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343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8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化学实验》讲义.doc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理化学实验讲义备课教案撰写要求 一、认真钻研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任务、教材体系结构和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明确重难点,精心安排教学步骤,订好学期授课计划和每节课的课时计划。 二、教师备课应以二学时为单位编写教案;一律使用教学事务部发放的教案本撰写,不得使用其他纸张。在个人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的基础上,提倡集中备课、互相启发、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三、教案必须具备如下内容:1、题目;2、教学目的与要求;3、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4、教学方法;5、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设计;6、作业处理;7、教学小结。 四、教案必须每学期更新,开学初的备课量一定要达到或超过该课程课时

2、总量的三分之一。教案要妥善携带及保存,以备教学检查。 教学进度计划表填表说明 1本表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概要,也是学院进行教学检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认真填写,表中的基本信息和内容应填写完整,不得遗漏。 2基本信息中的“课程考核说明及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的方式、成绩评定的方法、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考试的题型、考试时间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说明与要求等。 3进度表中“教学内容”只填写章或节的内容,具体讲授内容不必写;每次课只能以2学时为单位安排内容。 4进度表中的“教学形式及其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

3、形式及相关手段的说明,一般包括讲授、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练习、实验、讨论、案例等。 5作业安排必须具体。 6进度表中的“执行情况”主要填写计划落实和变更情况。 7教学进度计划表经责任教授、系领导审签后,不得随意变动,如需调整,应经责任教授、系领导同意,并在执行情况栏中注明。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一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熟悉一级反应特点,了解反应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一级反应 速度的影响; 2. 用量体积法测H2O2分解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和半衰期.并求反应活化 能; 3. 学会用图解法求出一级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 1.2 实验原理

4、凡是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反应称为一级反 应。在催化剂KI作用下的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反应历程如下: H2O2+KIH2O+KIO(慢) 1 KIOKI+O2(快)2按此历程,可推导出总反应的速度公式: -dH2O2dt=k1KIH2O2 而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故上式可写成: -dH2O2dt=kH2O2 为一级反应。积分上式可得: lgctk=-t c02.303式中:k为反应速度常数,c0为反应起始H2O2的浓度,c t为时间t时H2O2 的浓度。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常温常压下,H2O2分解的反应速度与氧气的析 出速度成正比。析出的氧气体积可由量气管测量。 若以Vt

5、和c t表示时间t时量气管的读数和H2O2的浓度,V表示H2O2 第 1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完全分解时量气管的读数,则c t(V-Vt),c0V,代入上式得: lgV-Vtk=-t V2.303移项得: lg(V-Vt)=-kt+lgV 2.303如果以lg(V-Vt)对t作图得一条直线,由斜率可得反应速率常数k。 V值可由如下两种方法求取: 1. 外推法:以1/t为横坐标对Vt作图,将直线段外推至1/t = 0,其 截距即为V; 2. 加热法:在测定若干个Vt的数据之后,将H2O2溶液加热至50 60约15分钟,可认为H2O2已基本分解。待完全冷却后,记下量气管 的读数.

6、即为V。 4.1.3 仪器与药品 超级恒温槽一台;量气管一支;水位瓶一个;电磁搅拌器一台;秒 表一块;25mL、10mL移液管各一支;30H2O2; KI。 1.4 实验步骤 1. 配制试剂 (1)H2O2溶液的配制: 用移液管吸取30H2O2溶液5mL,用100mL 容量瓶定容,即得实验用的1.5H2O2溶液。 (2) 0.1mol/L KI溶液的配制:精确称取1.66克KI溶解后,用100mL 容量瓶定容,即得实验用的0.1mol/LKI溶液,取部分该溶液用蒸馏水冲 稀配制0.05mol/LKI溶液。 2. 检漏 小心将胶塞盖紧到反应瓶上,如图(14一1)。旋转三通活塞4至与 外界相通,举

7、高水准瓶,使液体充满量器管。然后旋转三通活塞4,使系 统与外界隔绝,并把水准瓶放到最低位置。如果气管中液面在2分钟内 第 2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不变,即表示系统不漏气,否则应找出系统漏气原因,并设法排除之。 读取量器管内初始气体体积V0,注意量器管读数时一定要使水准瓶和量 器管内液面保同一水平面。 3. 测量过程 开动并调节好超级恒温槽温度。倾斜反应瓶,贴壁轻轻放入电磁搅 拌子,夹正反应瓶,举高水准瓶使液面对准刻度V0处,将三通活塞4旋 至同外界相通位置,分别用移液管加入H2O2溶液10mL、0.05mol/LKI溶 液25mL,迅速盖紧胶塞,旋三通活塞使系统与外界隔绝,开动

