不及期者,乃心脾气虚不能固摄而然。宜服八珍汤加杜仲、续断、五味 子, 切不可作火治。 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或二十日,此血气败乱之症,当大补气血,不得以经早同 治, 宜服十全大补汤。 一血热经迟,由妇人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何以验之?其 经来必多紫黑,腹兼微痛,宜服滋阴八味丸合四物汤。 一血寒经迟,阳气不足,生化失期,故过月也,何以验之?其经来色多不鲜,或涩滞而少, 恶 寒喜暖,脉多微沉,此无火之症。宜服

9、理阴扶阳四物汤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黑姜 肉桂 吴萸 荜茇 经闭不行三候一则脾胃有损伤,食少血亏非血停,急宜补脾还养血,血充气足经自行。一 则忧怒损肝经。肝火郁 闭经始停,开郁二陈汤急用,四制女圣丸亦灵。一则体肥痰滞壅,故令经血不能通,加减导 痰汤作主。多服方知药有功, 未嫁愆期经忽闭,急宜婚嫁自然通。 经闭饱胀腹痛经闭饱胀有主方,皆用通经活血汤,丹皮荆芥川牛膝,赤芍归芎生地黄,桃 仁肉 桂与红花,泽兰枳壳生蒲黄,闭久忧中成痞块,更加莪术与槟榔。 崩症三候血崩之症分五名,赤者汁如洗绛形,黄如烂瓜流黄水,白犹鼻涕不留停,青则恰 如青 靛色,黑乃紫黑血块凝。血未来时先发热,此因肝火内相浸,清肝

10、凉血有主方,加味逍遥实 可寻。血 虚气弱血来崩,归脾汤吃倍为灵。白崩之症另有方,八珍加减不须惊。绛色,肝火也;黄色, 脾之湿 热也;白色,气虚也;红色,肝气盛也;黑色,肝脾实热。 一血来小腹微痛,归脾加小茴、吴萸各七七。 一妇人行经三日前,骨中发热,下血如崩,予用加味逍遥散,加知母、黄柏,每月服七、八剂, 三月全愈,原素有忧郁而致。 一妇人年逾四十,患崩症,白多红少,予用归脾汤去木香,加阿胶、续断、淡吴萸、熟地 、杜仲、故纸 ,十剂而愈。 赤白带下带下者,由湿痰流注于带脉,而下浊液,故曰带下,妇人多有之。赤者属热,兼 虚兼 火治之;白者属湿,兼虚兼痰治之;年久不止,补脾肾兼升提。大抵瘦人多火,

11、肥人多痰, 最要分辨。 白带、白浊、白淫三种,三者相似,而迥然各别。白带者,时常流出清冷稠粘,此下元虚损 也;白浊者,浊随小便而来, 混浊如泔,此胃中浊气渗入膀胱也;白淫者,常在小便之后,而来亦不多,此男精不摄,滑 而自出也。 崩漏带下危症 一崩带日久,纯下臭黄水,或带紫黑筋块,腥秽不堪者,不治。 一崩带腹满,不能饮食,不受参、术补益者,不治。 一崩带服大补剂后,反加寒热口燥,面目足胫浮肿者,不治。 一崩带已止,少腹不疼,后变阴户肿胀,痛如刀割者,死期迫矣。 治妇人赤白带下,此丸神良 马毛(二两椒和,伏火一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 龟甲四两 鳖甲(二两 醋炙) 牡蛎 为末,醋水跌,丸如

12、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日三服。为散尤妙。 气陷于下焦则白带,血陷于下焦则赤带。以涩药止之,则未尽之带留而不出,以利药下之, 则 既损之中,又伤其下,皆非治也。马得干之刚,毛得血之余,血余可以固血,干刚可以利气, 固 血则赤止,利气则自愈,此用马毛之意也。龟鳖、牡蛎外刚而内柔,离之象也,去其柔而用 其刚, 故可以化症,可以固气,化症则赤白之成带者,无复中留,固气则荣卫之行不复下陷,营不 陷则无 赤,卫不陷则无白矣。 <目录> <篇名>恶阻论 属性: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妊娠禀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饮,便有阻病,其 症颜色如故, 脉息平和,但觉多卧少起,肢体沉重,头

13、目昏眩,恶闻食气,喜啖酸咸,或嗜一物,或大吐, 或时吐 痰与清水,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膈烦满,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气弱而 兼痰与气 滞者也。亦有素本不虚,而一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呕逆者。又有由经血既闭, 水渍于 脏,脏气不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及三月余而呕吐渐止。盖三月相火化胎之候,未能上食 于母,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其为郁滞痰火秽恶之气,尽冲于胃,所以有恶阻等 症。以上 诸症,轻者不须服药,乃常病也;重者须少药调之,宜用加味参橘饮。恶阻兼腰痛者,防胎 坠下,犹 宜二陈、四物,加条芩。白术和中理脾为主,不可升举,盖呕逆,气已上升,再用升药,则 犯有

