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心术》李义府.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7863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心术》李义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度心术》李义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度心术》李义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度心术》李义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度心术》李义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度心术》李义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心术》李义府.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度心术李义府度心第一 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 仁者,鲜也,御之弗厚焉。 志大不朝,欲寡眷野。 才高不羁,德薄善诈。 民之所畏,吏无惧矣。 狡吏恃智,其勇必缺,迫之可也。 悍吏少谋,其行多疏,挟之可也。 廉吏固傲,其心系名,誉之可也。 治吏治心,明主不弃背己之人也。 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御心第二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 无生则乱,仁厚则安。 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人忌吏贪,示廉者智也。 众怨不积,惩恶勿纵。 不礼于士,国之害也,治国固厚士焉。 士子娇纵,非民之福,有国者患之。 士不怨上,民心堪定矣。 严刑峻法,秦之亡也,三代盛典,德之化也。 权重勿恃,名高勿寄,树威以信

2、也。 擒心第三 德不悦上,上赏其才也。 才不服下,下敬其恕也。 才高不堪贱用,贱则失之。 能傲莫付权贵,贵则毁己。 才大无忠者,用之祸烈也。 人不乏其能,贤者不拒小智。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弃大谋。 不患无才,患无用焉。 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情坚无及义重,败心矣。 欺心第四 愚人难教,欺而有功也。 智者亦俗,敬而增益也。 自知者明,人莫说之。 身危者骇,人勿责之。 无信者疑,人休蔽之。 诡不惑圣,其心静焉。 正不屈敌,其意谲(jue)焉。 诚不悦人,其神媚焉。 自欺少忧,醒而愁剧也。 人欺不怒,忿而再失矣。 纵心第五 国盛势衰,纵其强损焉。 人贵势弱,骄其志折焉。 功高者抑其权,不抑其位。

3、名显者重其德,不重其名。 败寇者纵之远,不纵之近。 君子勿拘,其心无拘也。 小人纵欲,其心惟欲也。 利己纵之,利人束之,莫以情易耳。 心可纵,言勿滥也。 行可偏,名固正也。 构心第六 富贵乃争,人相构也。 生死乃命,心相忌也。 构人以短,莫毁其长。 伤人于窘,勿击其强。 敌之不觉,吾必隐真矣。 贬之非贬,君子之谋也。 誉之非誉,小人之术也。 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 人害者众,弃利者免患也。 无妒者稀,容人者释忿哉。 逆心第七 利厚生逆,善者亦为也。 势大起异,慎者亦趋焉。 主暴而臣诤,逆之为忠。 主昏而臣媚,顺之为逆。 忠奸莫以言辩,善恶无以智分。 谋逆先谋信也,信成则逆就。 制逆先制心也,心

4、服则逆止。 主明奸匿,上莫怠焉。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败不足虞,庸者人恕耳。 夺心第八 众心异,王者一。 慑其魄,神鬼服。 君子难不丧志,释其难改之。 小人贵则气盛,举其污泄之。 穷堪固守,凶危不待也。 察伪言真,恶不敢为。 神褫(chi)之伤,愈明愈痛。 苛法无功,情柔堪毕焉。 治人者必人治也,治非善哉。 屈人者亦人屈也,屈弗耻矣。 警心第九 知世而后存焉。 识人而后幸焉。 天警人者,示以灾也。 神警人者,示以祸也。 人警人者,示以怨也。 畏惩勿诫,语不足矣。 有悔莫罚,责于心乎。 势强自威,人弱自惭耳。 变不可测,小戒大安也。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诛心第十 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征

5、国易,征心难焉。 不知其恩,无以讨之。 不知其情,无以降之。 其欲弗逞,其人殆矣。 敌强不可言强,避其强也。 敌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不吝虚位,人自拘也。 行伪于谶(chen),谋大有名焉。 指忠为奸,害人无忌哉。度心第一朝廷官员,都是有一定才能的,管理他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的,治理官吏不能宽厚。志向大的人不会入朝为官,欲望少的会留恋民间。才能突出的人不受拘束,品德低下的人善于欺诈。百姓不敢做的事,官吏不会惧怕。狡猾的官吏倚仗他的智慧,他的勇气一定是缺乏的,强迫他可以将他制住。嚣张的官吏疏于计谋,短处就会暴露,可以由此来要挟他。正直的官吏会很孤傲,他的身心为名声所累,赞誉

6、他就可以役使他。管理官吏要研究他们的内心,明智的君主不会抛弃曾背叛自己的人。识别人要了解他的欲望,有智慧的人善于驱使德行有亏的人。御心第二百姓所追求的,是生存;君主所畏惧的,是叛乱。百姓无法生存就会产生叛乱,君主仁爱宽厚就能使天下安定。老百姓都向往的事,善于利用这一点的人可以成就王霸之业。人们忌恨官吏的贪婪,显示自己廉洁的人才算聪明。民众的怨恨不能让它积累,惩治恶人不要姑息放纵。对读书人不尊敬,是国家的祸害,治理国家一定要优待读书人。读书人的骄傲和放荡,对老百姓没有好处,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对这些人保持警惕。读书人不怨恨朝廷,百姓的心意就可以稳定了。秦朝施行的是严酷的刑法,结果很快就灭亡了,夏商周