8、电磁搅拌 器至低速挡, 搅拌子转起后开始记时。在反应过程中, 水准瓶要时时 保持量气管和水准瓶两液面在同一平面上。每2分钟记录一次量气管体 积,直至量气管液面下降40mL为止。 4. 更换0.1mol/LKI,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但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量 气管液面读数. 1.5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H2O2催化分解数据表 液面读数 氧气体积Vt(mL) 反应时间t(s) 1/t V-Vt lg(V-Vt) 2. 以Vt对1/t作图,将得到一条直线,将直线外推至1/t = 0,由其截 距得到V。 3. 以lg(V-Vt)对t作图,求直线斜率。 第 3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4.

9、根据t1/2=0.693/k计算半衰期。 1.6 注意事项 1. 读数时要保持水位瓶与量气管中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2. 实验前要检漏。 1.7 思考题 1. 反应速率常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2. 量气时为什么一定要使水位瓶和量气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3. 为什么可以用lg(V-Vt)对t 代替C对t作图? 第 4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二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2.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蔗糖水解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2. 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半衰期t1/2和活化能Ea。 3. 了解旋光仪的简单结构原理和测定旋光物质旋光度的原理,正

10、确掌握 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2.2 基本原理 蔗糖在水中转化成葡萄糖与果糖,其反应为: 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它是一个二级反应,在纯水中此反应的速率极慢,通常需要在H离子 催化作用下进行。由于反应时水是大量存在的,尽管有部分水分子参加了 反应,仍可近似地认为整个反应过程中水的浓度是恒定的,而且H作为催 +化剂,其浓度也保持不变.因此蔗糖水解反应可近似为一级反应。 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由下式表示: -dc=kc (1) dtc为时间t时的反应物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积分可得: lnc=-kt+lnc0 ( 2) c0为反应开始

11、时反应物浓度。 当c=0.5c0时,可用t1/2表示反应时间,既为反应的半衰期: t1/2=ln2 ( 3) k从(2)式不难看出,在不同时间测定反应物的相应浓度,并以lnc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得反应速率常数k o然而反应是在不断 进行的,要快速分析出反应物的浓度是困难的.但蔗糖及其转化物,都具 有旋光性,而且它们的旋光能力不同,故可以利用体系在反应进程中旋光 度的变化来度量反应的进程。 第 5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测量物质旋光度的仪器称为旋光仪。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旋光 能力、溶液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及温度等均有关系。当其它条件固定时, 旋光

12、度与反应物浓度c呈线性关系,即: a=Ac (4) 式中比例常数A与物质旋光能力、溶液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 等有关。 物质的旋光能力用比旋光度来度量,比旋光度用下式表示: a20D=20a (5) LC式中aD右上角的“20”表示实验时温度为20,D是指用钠灯光源D线的波 长(即589nm),a为测得的旋光度,L为样品管长度(dm),C为试样浓度(g/mL)。 o反应物蔗糖是右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aD=66.6; 生成物中葡萄糖也是右旋性 20o物质,其比旋光度aD=52.5,但果糖是左旋性物质,其比旋光度aD= -91.9.由 20o20o于生成物中果糖的左旋性比葡萄糖右旋性大,

13、所以生成物呈现左旋性质。因此随着 反应进行,体系的右旋角不断减小,反应至某一瞬间,体系的旋光度可恰好等于零, 而后就变成左旋,直至蔗糖完全转化,这时左旋角达到最大值a。 设体系最初的旋光度为: a0=A反c0 .(t=0,蔗糖尚未转化) (6) 体系最终的旋光度为: a=A生c0 .(t=,蔗糖已完全转化) 122.3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WZZ-2B型自动旋光仪1台;旋光管1支;超级恒温 水浴1套;叉形反应管2支;移液管(25mL)2支;容量瓶,然后盖上胶塞, 将叉形管置于恒温槽中恒温。待溶液恒温后,将已 恒温的盐酸溶液,倒入蔗糖溶液中,立刻开始计时,作为反应的起点。 将溶液摇匀后,迅速