14、升无 降,上更实而下更虚,益促其坠矣。再若左脉弱而呕,服诸药不止者,当服理血归原药则愈, 经 云“无阴则呕”是也。 x 加味参橘饮x 治孕成二、三月后恶阻,呕逆恶食,或头眩晕,倦怠者。 人参 归身 白术 半夏 橘红 藿香 炙草 砂仁 竹茹 x 归原散x 治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头痛,全不入食,服诸药不愈者。 人参 川芎 归身 白芍 丁香 炙草 茯苓 白术 陈皮 半夏 桔梗 枳壳 共为细末,引用姜五片,枣一枚,每服三钱。方内丁香不若易以砂仁或豆蔻为稳,如果胃寒 之甚,用者亦详慎之。 <目录> <篇名>胞漏并小产论 属性:凡妊娠经水,壅之以养胎,蓄之以为乳,其冲任气虚。不能约制,故月

15、水时下,名曰 胞漏,血 尽子死。然亦有妊娠血盛,月信常来而胎不动。俗呼狗儿胎也。若以漏胎治之,则胎必坠; 若不以 漏胎治之,其胎未必坠。亦有脉见滑数,而别无风热病,经脉如常,但较前略少,此因胎小, 血盛 有余而然,俟迟至三、四月外,儿大能饮,经脉自止。又有壮盛孕妇,按月去血点滴,若无 腰酸胎 动,不须服药,此血气强盛,孕至四、五月后,自然经止。如孕妇虚羸,腰常酸痛,并胎动 而按月 下血点滴,或下血不止,此非血有余,乃胎漏也。宜服加味补中安胎饮。又云胎漏多因于 血热,然 亦有气虚血少。 服凉药而下血益甚, 食少体倦者, 此脾气虚而不能摄血也, 宜归脾等方加减。 当以 脉候察之,凡坠胎之病,多在三

16、、五、七月,如前次三月会坠,后必如期乘其所虚而亦坠, 必预服 尊生安胎饮,或胎元饮加减用之,当服过七月,可无患矣。更宜戒房欲、气恼、劳役、 炙诸 食,至 于顿仆伤动胎气,宜服胶艾安胎散。总属妊娠气血虚弱,胎元不固。盖气虚则提摄不固,血 弱则灌 溉不周,多致小产。况妇人肾以系胞,而腰为肾之腑,腰痛则坠,不可不防。大凡妊娠三月 后,尺 脉或涩或微弱,胎必不固,惟脉洪盛者,胎不坠耳。所以脉诀内云胎脉弦牢滑利安,沉细而微 归泉路。正此之谓也。总之,三月以前宜养脾胃,四月以后宜壮腰肾,补血顺气,佐以清热, 此大法也。 x 加味补中安胎饮x 人参 白术 当归 川芎 黄芩 紫苏 陈皮 砂仁 炙草 x 尊生安

17、胎饮x 亦治胎动、胎漏。 归身 白芍 熟地 生地 砂仁 阿胶 杜仲 白术 条芩 续断肉 川芎 陈皮 苏梗 x 景岳胎元饮x 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或间日或二、三日服一、二剂。 人参随宜 当归 杜仲 白芍 熟地 白术 陈皮 炙草 水二钟,煎七分,食远服。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炒山药、炒补骨脂、五味之类;气分 虚 甚者,倍白术,加灸黄 ,但 、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虚 而兼 寒多呕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钱;如虚而兼热者,加酒炒黄芩一钱半,或加生地二钱,去 杜仲;如阴 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制续断肉、炒阿胶各一二钱。 <目录> &l

18、t篇名>诸痛论 属性:妊娠心腹痛,或宿有冷痞痰饮结聚,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若胸腹膨满,按之而痛, 乃饮食停 滞,用人参养胃汤;按之不痛,乃脾胃受伤,以六君补之。腹中满痛叉心,不得饮食千金 芩术芍 药汤。如不时腹痛,名曰胎痛。有血虚,有气滞二因,然血虚居多,用熟地三钱、当归一钱, 煎汤治之。不应,加参、术、陈皮,丹溪用四物去川芎,倍加熟地。若气滞者,紫苏饮治之; 若痛而 重坠,因中气虚陷,用补中益气汤。 如胃口痛,多因脾虚,存食不消,宜养胃消食, 纲目用平胃散,加枳壳、山楂。予谓平 胃 散恐致损胎,非所宜也,宜养胃汤加减。 妊娠胁痛,有因哭泣,因内伤,因恼怒,不宜破气,宜用童便和酒服之,或

