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697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 引言 孟子创立了孟学,流传下来了孟子,不仅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域,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当时以及前代的儒家学说,同时,还因为孟子的家世、家教以及身世,共同促进了孟子的思想的诞生和发展。其中,孟子的家世、思想和家教以及由此使得孟子形成的一种独特个性,并且对孟子学说产生了独特德尔影响。 孟子这一思想巨著主要阐述孟子所倡导的“仁政”思想,孟子认为“性本善”,孟子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整个孟子都散露孟子的教育思想,虽说很多学者都尝试对孟子思想进行归纳分析,但笔者认为还有太多值得去研究。 一、孟轲和孟子 孟子记录着孟子以及他的学生的言行。孟子,名轲,字子舆

2、,是战国中期的邹国人,与孔子的故乡曲阜较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并且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宋孝宗年间,朱熹把孟子列为四书之一,由此开始,孟子被放置在了最高的位置。元、明两朝代后,孟子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于是,成为每一位读书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与当年的孔子相同,孟子也曾经带着学生周游魏、齐、鲁、宋、薛以及滕等国,此外,还被齐宣王请为客卿,无独有偶,孟子与孔子一样,政治主张都被排斥,所以便选择返回家乡开设学堂自己讲学。 孟子一书,汇编了战国时候孟子的言论,记录了孟子和其他诸家思想的争鸣、对弟子的言传身教以及出访游说诸国等,据说由孟子和弟子万章等共同完成。本书记录孟子的治国及政治

3、观点,提倡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非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此外,孟子对于气节也看得非常的重要。认为“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于嗟来之食,孟子认为应该不屑一顾,由此可以认为其相当看重气节。本书完本于战国中期,属于儒家经典之作。在朱熹认定的“四书”中,孟子所占的比例最大,约为三万五千字,直至清末,“四书”都是科举备考。孟子一书的理论不仅纯粹宏伟,而且文章也堪称雄健优美。本书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二、孟子主题思想和写作风格 孟子主题思想 孟子思想的核心可以认为是性善论,并且以此为基

4、础,孟子还提出了仁政学说和修养学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人性占重要地位。孟子认为人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都是与生俱来。此为与禽兽的区别,也是仁、义、礼、智、信的根本,而恶则是后天养成的。孟子强调善心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尧、舜与普通人一样,所以不断自觉努力,人人皆可成为尧、舜;孟子提倡人们自觉修养,反对自暴自弃;孟子还认为,如要知天,则要做到尽心和知性,修心养性是事天的途径,由此,孟子认为人的心性决定了“天”的好坏。于是,无需占卜、祈祷,完事可求自己。孟子的这种想法大大地鼓励了人们对自身进行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当然,也阻止了中国文化走向宗教化的的进程,在这一点上,从多个角度体现了孟子

5、对于我国的发展做出的杰出的贡献,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在孟子的仁政学说方面,其提倡君轻民贵,此为民本思想的发源。该思想的核心是得民心的天下,失民心失天下。为得民心,孟子研究并且提出了诸多具体措施以及政策,而且认为,解决民众温饱是进行道德教化的基础。 修养方面,孟子注重对人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和道德自觉精神的培养。认为要有自觉接受艰困磨砺的觉悟,这种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行程影响深远。 孟子写作风格 孟子的写作特点是: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喜欢用寓言小故事以及巧妙地比喻来深入浅出的阐述道理。此外,文章中随处可见的缜密纯熟的辩论也体现了孟子的辩论技巧。他

6、喜欢运用逻辑推理,借助掌握别人心理的优势,因势利导进行辩论。此外,频繁的使用比喻和寓言,使得孟子的辩论生动形象。 三、孟子中教育思想的解读 孟子中的教育思想分为若干部分,分别是教育作用和内容、教育与受教育双方的思想,以及最终所期待的一个尊师重教的美好社会的理想。 孟子教育思想中的教育内容和作用 孟子的一生都在提倡性本善,所以也就认为教育可以引导人们保持善良的品性,不受后天生活中的丑恶污染。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皆是与生俱来。孟子中所言的性本善,并非天生就品质优秀,而是出生时候心性纯洁,没有被丑恶污染,具备形成仁德的先天的素质,不过倘若想让这种优势展现出来,就需要进行后天的教育了

7、。 教育是实施仁政的前提,所以孟子也认为得民心者的天下,一般情况下使用政治手段远不如使用教育手段有效果;也只有通过教育手段才能真正的让民众从内心里顺服,从而确保自己根基稳固。 在教育内容方面,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伦理道德的基础。将之作为君子的标准,一次来显示与禽兽的区别;孟子定义了人伦,之后又由修身上升到了治国的层次,认为人与人之间,只要有联系就必定有伦理关系,所以伦理也就被用作统治阶级统治民众的重要工具。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很多思想,所以也推崇孝悌思想,认为家族是形成阶级统治的基础,将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所存在的服从思想上升为对君王的服从,这也是后世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一语的原因。孟

8、子定义君子的标准,认为君子修养崇高、严己宽人、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等优点,提倡民众争做君子,由此对民众进行心理上的引导。 孟子对于教育者的思想 孟子中对于教育者的定义是道德修养崇高而且学识渊博,并且诲人不倦。 教育者应当自身就是一名君子,此外,要有渊博地学识,可以为学生授业解惑,并且利用自身广博的知识来为学生详细的解说。做到深入简出、融会贯通。由近及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守约施搏是最好的教育途径。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有诲人不倦的基本职业道德,孟子中也多次提到教育者要有自己的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目标不可以随意更换,教育者还应当帮助学生尽快的达到制定的目标。 与孔子相同,孟子也看重因材施教,比如拒绝学

9、生的请教,来促使学生自己去反思觉悟,这同样是教诲的一种方式。君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以促进品德完善、促进才能通达,也可以授业解惑,解答疑问等。孟子在孔子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循序渐进。比如孟子中借助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来告诉人们,受教育者本身对事物认知能力就是欠缺的,所以教育者要循循善诱,一点一点慢慢来。此外,在授课时候还应当设置疑问让学生踊跃解答。 孟子中对于受教育者的看法 孟子认为受教育者需要能够吃苦,意志坚强,刻苦勤奋。所以孟子中才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意在告知学生,只有困境才能提高本领增强耐力,最终可担大任

10、,可有作为。只有勤奋学习、吃苦耐劳才能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此外,受教育者还要做到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孟子最为反对的事情,所以孟子中有比喻为:“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事无恒心,半途而废,则如同挖井一样,哪怕还差一厘米就成功,但只要放弃了,就是失败的。所以孟子在教导人们要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 孟子很反对学习三心二意和心不在焉的态度。孟子中关于两个学习下围棋的学生作为比喻,一个一心一意最终成为围棋高手,另个三心二意结果围棋和天鹅两者皆不可得,所以,孟子意在告诉大家,两者的差距并非智力决定,决定成绩好坏的是对于学习的用心与否。 此外,孟子在教导自己的学生时候,

11、总喜欢强调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并且产生独立的见解。孟子中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在强调学生不要轻信、盲从或者全盘接受书中的见解和前人之说,一定要自己主动思考,对前人以及书中的见解进行正误的判断后再决定要不要相信书中所言。 总结 孟子有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君子三乐”是指君子三种乐趣,尤其是第三乐,更是毫不隐晦的指出君子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君子能得到天下的英才,然后传授给他们各种知识,为他们解答各种困惑的问题,看着他们茁壮地成长,再通过他们把真理在天下传播,以此来造福社会,惠泽广大百姓,这样的事情对君子来说,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同时,也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中所最期待可以实现的伟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