14、用少量混合液清洗旋光管二次,然后将此混合液注 满旋光管,盖好盖子,擦净旋光管两端玻 璃片,立即置于旋光仪中,测定不同时间的旋光度。第一个数据要求在 反应开始后2-3分钟内测定。开始20分钟内,每两分钟读数一次,以后 每五分钟读一次。直至旋光度为负值为止。 6 的测定 为了得到反应终了时的旋光度,将步骤5叉形管中的剩余混合液 转入50 mL容量瓶,置于5060的水浴锅中恒温60分钟,使水解完全。 然后冷却至实验温度,再按上述操作,将此混合液装入旋光管,测其旋 光度,此值即可认为是。 7. 调恒温水浴温度至35,重复上列步骤56,测量另一温度下的反应 数据。 8. 实验结束后应立即将旋光管洗净擦干

15、。依次关闭测量、光源、电源开关。 2.5 数据记录与处理 1. 将所测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实验温度:_ ; HCI 浓度:_ mol/L ; _ 2. lg(t -)对t作图,从直线斜率分别求出两温度时的速率常数 k(T1)及k(T2),并求出两温度下的反应半衰期。 3从k(T1)及k(T2)利用Arrhenius公式求其平均活化能Ea。 第 8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反应时间t/min t t - lg(t -) 2.6 注意事项 1. 蔗糖在配制溶液前,先要经380K烘干。 2. 旋光管盖只要旋至不漏水即可,过紧旋钮会造成损坏或因玻璃片受力 产生应力而致使有一定假旋光。

16、3.钠光灯不宜长时间开启,测量间隔较长时,应熄灭,以免损坏。 4.反应速率与温度有关,故溶液需恒温至实验温度才能混合。 5. 实验结束时,应将旋光管洗净干燥,防止酸对其腐蚀。 6. 温度对反应速度影响较大,所以整个过程应保持恒温。用水浴加热反 应液测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产生副反应,溶液变黄,加热过程应 同时避免溶液蒸发使糖的浓度改变,从而影响的测定。 7. 由于反应初始阶段速率较快,旋光度变化大,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准确 性。 8. 根据反应温度,可适当增加HCI的浓度,以缩短反应时间。 2.7 思考题 1. 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和哪些因素有关? 2. 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

17、?还是短的旋光管 第 9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好? 3. 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4. 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a? 5. 实验中,我们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试问在蔗糖转化反应过 程中所测的旋光度at是否必须要进行零点校正? 6. 配置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对测量结果是否有影响? 2.8 WZZ2B自动旋光仪的使用说明 1. 打开电源开关,这时钠光灯在交流工作状态下起辉,经5分钟钠光灯 激活后,钠光灯才发光稳定。 2. 打开光源开关,若光源开关扳上后,钠光灯熄灭,则应将光源开关上 下重复扳动1到2次,使钠光灯在直流下点亮,为正常。 3

18、. 打开测量开关,这时数码窗应有数字显示。 4. 将装有蒸馏水或其它空白溶剂的旋光管放入样品室,盖上箱盖,待示 数稳定后,按清零按钮。 5. 取出旋光管。将待测样品注入旋光管,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入样品 室内,盖好箱盖,仪器数显窗将显示出该样品的旋光度。注意旋光管应 用被测试样洗湿数次。 6. 逐次按下复测按钮,重复读数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样品的测定结果。 7. 如样品超过测量范围,仪器在45处来回振荡。此时,取出旋光管, 仪器即自动回到零位。此时可将试液稀释一倍再测。 8. 仪器使用完毕后,应依次关闭测量、光源、电源开关。 第 10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19、速率常数的测定 3.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取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2. 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测定方 法. 3.2 实验原理 1.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3COOC2H5+Na+OH-C2H5OH+Na+CH3COO- t =0 a a 0 t a x a x x 实验时CH3COOC2H5和NaOH采用相同的初始浓度a = 0.01 mol/L 设在时间t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1xdx=k(a-x)2 积分得: k= ta(a-x)dt随着反应的进行,OH不断