19、紫苏饮去参,用 白芍、 当归,加砂仁、童便。 妊娠脐下冷痛,腹胀虚疼,小便频数,大便虚滑,皆食生冷所致,小建中加炮姜、木香。不 应, 更加茴香、良姜。 妊娠少腹痛,虚热,紫苏饮;虚寒,胶艾汤。若小腹近下处肿胀,浮薄发光者,孕痈也, 千 金 托里散,或薏苡仁煎汁饮。若心腹急痛,烦闷面青,冷汗气绝,血下不止,其胎上冲者,不 可治也。 妊娠腰痛,有肾虚作痛,则脉大而痛不已,急服八珍加胶艾、黄 ,或紫苏饮加减。有劳力任重, 致伤胞系欲脱,宜安胎饮,加杜、续。有房事不节,致伤胞系,用熟地、当归、阿胶、砂仁、 竹茹、 炙草,调男子裤裆灰一钱,禁房事百日要紧。有湿热脉缓,遇天阴或久坐而痛,多下白物, 二妙散

20、加 柴胡、防风、茯苓、半夏。有寒湿腰重如带物而冷者,用紫苏饮加减,易健脾温燥药。有气 血凝滞脉 涩,而日轻夜重,不得卧,遍身拘急不舒而痛,眼生黑花,紫苏饮加枳壳、桔梗。有闷锉脉 实,胶艾 芎归汤,或佛手散,或熬枯黑糖,冲童便,酒调服。有走注痛,败血入经之症,四乌汤加薄、 桂、杜、续。 妊娠背脊痛,气滞也,紫苏饮治之。 妊娠腰腹及背痛,夫肾主腰,劳损经虚,风冷乘之则腰痛,乘虚入腹则腹痛,故腰腹相引而 痛, 痛不止, 恐坠胎。 又有劳伤腰腹背痛, 补中益气加杜仲。 然多有因病淋症而痛者, 宜体察之, 止用 加味导赤汤治淋,淋止痛除。 妊娠环跳穴痛,属肾虚,宜六味地黄汤加杜、续,或千金保孕丸。 妊娠

21、目赤痛,咽喉痛,口鼻唇舌疮痛,俱用凉膈散加减。 妊娠负重跌仆,凝血作痛,欲服活血药,则恐伤胎,不服则所伤之血,留而不去。治之者, 当先 辨胎之死生,如无别症,只用黑糖熬枯,入陈酒、童便调服。细嚼连皮胡桃过口,死者当下, 生者 其痛即止。若因怒跌仆,或手足抽搐者,紫苏饮加钩藤。倘去血过多,八珍汤去茯苓,加阿 胶、艾 叶、黄 。 x 人参养胃汤x 治食滞痞满。 人参 苍术 陈皮 藿香 制夏 浓朴 茯苓 草果 炙草 姜 枣 乌梅 引水煎服。 x千金芩术芍药汤x 治妊娠腹中满痛,叉手,不得饮食。 白术 黄芩 白芍 上三味,水煎,分三服。半日令尽。 x 紫苏饮x 治妊娠临月浮肿喘胀,并子悬症,胎不安,上

22、 作痛,或临产气结不下等症。 当归 紫苏 川芎 芍药 陈皮 大腹皮 人参 炙草 引加生姜三、五片,葱白七寸,水煎服。感冒风寒,去腹皮,加香豉,胎动不安,加炒黄芩、 土炒白术;胎不运动,加木香、砂仁。 x 胶艾汤x 治妇人漏下,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痛,亦治损伤冲任,月水过多, 淋漓不断。 干地黄 芍药 阿胶 艾叶 当归 川芎 甘草 x千金托里散x 治半身以下湿热疼重而肿。 浓黄柏 苍术等分为散,姜汁调,空心温酒送二钱。 x 胶艾芎归汤x 治妊娠二、三月至八、九月,顿仆跌伤,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欲死,已有 所下。 阿胶 川芎 当归 干地黄 艾叶 x 四乌汤x 治血中气滞,小腹急痛。 熟地

23、当归 川芎 白芍 乌药 香附 炙草 x 加味导赤汤x 治孕妇小便少又涩痛者,谓之子淋,又治溺血。 人参 生地 条芩 木通 甘草梢 麦冬 赤芍 淡竹叶十五片 x 东垣凉膈散x 孕妇有热病,如目赤、口舌疮之类,各随其症加减用之。 黄芩 黄连 山栀仁 连翘 桔梗 生草 薄荷叶 <目录> <篇名>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属性:妊娠胎逆上逼,重则胀满疼痛,谓之子悬,紫苏饮为必用之药。盖因紫苏饮为治妊娠 胎气不和, 浊气举胎上凑,胎热气逆,心胃胀满之症,且此症挟气者居多,宜疏气舒郁,非紫苏、腹皮、 川芎、 陈皮无以流气,非归、芍无以养血,气血既利而胎自降。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以人参、 甘草

