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158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张金涨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 萩芦中心小学 张金涨 教学目标: 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讲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学生早退,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 1、出示主题: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青少年

2、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并加以区别。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 三、师生互动交流 1、大家谈: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3、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吸食、注射毒品;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 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

4、行为; 吸烟、酗酒 4、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光头、参加不良活动,不按时就寝、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 5 、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 答:第一、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

5、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第二、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在动机的形成方面是有区别的。年轻人感到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地位不稳定。因此,他们要全力争取得到承认,争取得到象征声望和地位的东西,在成人的浅意识中,不承认青少年是一种独立的群体,更不承认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青少年人却总希望与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驾齐驱。出于这个动机,他们的举止行为便带有骄傲自大,喜欢表现的倾向,目的无非是引起成人世界的注意。他们会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集体,证明他们已经“成人”,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一特殊动机,他们就可以对任何人干出违法犯罪

6、的蠢事,或者说这也是对成人世界的报复。第三、青少年最苦恼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他们之间也互相制造矛盾、摩擦,以次消遣度日。他们入世不深,妄想在犯罪的实践中探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极限。 6 、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做事多动脑筋,多请教家长、老师。 四、列举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未成年人对犯罪如何进行自我防范?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可能性,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未成年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增强辨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强未成年人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六、法律知识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七、用图片总结,放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给学生听,让学生更深的理解犯罪多可怕。 八、让学生跟着自己一起宣誓: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彻底告别不良行为,提高法律意识,远离违法犯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九、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