20、减少,电导率大的OH-逐渐为电导率小的 CH3COO 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低。对稀溶液而言,强电解质的 电导率k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的电解 质电导率之和,则乙酸乙酯皂化在稀溶液下反应就存在如下关系式: k0=A1a k=A2a kt=A1(a-x)+A2x A1, A2是与温度、电解质性质、溶剂等因素有关的比例常数,k0,k kt为时间t时溶液的总电导率。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由,三式可得: x=a(k0-kt)k0-k 第 11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将式代入式整理可得: kt=以kt 1k0-k+k aktk0-k作图为直

21、线即为二级反应,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出k . t2. 反应的速率常数k与温度T有关。若忽略温度对表观活化能Ea的影响, 则k与T关系可由阿累尼乌斯公式表示:lnEk(T2)=-ak(T1)R11T-T 12因而分别测定两个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T1)及k(T2)即可确定反应的活化 能。 3.3仪器与试剂 1. 仪器:DDS-307电导率仪一台; 恒温槽一套;叉形管电导池2个 2. 试剂:0.02 mol/L的CH3COOC2H5 及NaOH溶液;0.01 mol/L的NaOH 溶液。 3.4 实验步骤 1. 调节恒温槽至所需控制的温度T = 25. . 2. 调节电导率仪。 3. 的测定: 将电极取

22、下,用少量 0.01 mol/L NaOH 将电导池及电导电极淋洗23 次后, 装入适量的0.01 mol/LNaOH溶液于电导池中 (测量中液面一定不 要低于电极套筒上的刻度线,电极腔体内不含气泡),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十分钟,测定其电导率,即为0 。 4. t的测定: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10mL mol/L的CH3COOC2H5 及NaOH溶液于干 燥的叉形管电导池的直支管和侧支管中,塞上塞子,置于恒温槽中恒温至 所需的温度后,混合两溶液,同时开启停表,记录反应时间,并在恒温槽中将叉形管 电导池中溶液混合均匀。 第 12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在反应进行到6、9、12、15、20

23、、25、30、35、40、50、60min时各读取 一次电导率值,记录 及时间t。 5. 以同样的步骤,测定T2 = 35下的0,以及在4、6、8、10、12、15、 18、21、24、27、30 min时的 。 6. 测量完毕后,关闭所有电源.将电导池及电导电极用蒸馏水淋洗干净并插 干。 3.5 数据处理 1. 将所测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列表中 T1 = K t / min / (s/cm ) k0-k tT2 = K t / min / (s/cm ) k0-k t2. 以kt 对k0-k作图,求出直线斜率,由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k 。 t分别求出上面两个温度的速率常数k(T1) 及 k(T2

24、)。 3. 由阿累尼乌斯公式 lnE11k(T2)=-a- k(T1)RT2T1利用测定的两个温度下的速率常数k(T1)及k(T2)计算反应的活化能Ea . 3.6 注意事项 1. 本实验所用的蒸馏水需事先煮沸,待冷却后使用。 第 13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2. 测定0时,溶液应临时配制,CH3COOC2H5液应临时配制。 3. 所用NaOH溶液和 CH3COOC2H5溶液浓度必须相等。 4. 为确保NaOH溶液与 CH3COOC2H5溶液混合均匀,需使该溶液在双管 反应器中多次来回往复。 3.7 思考题 1. 为什么测定物质的电导率,即可求得反应的速率常数? 2. 为什么使用

25、蒸馏水事先煮沸为好? 3. 使用溶液为什么要临时配制? 4. 反应刚起始时,值常偏低,为什么? 5. 如果NaOH和CH3COOC2H5起始浓度不相等,应怎样计算k值? 3.8 DDS-307电导率仪的使用说明 1. 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进入测量状态。 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参数设置,设置方法如下: 按“电极常数”键仪表显示“电极常数”符号,按“升、降”键设置到需要的电 极常数,然后按“确认”键,仪器显示“测量”进入测量状态。按“温度系数” 键仪表显示“温度系数%”符号,按“升、降”键设置到需要的温度系数,然后按“确认”键,仪。器显示“测量”进入测 量状态,。按“温度设置”键仪表“0C” 符号闪