24、 补之。大抵胎气上逆,皆属火旺,急用芩、术、香附之类,不可服大寒之药,反致他变。予 每治孕 妇心胃胀满。用尊生和气饮甚效。子悬,症有两尺脉绝,余脉平和,不可错认死胎,且死胎 有面青、 舌青可辨,宜紫苏饮治之,则胎归原位,胀消脉起矣。如月胎上逼心,呕哕欲死,急用童便 灌之即 下, 或乌梅肉十枚研烂, 入生姜三片, 煎汤灌之亦下, 取酸以降敛之, 兼辛以散火气之逆也。 又有因 坐草太早,心怀恐惧,气结不行,紫苏饮一服便产。 x 尊生和气饮x 治孕妇心胃胀满。 人参 苏梗 白芍 川芎 当归 腹皮 木香 炙草 <目录> <篇名>诸血症论 属性:妊娠吐血,凡七情内伤,六淫外感,皆足致失血

25、之患。一主火热者,以气血壅养胎元, 或有所感, 则气逆而火上乘,心烦满闷,血随而溢,甚者或致坠胎。但火有虚实之分,实火,清热养血; 虚火, 滋阴补水,则血安胎固。若泛用行血、清血之剂,胎必坠而祸不旋踵矣。 鼻衄不止,东垣凉膈散,加当归、生地各一钱,茅花一大团,生姜 。 咳嗽咳血, 宜凉血地黄汤。 医通 云咳嗽咯衄, 胎前皆不宜见, 如面赤声哑, 不治。 又云 凡咯吐血,多致坠胎,胎赖血养,不宜漏溢,宜紫苏饮加条芩。尿血乃热乘血分,流渗于脬,故令尿血自尿门而下,若胎漏则自人门下血可辨。宜四物加山 栀、 发灰,或阿胶、熟地、麦冬、五味之类。如怒动肝火,小柴胡加山栀;脾气下陷及劳动脾火, 补中益 气

26、加茯苓、车前;若浓味积热,加味清胃散;若肝脾血流,加味逍遥散。 肠风脏毒下血者,平胃散去苍术,加槐角、防风、当归、乌梅治之。 x 凉血地黄汤x 治妊娠咳嗽、吐血、咳血。 生地 麦冬 当归 黄芩 紫菀 知母 白术 天冬 犀角 陈皮 甘草 水煎。有喘加栝蒌仁一钱。 x 加味清胃散x 治胃中蕴热,斑疹,口舌生疮,齿龈腐烂出血。 生地 丹皮 当归 川连 连翘 升麻 生草 <目录> <篇名>子肿子气子满论 属性:妊娠子肿,与子气相类,但子气在下体,子肿在头面。若子满症,又名为胎水,则在 五、六月以后, 比子气、子肿不同。盖胎大则腹满,遍身浮肿。凡子气、子肿、子满,由脏腑本弱,或因泄 泻下

27、利,耗 伤脾胃,或寒热疟疾,烦渴加饮,湿渍脾胃,使头面手足浮肿也。然水渍于胞,儿未成形, 则胎多损坏, 故初妊即肿。急宜调治,水去胀消,仍用六君子调补。 所谓子肿者,妊娠面目虚浮,多因脾胃气虚,或久泻所致。宜健脾利水,全生白术散主之, 或用健 脾利水汤。 所谓子气者,妊娠自三月成胎之后,两足面渐肿至腿膝,或腰以下肿,行步艰难,以致喘闷 不宁, 饮食不美,似水气状,甚至脚指间有黄水出者。盖脾主四肢,脾气虚弱,不能制水而发肿, 肺金少母气 滋养,而气促满闷,诸书名曰子气,即水气。治此病者,先服加味天仙藤散。如不效,则服 茯苓汤; 再不效,服补中益气汤加茯苓。至孕妇八、九个月,胫腿俱肿,非水气比,不

28、可以水气治之, 反伤正 气。凡有此者,必易产。因胞脏中水血俱多,不致胎燥也。 所谓子满者,妊娠至五、六个月,胸腹急胀,腹大异常,或遍身浮肿,胸胁不分,气逆不安, 小 便艰涩,名曰子满,又为胎水不利。若不早治,生子手足软短有疾,甚至胎死腹中。宜服千 金鲤 鱼汤治其水。 x全生白术散x 治妊娠面目虚浮,如水肿胀。 白术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 陈皮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x 加味天仙藤散x 治孕妇腰脚肿,虚人多有此症。天仙藤 制香附 紫苏 陈皮 乌药 木香 姜皮 虚人加人参一钱、土炒白术二钱、酒洗当归二钱,或兼服补中益气汤。 x 茯苓汤x 治孕妇六、七个月以来,两足肿大,行步艰难,脚指间有黄水

