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012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骆驼》课堂实录.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找骆驼课堂实录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海盐县向阳小学 陈群利 学校安排我开一节实践新理念的公开课,本次实践新理念公开课活动,以活动化的课堂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参与活动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和人数。我选择了找骆驼这篇课文,这可是我执教多次的老课文了。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讲的是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我爱读这篇文章,我的学生也都爱学这

2、个有趣的故事。 先是试教,我充满信心。因为学生会怎么回答,回答些什么,以及我对学生回答的反馈,早已在我的头脑中。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课文先写老人的判断,再写观察的发现,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一对应,并通过句式训练,从中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这个教学重点的突破方法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一是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二是填好这几个填空:因为老人看见_,所以知道_;因果顺序调换:老人知道_,是因为他看见_。我让学生自由练,指名练,小组分练,全班齐念。总之,经过反反复复地训

3、练,学生对这个句式说得熟熟的,真的是倒背如流了。 我又想: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演演老人和商人,一来激发兴趣动动手、动动口,实现研究的要求。二来课后有个要求:背背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顺便练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特别是叫学生表演老人与商人的对话时,学生的记忆力强的特点尽情显示:熟练地背演了这个故事。 课就在我的预料、设想之中进行着。 但这个环节使我想到的是:我们做教师的总是有一些很日常的、很细节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普遍流行于我们的课堂,但做老师的好像较少考虑其中有些教学方式是否应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而有所改变。尤其当某种教学方式是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强

4、制性时,做教师的是否应该逐步减少这种控制性较强的保姆式的教学方式,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 由于我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开始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增加了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我问学生: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学生简直回答简直如出一辙:因为老人爱观察、爱思考。看来,学生掌握得还不错,人人会回答。我趁势又问:那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次,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学生纷纷举手,说了自己的感受:我要学习老人的爱观察的好习惯;我以后一定要学会观察;我要观察观察再观察;我上课要多思考。怎么回事?虽然语言各不相同,但总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像在喊口号?学生的回答是对的

5、。不是我不相信,难道他们真的以后会这样做?说的能做到吗?再加上最后我自己的小结: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这个环节很值得回味:这段我反反复复念过几遍,顺口、熟练的话,此时此刻,从我嘴里说出来怎么就这么生硬?成了一句句套话、空话!就是为了小结嘛!就是为了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嘛!至于学生真的会不会去这样做,会不会真的会养成如此好的习惯,我此时已不敢肯定。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将教学目

6、标定位在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但实际上我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老人为什么对骆驼的情况了解得这么详细。上,主要是引导学生会用因果句式说说 老人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特征的等等课文的知识点上。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知识点是作业及以后的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注重知识、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显然对学生应考是有利的。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应考技巧和方法上,也许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的困惑是,像找骆驼这么一篇经典的民间故事,它奉献给读者的难道仅仅只是掌握这几个句式吗?仅仅知道、会说这个

7、道理吗?像这么一节语文课,究竟应该注重情感体验,还是方法训练呢? 如果到此为止,学生仍然是文本的旁观者,生本的交流只是蜻蜓点水,回想我的执教过程,我汗颜!这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空白处该如何画上美丽的画呢?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如何让学生与文本对起话来?如何体会习得老人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与习惯?如果真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要开阔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那么,这节课的很多环节都需要改变。 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主角,教师是指导者,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毫无意义。在学生主动学习、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设和谐友善的学习氛

8、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我想,追踪故事的原委,进入故事的情境,这样,也许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于是,我重新定方案: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我们现在一起来做做老人,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看实录: 师:我在路上走啊走,我东看看,西看看,忽然,看到地上的一串脚印。我会怎么想的呢? 生:老人想:我想:我很熟悉骆驼的,我怎么会不认识骆驼的脚印。 师:哦,这肯定是骆驼的脚印。 我再仔细看了看,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我又怎么想? 生:脚印真奇怪,右边深,左边浅,一定是它的左脚有点跛。 师:有没有不同想法的?看见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一定是它的左脚有点

9、跛吗? 生:咦,这只骆驼真奇怪,哎,我真没见过这样的骆驼。 生:这种骆驼真奇怪,左边与右边的脚印怎么会不一样?难道是两只骆驼在一起走,那是不可能的,骆驼有四只脚呀!那肯定是同一只骆驼。骆驼假如左脚不跛,踩下去不会那么轻,所以我猜测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师:某某真聪明,特别想到了是不是同一只骆驼。 生:我们平时踩的脚印一定是一样深的,这只骆驼脚印右边深,左边浅,肯定左脚跛。 生:真奇怪呀,难道是沙把左边的脚印盖住了?不对呀,怎么只把左边的脚印盖住。 师:只把左边的脚印盖住,好像不太可能。 生:我经常到沙漠里,我见过的脚印都是一模一样的,一样深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脚印,既然脚印是这样的,现在只有两

10、个可能,一个是:这只骆驼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另一种可能是它的左脚有点跛。 师:左脚的脚印浅,用的力气 生:小。 师:那可能骆驼的 生:左脚有点跛。 师:把老人的心思都猜出来了,真不错。 学生置身于故事情节中快乐地学习了。当我留给学生说话的空间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说话的积极性高涨了,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同一文本,学生解读的方式与结果也不同,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学习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知识水平的主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阵地。课堂上,学生是风景,老师是背景,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指导者,教师的责任是给予学生相

11、应的引导、启发、辅垫和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充分表现表达,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演。我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不唯书,不唯师,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崭新的领域,在沟通中感悟、培养学生的灵性。学生的交流中有反驳,有递进,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一些见解也出乎意料,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演一直是小学生的最爱,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演技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此时不但要说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还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更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配上一定的动作、表情、神态,这一切,对学生提出了一次挑战,但他们却兴奋异常,通

12、过找好朋友扮演老人和商人的方式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读一读、演一演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体会了人物的心情、领悟了道理。我设计了课文中所没有的情景:商人找到了骆驼会怎么对老人说呢?由被动转为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表演,是他们内心对文本领悟的外显。 在学生的兴奋点还没有降温时,我又讲述了一位阿拉伯人寻找同伴和他的骆驼的故事,请学生进行推测。课外的拓展再一次燃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重温了刚学过的推理,各抒已见。再看一段实录: 生:我确实没有看见过他。我是从他的脚印里看出来的。你看,这个人的脚印:左脚印要比右脚印深,这不是说明,走过这里的人是个跛子

13、吗? 师:不错,课文中学的你已经会运用了,用到人身上了。 生:我又比一比他和我的脚印,我发现,他的脚印比我的深,这不是表明他比我胖吗? 师:真会动脑筋,不但比比左右脚印,还跟自己的脚印比比,从比较中学知识。 生:我还看见有人摔过跤呢,所以知道他是个胖子。 师:此话怎讲? 生:你瞧,他在沙地上摔的印子大大的、深深的,没有那么重的重量,怎么会摔成这样? 课堂成为学生充分表现的舞台,人人参与,成了一个个小小推理家。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甚至演讲能力。通过提高思维的变通性,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两次执教,让我感受颇深:在语文教学中,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探究为主,让孩子各抒已见,把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活动促发展,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我深深佩服学生那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是这些独特的思维让课堂焕发了活力,还学生以真正的自我,还语文以自然的面目,张扬了学生的个性。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我们要让语文课堂变成凭鱼跃的无边的海,任鸟飞的开阔的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