7、实现了长治久安,就是因为施行了仁德的政治。权力大不可以倚仗,名望高不可以依附,树立威严要讲究信用。擒心第三品德好不能让君主高兴,君主尊重的是人的才能。才能大不能让属下诚服,属下敬畏的是君主的宽恕。才能高的人不可以让他们担任低贱的职务,轻视他们就会失去他们。本领低微的人不要让他们掌握显要的权力,重用他们就会毁灭自己。有大才但无忠心的人,重用他们会招致很大的祸患。人们都有一定的才能,德行好的人不会疏远本领低的人。智计有时会存有失误,明智的人有时会不用大的谋划。不要担忧没有人才,担忧的是不会使用他们。情感深厚比不上节义重要,节义会改变人的思想。欺心第四愚蠢的人不能教导他,欺骗他却有成效。有智慧的人也

8、会庸俗,尊敬他可以增加收益。了解自己的人明智,人们不要去说服他。身处险境的人恐惧,人们不要指责他。没有信义的人多疑,人们不必蒙蔽他。欺诈之术不能迷惑圣人,圣人内心安详。正义不能让敌人自动屈服,因为敌人本性奸诈。诚实不能讨人欢心,人们在骨子里都喜欢谄媚。自我欺骗能减少忧虑,清醒却使愁苦加剧。被人欺骗不要发怒,愤怒只能让人失去的更多。纵心第五强国的势头是走向衰落,放任它的强大会损伤它。尊贵的人的势头是走向弱小,放纵他,则它的志向就会折损。对功劳高的人要抑制他的权力,而不能影响他的地位。对名声显赫的人要看重他们的品德,而不看重他们的名望。失败的敌人可以放纵他们逃向远处,不可以放纵他们留在身边。对君子

9、不要束缚他们,他们的心志是不受束缚的。对小人不节制欲望,因为他们的心思全在满足欲望上。有利于自己的就放纵它,有利于他人的就约束它,不要因为情感的好恶而改变。想法可以有很多,但言语不能随便。行为可以有偏失,但名义一定要守正。构心第六富贵是争取来的,所以人们互相构陷。生死是天命造成的,所以人们心里互相忌恨。用他人的短处来构陷他,不要诋毁他的长处。在他人窘迫的时候中伤他,他人强势之时不要攻击。若让敌人无法察觉,自己就一定要隐藏真实。贬损的目的不是贬损,这是君子的谋略。赞誉的目的不是赞誉,这是小人的手段。君主和臣子互相猜疑,这之后诽谤的事才能有成。被人陷害的人很多,能舍弃利益的人可免除祸患。没有妒忌心

10、的人很少,能宽容他人的人能消除愤恨。逆心第七利益丰厚让人发生背板,善良的人也会这么做。 势力大的人容易产生异心,谨慎的人也有这种倾向。君主残暴臣子诤谏,臣子背逆君主是忠心。君主昏庸臣子谄媚,臣子顺从君主是背逆。忠臣奸臣不能用他们的言语来分辨,善人恶人不能用他们的智慧来区分。谋划反叛的事首先要谋取对手的信任,有了信任事情才能够成功。制止背叛首先要制服人的心灵,心灵畏服,背叛才会停止。君主英明奸臣才会隐藏,君主不能松懈。成功不值得欢喜,地位高的人是人们攻击的对象。失败不值得忧虑,平庸的人是人们宽恕的目标。夺心第八众人的思想是不相同的,君王要把它们统一起来。让人的精神恐惧,任何人都会屈服。君子受难不

11、会改变志向,帮助他解除苦难却能改变他。小人得势就气焰嚣张,检举他的罪行就会使他泄气。贫穷的人可以让人坚守节操,而凶险和危难之时就不容等待了。 觉察出伪装,说出真意,恶人也不敢作恶了。心神被剥夺的创伤,越聪明的人就越会感到痛苦。严苛的刑法不能达到目的,情感安抚可以完成此事。惩处他人的人一定会为他人所惩处,惩处并不是好的办法。屈服于他人的人也会让他人屈服,屈服并不是耻辱的事。警心第九了解社会后才能生存。了解人后才有幸事。苍天对人的警告,表现为天灾。神灵对人的警告,表现为人祸。人们对他人的警告,表现为怨恨。害怕惩处的人不要告诫他,言语不足让他改过。有了悔意的人不要体罚他,责罚在心是最痛苦的,势力强大自然有威严,弱者会自感羞愧。变乱是难以测度的,小事上谨慎才能确保平安。意图可以曲解,说假话说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诛心第十杀死人的人有死罪,杀死人心的人却能活命。征服国家容易,征服人心困难。不知晓他人的内心想法,就没法办法治理他。不了解他人的真实情况,就不能及时降服他。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这个人就危险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不可以说强硬的话,要回避它强硬的势头。在弱小的敌人的面前不可以说软弱的话,要攻击他虚弱的地方。不吝惜虚假的名位,人家自然就会被束缚住了。在谶语中作假,谋求大事就有了正当的名义。指责忠臣是奸臣,伤害他人就没有忌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