29、出,此名子气, 人多 有之,生子之后,其肿自消,甚者,此汤主之。 白茯苓 白术 陈皮 制香附 乌药 紫苏 炙草 木瓜 x千金鲤鱼汤x 治孕妇胸腹胀满,或遍身浮肿,小便艰涩,名曰子满。又为胎水不利, 或胞中积水,以致胞死腹中。 白术 白茯苓 当归身 白芍 鲤鱼一尾 将鱼去鳞、肠,加橘皮少许或五分,姜七片,用水扣汤煮,取汁一盏半,去鱼,入药四味鱼 汁 内,煎七分,空心温服,渣再制如前。 <目录> <篇名>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属性:妊娠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竹叶安胎饮主之。大抵皆由心肺虚热,是以扰 乱心烦。 或积痰于胸,吐涎恶食,亦令心烦,剧则胎动不安。如心肺虚热,或

30、积痰于中, 千金竹沥 汤。若 吐甚,胎动不安,烦闷口干,不得眠,又吐涎过多,以致外虽不热,而觉五心烦热,或日间 不 觉,而夜觉热者,并宜加味竹叶汤。至于娠妇烦躁口干者,缘足太阴脾,其气通于口;手少 阴心,其气 通于舌。脏腑气虚,热乘心脾,津液枯燥,故心烦口干,与子烦大同小异,宜用加减参麦汤。 x 竹叶安胎饮x 治孕妇心惊胆怯,烦闷不安,名曰子烦症。 人参 生地 枣仁 远志 当归 白术 麦冬 条芩 川芎 陈皮 炙草 竹叶 姜 枣 煎服。 x千金竹沥汤x 治妊娠子烦。 竹沥一盏,茯苓 麦冬 防风 黄芩 x 加味竹叶汤x 治妊娠心烦不解,名曰子烦,并治五心烦热。 人参 黄芩 茯苓 麦冬 竹叶五片,粳

31、米一撮 水煎,空心热服。 x 加损参麦汤x 治孕妇心神烦躁,壅热口干。 人参 知母 麦冬 栀子 栝蒌根 犀角 条芩 炙草 枣 水煎服。夏加竹沥八分、姜汁少许。 <目录> <篇名>子淋论属性:妊娠小便淋漓涩少,由气血聚养胎元,不及敷荣渗道,遂使膀胱郁热。又云妊娠胞 系于肾。肾间 虚热,移于膀胱而成斯症,名曰子淋,加减安荣散主之。然古方安荣散内有滑石,但石乃镇 重之剂,恐 致坠胎。若临月犹可,如在七、八月之前,宜去此味,加石斛、山栀为稳。 全书云子淋 症,用安 荣散不应,兼服八珍汤。如腿足转筋而小便不利,急用八味丸,缓则不救。予谓桂、附犯 胎,忌用。 当是麦冬、车前之八味丸也。 x

32、 加减安荣散x 治孕妇小便短涩,或成淋漓。 人参 当归 麦冬 白术 通草 茯苓皮 生草 灯心 <目录> <篇名>转胞淋闭论 属性:妊娠转胞,乃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强忍小便,或尿 急疾走,或饱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逼于胞,故屈戾不得舒张所致,非小肠、 膀胱受 病,而利药所能利也。法当治其气则愈。凡妇人禀受弱,忧闷多,性躁急,食浓味者,恒有 之。因胞 不自转,为胎所压,胎若举起,胞系自流,水道自通矣。用二陈升提饮。又有用补中益气汤, 服后探 吐,以提其气自通。通后即用参、 大补,恐坠胎也。但子淋与转胞相类,小便频数,点滴而 痛者, 为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

33、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若频数出少不痛者,为 转胞,间 有微痛,终与子淋不同耳。论中急痛,乃急欲便而痛,得便则止,间有微痛,与子淋点滴痛 不同。 x 二陈升提散x 治孕妇脐腹作痛,小便淋闭不通,或微痛,与淋有别。由气虚、胎压水胞。 人参 白术 生地 当归 川芎 半夏 柴胡 升麻 陈皮 炙草 姜 煎服。予谓,探吐法莫若通后服提补之药。 <目录> <篇名>子嗽论 属性:妊娠咳嗽,属风寒。盖肺脏内主气,外司皮毛,皮毛不密,寒邪乘之,则咳嗽。嗽久 亦恐 坠胎,宁肺止嗽散加减用之。有久嗽不愈,多因脾土虚而不能生肺气,以致腠理不密,外邪 复感, 或因肺虚不能生水,以致阴火上炎。治法当用补中

34、益气汤,以培土金,六味丸加五味,以生 肾水为善。 x 宁肺止嗽散x 治孕妇风寒咳嗽。 麦冬 知母 桔梗 紫苏 杏仁 桑白皮 甘草 <目录> <篇名>喘急论 属性:妊娠气喘不得卧,有因乍感风寒客邪为害者,宜发散自愈,参苏饮主之。若脾虚,四 肢无力;肺 虚,不任风寒;肾虚,腰酸短气,不能行步。猝然气喘不息,此脾肺素亏,母虚子亦虚,肾 气不归元而 上乘于肺也。生脉散、补中益气汤去升柴主之。丹溪云火动作喘,此胎前最多,苏桔汤可 加减,用之获效。 x 参苏饮x 人参 紫苏 干葛 前胡 制夏 茯苓 陈皮 枳壳 桔梗 木香 甘草 x 苏桔汤x 治孕妇风寒咳嗽,并治火动作喘。 天冬 桔梗 紫苏

