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育背景: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课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苏轼通过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情绪作结。全词蕴涵深邃的哲理趣味。是第一次学习苏轼的作品。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 教材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为一首抒写壮志难酬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向来脍炙人口。学生喜欢苏轼,但由于年龄及生活积累的局限,使他们对于词的意境、内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我把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
2、的情感脉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再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在教学中,我以诵读为线,紧密联系理解和感悟两个板块:先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顺,最后在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读出情和美来,学生、老师和词人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本课教学做到 “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此过程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给学生形象具体的感官体验,通过投影仪、音乐的运用,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 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
3、感受词作的意境; 3、 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法学法分析: 1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揣摩意境,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
4、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层次: 一、 朗读词文,整体感知; 二、 赏析字词,理解词义; 三、 把握脉搏,读懂词情; 四、 加深体悟,背诵全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积累了哪些写月亮的诗词?作者借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思乡怀念亲人 2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杨柳岸,小风残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5、桐深夜院锁清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诵读品味 1.老师范读本课, (选配古筝曲目春江花月夜)。 2.学生自由读本课,要求 琼 绮 胜 3.齐读单个读结合,要求:读准节奏、了解词语的意义。 、解释加点词。 (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2)高处不胜寒。 (3)何似在人间。 (4) 何事长向别时圆。 (5) 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 读准节奏:丙晨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3 转朱阁,低绮户,
6、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音读把握节奏 :“语气可二二一、二一二或二二二、二三作逗,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找出韵脚:押an韵。 三、感悟词的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下注解,小组讨论整首词,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词序颠倒的要把它理顺。有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解决。 谁“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亮。 谁“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什么事? 欢合 晴圆 谁“但愿人长久”?谁“千里共婵娟”? 苏轼“但愿人长久”?离别的人“千里共婵娟”? (这题
7、比较灵活,学生感觉困难的地方,不一定是老师想到的地方,便于老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这首词的难点,给学生内化的时间,也便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再读,理解词内容后男生配乐朗读。要求:读书声中见人物,读书语气中见事态,读书语调中见变通。朗读重音提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四、赏析课文 1、赏析字词 :“欢饮”、“大醉”怎样理解?
8、 欢饮:尽情的饮或痛饮。 大醉:作者面对浩洁的圆月,触景情,怎不思绪万千。为求得自我解脱只有举杯消愁。虽痛饮达旦,喝得大醉,也难解心中的愁结。也正因这一“醉字,使下文天上人间交织一起的离奇想象变得合乎情理,又使下文酒后吐真言显得贴切自然。 : 为何说“兼怀”,除了怀子由以外,还怀什么? 怀恋亲人之情,更主要的应是怀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之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真的不如人间吗?作者真是这样想的吗? 心情:想回朝廷施展才华 恐惧、勾心斗角政治斗争让他心寒 作小官轻闲自在 忧郁无奈碌碌无为 政治理想:辅君济世 应是天上人间都不如人愿 2、情感把
9、握 情感起伏: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 情绪高涨 疑惑 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沉思 忧郁无奈 双重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情绪高涨 排遣忧郁无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沉思 多遗憾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大彻大悟 排解遗憾 苏轼几次情绪高涨?几次沉思?几次排遣忧郁和遗憾? 情绪高涨 沉思 情绪高涨 排遣忧郁无奈 沉思 大彻大悟 排解遗憾 情感基调:整首词的基调是乐观开朗吗? 词的思想感情是从起始的低沉郁闷到后来的豁达开朗可能更恰当些作者的性格比较开朗、乐观,但也不能
10、排除他阴暗忧郁的一面。 3、美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篇中洋溢着情感, 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背诵,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诵读中完成。 附:部分课件屏幕展示: 6 赏析字词2:为何说“兼怀”,除了怀子由以外,还怀什么?壮志难酬怀恋亲人赏析字词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天上真的不如人间吗
11、?作者真是这样想的吗?矛盾想回朝廷恐惧心寒轻闲自在寂寞孤独辅君济世天上人间都不如人愿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情绪疑高涨惑双忧郁重沉无矛奈盾思情绪排遣忧郁高涨无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多遗憾沉思排解大彻遗大悟憾高绪涨情高绪涨情大彻大悟沉思沉思赏析情感基调:整首词的基调是乐观开朗吗?低沉郁闷豁达开朗 8 教学反思: 我上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
12、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上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名篇佳作浩如星河,更有许多经典成为千古绝唱。这些诗词不但有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学习他们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培养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追求。水调歌头就是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教好它,让学生掌握它,对学生的我国古诗文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在课堂上首先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和揣摩每首诗的意蕴,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能在日后的
13、诗词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拓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展开联想,体会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学中,坚持诵读、品味,思考相结合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和内涵美。 课堂上,教师还应具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之处,而要用巧妙的方法,灵活设计,这样才能取得课堂的最优效果。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能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和内容,从学情出发,去粗取精。对于水调歌头我的几个班的教学引入都不一样,而是根据各班的学情具体确定。这样的效果比教案中的固化模式要优越得多。 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
14、生多点拨少废话;多直观少抽象;多启发少替代。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标新立异,允许对诗词内容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情感的基点。对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只要学生阐述有理,就允许提出、探讨、评价。 合理、灵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材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变平面为立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带学生进入特定情境。 一节课的成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要我们能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专注于备学生备教材,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定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也必将使教育教学工作迈入新台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