26、烁,按“升、降”键设置到溶液的温度,然后按“确认”键,仪器显示 “测量”进入测量状态。当配DJS-1T型温度探头电极,钮子开关向上时, 仪器自动进行温度测量,此时“温度设置”键不起作用;钮子开关向下时, 仪器进入无补偿测量,按“温度设置”键仪表“0C”符号闪烁,表明进入溶液 温度设置,按“升、降”键设置到溶液的温度,然后按“确认”键,仪器显 示“测量”进入测量状态 3. 仪器在测量状态下,将清洗过的电极浸入溶液中,此时显示数值即为 被测溶液的电导率值。 第 14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四 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4.1 实验目的 1学习静动态法测定液体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

27、2掌握U型管压差计及数字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真空泵的使用, 初步掌握真空实验技术,用数字式压力计测定异丙醇的饱和蒸汽压。 3明确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定义和气液两相平衡的概念,深入了解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和温度的关系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式。 4学会用图解法求被测液体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平均摩尔气化热与 正常沸点。 4.2 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在一真空的密闭容器中,液体很快和它的蒸气建立动 态平衡即蒸气分子向液面凝结和液体分子从表面逃逸的速度相等,此时 液面上的蒸气压力就是液体在此温度时的饱和蒸气压,液体的饱和蒸气 压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因而单位时间内从 液面逸出的分子数增多

28、,蒸气压增大。反之,温度降低时,则蒸气压减 小。当蒸气压与外界相等时,液体便沸腾,外压不同时,液体的沸点不 同。我们把外压为101.325kPa时沸腾温度定为液体正常的沸点。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可用克劳修斯克拉贝龙 方程式来表示 dlnpDvapHm= 2dTRT式中p为液体在温度T时的饱和蒸气压,T为热力学温度, Hm为液体摩尔汽化热,R为气体常数。在温度变化较小的范围内, 则可把Hm视为常数,当作平均摩尔汽化热,将上式积分得: lgp=-DvapHm2.303RT+A 式中A为积分常数,与压力p的单位有关。上式可知,在一定温度范 第 15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围内

29、,测定不同温度下得饱和蒸气压,以lgp对1作图,可得一直 T线,被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小的液体。 而由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实验温度的液体平均摩尔汽化热vapHm。当外压为101.325kPa时,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正 常沸点。从图中也可求得其正常沸点。 测定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饱和气流法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一定体积巳被待测液体所饱和的气流,用某物 质完全吸收,然后称量吸收物质增加的重量,便可计算蒸气的分压,这 个分压就是该温度下被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 压比较小的液体。 静态法 在某一温度下将被测液体放在一个密闭

30、的体系中,直接测量其饱和 蒸气压,此法一般适用于蒸气压比较大的液体。 动态法 利用当液体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液体沸腾的原理,测定液体在不同外 压时的沸点就可求出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 4.3 实验仪器与用品 饱和蒸汽压测定装置一套,真空泵1台,数字式压力计1台 1. 缓冲球 2. 搅拌器 3. 温度计 4. 冷凝管 5. 平衡管 6. 缓冲瓶 7 冷阱 8.恒温水浴 图1 饱和蒸汽压测定装置 第 16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温度计,搅拌器,加热器。异丙醇。 4.4 实验步骤 1安装装置 面板图示连接仪器及装置。开机预热510分钟,在系统与大气相 通时置零。 2装样 将平衡管内装入适

31、量待测液体异丙醇。A 球管约2/3体积,U形管两边各1/2体积。 3系统气密性检查 将稳压瓶上的通大气阀关闭,打开接系统和真空泵的两个阀门;开 启真空泵,抽至一定真空度时,关闭通真空泵阀门,并观察仪器显示数 值,数值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系统气密性很好;否则需要 检查漏点,并消除。 4排除球管上方空间内的空气 气密性好即可进行实验,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为298.2K,关闭通大气 的阀门,打开连接系统及真空泵的阀门,打开真空泵进行抽空,使球中 液体内溶解的空气和A/B空间内的空气呈气泡状,通过B管中液体排出, 抽一定时间后,关闭接真空泵的阀门,调节通大气的阀门, 使空气缓慢进入系统,直至U型管双臂液体等