35、 黄芩 贝母 杏仁 陈皮 知母 甘草 <目录> <篇名>泄泻论 属性:妊娠泄泻,有风寒暑湿之外感,饮食生冷之内伤,病发一时,察其所因。如胃风,加 味治中汤。 然又有由脾肾二脏虚者,不可不知。夫血统于脾,血壅胎元,则脾阴虚而食不运化,脾主健 运,下焦 壅滞,而清气难舒,于是水谷难消而作泻。或因胎系于肾,胎窃其气以拥护,而肾气既弱, 命门火 衰,不能上蒸脾土,此皆妊娠泄泻之由也。如脾虚内伤,用加味六君子汤,随所因而加之。 命门火衰, 加益智以助之。至于妊娠久泻,元气下陷,发热作渴,肢体倦怠,用补中益气汤。 x 加味治中汤x 治饮食过多,脾胃之气不足运化而作泻。 人参 白术 炮姜 甘

36、草 陈皮 青皮 砂仁 水煎服。 <目录> <篇名>霍乱论 属性:妊娠因甘肥过度,腐积成痰,或七情郁结,气盛为火,停蓄胃中,乍因寒热之感,邪 正交争,阴阳 相混,故令心腹绞痛,吐利并作,挥霍变乱,谓之霍乱。如邪在上,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 下,则当 脐痛而利多;邪在中脘,则腹中痛,吐利俱多。吐多伤气,利多伤血,血气受伤,不能护养 其胎,邪气 鼓击胎元, 子母未有不殒者。 此危症, 不可不亟治也, 宜香苏散加藿香叶, 或先服后探吐之。 又加味四味紫 苏和胎饮,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亦效。 x 香苏散x 此方治霍乱,平正之至。 香附 紫苏 陈皮 藿香叶 缩砂 炙草水煎服。如转筋,加木瓜一

37、钱;胎动不安,加土炒白术一钱半;夏月得之,加黄芩一钱五分, 炒黄连 一钱,香薷二钱;如冬月得之。加人参、炒白术各一钱,炮姜五分。 x 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x 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 紫苏 黄芩 白术 炙草 藿香叶 陈皮 砂仁 <目录> <篇名>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属性:妊娠忽然心腹刺病,闷绝欲死者,谓之中恶,即俗谓 肠痧是也。盖因血气不和,精神 衰弱,邪 毒之气得以中之。孕妇病此,亦致损胎。薛氏云此症当调补正气为善。用金银藤一味,煎 汤饮之。 济阴纲目内用散滞汤治之,又煮艾方,治正中恶极妙。 妊娠盛暑时,中暑热之毒,其症发热而渴,自汗,精神昏愦,四肢倦怠,少气,清暑和胎饮 主之。

38、 妊娠中湿,或因早行,感雾露之气,或冒水,或久居下湿地,或大汗出浴冷水,其症发热, 骨 节烦痛,身体重着,头痛鼻塞,黄芩白术汤主之。 妊娠中风,因体虚则中之,乃四时八方之气为风,自冲方来,中人即病。中其皮毛经络者, 则 发寒热,头项身体皆痛,或肌肉顽痹;中其筋骨者,则拘挛强直;中其脏腑者,则卒倒昏闷, 口眼 斜,手足 ,口噤不语。孕妇得此,不可用常治风之法,以补虚安胎为本,兼用搜风之剂,搜 风 安胎饮治之。但胎前正中风者,少子痫之症实多,与中风见症无异。医者当审实是中风,方 可用搜 风安胎,否则子痫症治也。 x 散滞汤x 专治触恶胃气,伤胎肚痛,手不可近,不思饮食。 青皮 黄芩 芍药 归尾 川

39、芎 木香 炙草 上分二帖,水三盏,先煮苎根二大片,至二盏,去苎根,入前药同煎至一盏,热服。 x 清暑和胎饮x 黄 人参 白术 黄芩 黄连 知母 麦冬 炙草 五味 x 黄芩白术汤x 黄芩 白术 苏叶 水煎服。 x 搜风安胎饮x 归身 黄 羌活 黄芩 秦艽 防风 炙草 姜、枣煎,服至以平为期。 <目录> <篇名>子痫论 属性:妊振子痫,乃为恶候,若不早治,必致坠胎。其症或口噤项强,手足挛缩,言语蹇涩, 痰涎壅盛, 不省人事,或忽然眩晕卒倒,口不能言,状如中风,实非中风之证,不可作中风治。即或无痰,言语如 常,但似风状,多因血燥、血虚,亦不可概以风治而误也,羚羊角散主之。冯氏云孕妇忽

