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观课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观课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将相和观课报告将相和观课报告 将相和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
2、,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邓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从课的设计、实施、调控、效果及研讨过程来看,素质相当不错,让人感到有一股耳目一新感觉。这堂课进入我视野的有这么几点: 1教学流程设计新颖,预设十分充分。 从介绍背景引入,到设置“将相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和好”的悬念,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再紧紧抓住廉颇与蔺相如的语言,进行语言文字、思维的训练,又适机渗透人物的特点,作为教学的重头戏,保障了十足的语文味,使教学直达有效;最后评价人物,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收获进行个性化解读历史人物,这是这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使这节课增添较为浓厚的文化味。 2文本解读精到,创造
3、性使用教材。 文本解读的功夫作为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根本保证,邓老师文本解读上理解是十分正确的,作为一篇史记的节选文章,理解人物特点,学会评价人物方法,掌握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至关重要,这是其他教材所不能赋予的。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开发文本教学资源的意识,必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例子,每个人因为目标的不同解读的味肯定不同,角度也不一样。教材在心中,唯我所用,达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要激活思,习得法,悟出效,读出情,邓老师这节课贯彻得很明确、很到位。 本课教学,有以下几处值得提倡之处: 一、在这课的教学中,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廉颇很不服气,
4、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之后练读这句话,注意让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问学生:廉颇说蔺相如就一张嘴,当上了上卿,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说出了哪些话,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于是学生们动手在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从而负荆请罪。这么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二、对文本进行了加工处理,拓展
5、了学生的思维。 创新性的设计板书,给了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人物特 点,设计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让学生结合人物品质,对出下联来,学生很快就对出:将军背上能负荆,对人物的品质铭记于心。 三、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 注重了理解课文方法的训练。理解人物品质时,注重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品析,从中体会出人物的品质来。并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在书上适当批注。 在教学中,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进一步的改进: 一、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及时,评价的语言还不够丰富。评价学生,是对学生现阶段学习方法的一个小结,也是调动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手段,因此做为老师一定要关注并评价每一次学生的发言,用真心的鼓励换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还要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分析,阅读的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