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7856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9.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庄子故事两则中考题汇编庄子故事两则中考汇编 课内文段 1.慈溪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19题(9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3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鸱得腐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2、我邪? 19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 2.深圳市 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8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_ 10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1 子的形象与故事

4、两则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 _ _ _ 3.嘉兴市 惠子相粱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或谓惠子曰 欲代子相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 17.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_ 18.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 _ _ 19.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鵷鵮”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_ _ 4.台州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我知之濠上也。”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

5、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2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 _ 课外相关文段 广东省茂名市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任务11-13题。 2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6、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百川灌河 东面而视 河伯始旋其面目 而轻伯夷之义者 12翻译下面句子。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衢州市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

7、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奚:何,什么 2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 B问涂焉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D黄帝再拜稽首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5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2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漳州市 比较阅读 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

8、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3 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大隗具茨:山名 涂:同“途”,路。 辞:谢绝。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秋水时至 河伯始旋其面目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河伯始旋其面目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望洋向若而叹曰 若知具茨之山乎 C、河伯欣然自喜 曰:“然。” D、于是焉 是进亦忧,退亦忧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 _ _ _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