40、 然僵仆,痰 涎壅盛,不省人事,乃是血虚而阴火炎上,鼓动其痰,左脉微数,右脉滑大者,名曰子痫。 宜四物养血, 酒芩清热, 二陈化痰理气, 治法仍以安胎为主, 勿过用中风之药。 此由血虚生热, 热盛生风, 皆内起之 风火,养血而风自灭。若心肝风热,用钩藤汤,肝脾血虚,加味逍遥散;肝脾郁怒,加味归 脾汤;气郁 痰滞,紫苏饮;脾郁痰滞,二陈加竹沥、姜汁。密斋云孕妇气虚挟痰火症,状如中风,卒 倒即醒,醒 而复发,清神汤主之。予谓妊娠子痫,至有目昏黑而厥者,胎前绝少。但一有此症,即是 儿晕,属气 与痰,故目昏黑发厥,只服紫苏饮,慎不可服苏合丸,及乌药顺气散等药。至于破伤失血, 或吐衄血, 忽患口噤,项强

41、背直,类中风症,皆因失血所致,不可不知,用荆防安胎散治之。 x 羚羊角散x 治孕妇口噤项强,手足挛缩,痰壅,不省人事。 羚羊角 苡仁米 枣仁 当归 独活 五加皮 茯神 川芎 杏仁 防风 木香 甘草 姜引 x 钩藤汤x 治孕妇手少阴、足厥阴,血虚风热。 人参 当归 茯神 桑寄生 钩藤 苦桔梗 水煎服。 x 清神汤x 治孕妇忽然眩晕卒倒,口噤不能言,状如中风,须臾即醒,醒而复发,乃气 虚挟痰火子痫症。 人参 白术 茯苓 白芍 黄 麦冬 归身 炙草 食远服。 x 荆防安胎散x 人参 当归 白术 生地 天麻 麦冬 条芩 荆芥 防风 陈皮 甘草 水煎服。 <目录> <篇名>痢论 属性:妊

42、娠痢下,因饮食生冷,脾胃不能克化,致令心腹疼痛。伤血则赤,伤气则白,气血 俱伤则赤 白相杂。盖血属阴,阴伤则受热居多。然又有阳气伤,不能统阴血而痢赤,又不得不从事于 辛温。故治 血痢,犹当以色之显晦,验其虚实寒热。故凡积之瘀晦不鲜,清稀不稠,皆虚寒之候,即阳 不统阴之血, 急投人参、姜、艾,或可保全。倘不审而误服芩、连,乃速其毙也。惟积之稠粘、紫赤而光 泽者,合 用苦燥以坚肠胃之滑脱。又必当佐以调气之药,则阴邪解释,非若白痢之不可杂以芩、连、 芍药等味,引 领滞秽袭伤阴血也。 气属阳, 阳伤则受冷居多, 即有火注下迫, 皆阳气郁遏, 本寒标热之症,不可纯 归于热,但当验其积之稠粘如糊,色白如脂

43、,方可暂与清热治标,若汁沫如水,色晦如尘, 急须温理 其气,即有热症,皆假象无疑,其虚实寒热既分。而又有三禁、三善、五审之不可不知也。 一禁,涤 荡肠胃,恐阳气下陷,胎气愈坠;二禁,渗利膀胱,恐阴津脱亡,胎失荣养;三禁,涩滞 气,恐浊气愈滞 后重转加。故善治妊娠之痢,惟以调气为先,即已败积沫,随气而下,未伤津液,统之而安。 夫调气有三善,一使胃气 有常,水谷输运;二使腹满腹痛,后重渐除;三使浊气开发,不致侵犯胎元。所谓五审者, 一审饮食之进与不进。夫痢 乃肠胃受病,若痢势虽甚,饮食无妨者,易治。故痢以噤口为最剧,在初起浊邪全盛之时, 不足为虑,但要清理积滞, 饮食自进矣。若七日以后,尚不能食,

44、脉反数盛,此必初时失于清理之故,急需调气理中, 则积沫渐下,饮食渐进矣。 或初时能食,至一旬一气后,反不能食,脉息不振,此必涤荡太过,胃气受伤所致。亦有过 用芩、连、槟、朴,苦寒破 气,而致呃逆呕哕者,胃气大败,最危之兆,惟峻与温补,庶可挽回。若脉见数疾无伦,或 翕翕虚大,或歇止不前,或 弦细搏指者,皆胃气告匮,百不一生矣。二审溲之通与不通。下痢清浊不分,若痢虽频,而 水道顺利者,胎必无虞。若 月数将满,胎压尿胞,每多溲便频数,转胞胀闷之患,切禁利水伤津,急与开提自通。但须 察其脉,无过壮过硬之形, 便宜补中益气,稍加泽泻、车前,以升清降浊投之,无不辄应,非特妊娠为然,即平人久痢, 津液大伤,

45、而溲涩不通者, 亦宜此治法也。三审腹之痛与不痛。下痢腹痛,必然之理。然间有浊湿下趋,而无郁沸之火 者,则不痛也,但此多见于 肥白人之白痢。若血痢,与瘦人多火者,罕见也,治宜调气运积,不用清火明矣。原其腹痛 有寒热之分,痛有止歇,痛 则奔迫下坠。至圊不及者,火也;痛自下而攻击于上者,火也;痛而胀满,不胜摩按,热饮 愈甚者,火也,实也。痛无 止歇,常时痛而无绞刺者,寒也;痛自上而奔注于下者,寒也;痛而不满,时喜温手摩按, 饮热渐 缓,欲至圊而可忍须臾者,虚也,寒也。大约初痢胀痛为热为实,久痢 痛为 虚为寒,即初因火注切痛,痢久伤气,亦必变为虚寒也。故久痢腹痛之脉,无论大小迟数, 但以按之渐渐小者,

46、并属 虚寒,急需温补。慎勿利气,惟急痛、脉实、久按不衰者,可稍用炮黑姜、连和之。四审后 之重与不 重。下痢后重,浊气壅滞也。夫开通壅滞,必以调气为本,在妊娠犹为切要,调气则后重自 除, 而胎息自安。但初痢后重,首宜开发其滞;若久痢后重,又当升举其阳。阳气升则胃气运, 胃气运则 周身中外之气,皆调达而无壅滞之患矣。故治孕妇之后重,无问胎之大小,但脉见有余,则 宜调气;脉见不足,便与升提。虽血痢亦宜阳药,一切滋腻血药,总无干预,以气有统血之功,则血 无妄行 之虑也。五审身之热与不热,下痢为里气受病,若见身热,表里俱困,元神将何所恃而得祛 邪之 力哉。惟人迎之脉浮数,可先用和营透表之法,分解其势,然

47、后徐行清理。若初痢不发热, 数日半 月后发热,脉来渐小,或虚大少力者,此正阴内亡,虚阳发露于外。在平人,或可用辛温暖 补饮之, 以归其源。若妊娠则桂、附又难轻用,惟藉参、术、姜、萸、胶、艾之属,非大剂浓煎峻投, 难 望其转日回天之 也。考之医通云常用浓朴去干姜汤,治妊娠能食、腹胀后重、积秽稠 粘之白 痢;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黄芩芍药汤,送香连丸, 治妊娠 能食后重、积秽稠粘之血痢;连理汤合千金三物胶艾汤,治妊娠少腹疼痛,瘀晦不鲜, 或间有 鲜血之痢;驻车丸治妊娠发热后重,阴虚畏食之血痢;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妊娠热毒内 攻,噤口 不食,腹胀后重,脓血稠粘之痢;

48、 千金胶艾榴皮汤,即三物胶艾汤,治妊娠脓血清稀,胎 动不 安,久泄不止之痢; 补中益气汤,治妊娠先疟后痢,及疟痢齐作,元气下陷,胎气下坠,小便频数,或转胞不得 溺之痢。 以上诸方,并加砂仁以调其气,乌梅以调其血,未尝不随手辄效也。予每用一味阿胶饮,或 阿胶黄连饮, 均治孕妇之痢,甚妥获效。 x 浓朴去干姜汤x 浓朴 陈皮 茯苓 炙草 煎服。 x 浓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x 治胃虚呕逆,痞满不食之症。 人参 浓朴 制半夏 炙草 生姜引 x 黄芩芍药汤x 黄芩 白芍 炙草 x 香连丸x 治下痢赤白相兼,白多于赤者。 川连 木香 共末,醋糊丸,每服五十丸,米汤、砂仁汤任下。 x 连理汤x 治胃虚挟食,

49、痞满发热。 人参 白术 炮姜 黄连 茯苓 炙草 x千金三物胶艾汤x 治血痢,又痢下不止。 阿胶 艾叶 酸石榴皮 三味等分,煎服。 x 驻车丸x 治阴虚下痢,发热,脓血稠粘,及休息痢。 阿胶 黄连 当归 炮姜 上四味,捣筛,醋煮阿胶为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昼夜三服,米饮下。 x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x 治挟热痢下脓血,及产后痢不止。 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炙草 阿胶 上六味先煮,上五味去滓,内胶烊尽,温分三服。 x 阿胶黄连饮x 治孕妇痢疾,若安胎则痢愈重。治痢则胎难全。 阿胶 黄连 芍药 甘草 枳壳 <目录> <篇名>疟论 属性:妊娠患疟,无论胎息月数多少,总以安胎为主。而世之所谓安胎,无过黄芩、白术、 不知黄芩 乃治热盛胎动不宁, 白术乃治脾虚胎气不固。 若气虚下陷, 误用黄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