32、高时从仪表读数。同法, 再抽气,再读数;直至两次读数相差无几,则表示球体 液面上的空间已经被异丙醇饱和蒸气充满。 5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用上述方法测定再测定5个不同温度时异丙醇的蒸气压。在实验开始前,需要读取当前大气压P0,计算蒸气压P。 P= P0-E(E为仪器读数) 第 17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5实验结束后打开通大气的阀门,使压力表回复零位。关闭冷却水, 打开通空泵阀门,关闭所有电源,使实验装置复原。 4.5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将数据列表格。 表2-1 沸点及蒸汽压的测定 编号 1 温度/K 1103 T/K饱和蒸气E/kPa 压 p/kPa lgp p2作蒸气压-温度曲线

33、,从曲线求出异丙醇的正常沸点Tb。 3作lgp1图,由直线斜率求平均摩尔气化焓,并与文献值进行 T比较。 4.6 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前按下校零按钮校零,测量过程中不可再按校零。 2放入空气必须小心,防止过多使空气倒灌,否则重新抽气排气。 3注意抽气时先开启真空泵后打开体系与稳压瓶间的活塞;停止抽 气时先打开通大气的阀门,使压力表回复零位,打开通空泵阀门使大气 与真空泵相通,再关真空泵。 4.7 思考题 1在试验过程中,为什么要防止空气倒灌? 2怎样判断空气以被赶净?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是否漏气? 3体系的平衡蒸气压是由什么决定的?与液体的量和容器的大小是 否有关? 第 18 页 长江大学工程

34、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五 燃烧热的测定 5.1 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萘的燃烧热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定压燃烧热与定容燃烧 热的差别,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2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3了解高压钢瓶的有关知识并能正确使用。 5.2 实验原理 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时的热效应,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 数据。一般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往往因为反应太慢或反应不完全,因而 难以直接测定。但是,通过盖斯定律可用燃烧热数据间接求算。因此燃 烧热广泛地用在各种热化学计算中。许多物质的燃烧热和反应热已经精 确测定。测定燃烧热的氧弹式量热计是重要的热化学仪器,在热化学、 生物

35、化学以及某些工业部门中广泛应用。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情况下测定。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 做非膨胀功情况下,恒容反应热QVU,恒压反应热QpH。在氧弹 式量热计中所测燃烧热为QV,而一般热化学计算用的值为Qp,这两者可 通过下式进行换算: QpQV nRT 式中:n为反应前后生成物与反应物中气体的摩尔数之差;R为摩 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K)。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一定量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 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氧弹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升 高。氧弹量热计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 的变化值,则恒容燃烧热为: QVMW(t终t始) m式

36、中:W为样品等物质燃烧放热使水及仪器每升高1所需的热量, 称为水当量。 第 19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水当量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 计中燃烧,测定其始、终态温度,一般来说,对不同样品,只要每次的 水量相同,水当量就是定值。 热化学实验常用的量热计有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和绝热式量热计两 种。环境恒温式量热计的构造如图3-1所示。 由图可知,环境恒温式量热计的最外层是储满水的外筒(图中5),当 氧弹中的样品开始燃烧时,内筒与外筒之间有少许热交换,因此不能直 接测出初温和最高温度,需要由温度时间曲线(即雷诺曲线)进行确定, 详细步骤如下: 将样品燃烧前后历

37、次观察的水温对时间作图,联成FHIDG折线,如 图3-2所示。图中H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D为观察到的最高温度读数 点,作相当于环境温度之平行线JI交折线于I过I点作ab垂线,然后将 FH线和GD线外延交ab线A、C两点,A点与C点所表示的温度差即为 欲求温度的升高T。图中AA为开始燃烧到温度上升至环境温度这段 图3-1 恒温式氧弹量热计 1-氧弹;2-温度传感器;3-内筒;4-空气隔层;5-外筒;6-搅拌 时间t1内,由环境辐射进来和搅拌引进的能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升 高必须扣除,CC为温度由环境温度升高到最高点D这一段时间t2内, 体系向环境辐射出能量而造成体系温度的降低,因此需要添加上。由此

38、 可见AC两点的温差是较客观地表示了由于样品燃烧致使量热计温度升 第 20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高的数值。 有时量热计的绝热情况良好,热漏小,而搅拌器功率大,不断稍微 引进能量使得燃烧后的最高点不出现,如图3-2与3-3所示。这种情况下 T仍然可以按照同样方法校正。 图3-2 绝热较差时的雷诺校正图 图3-3 绝热良好时的雷诺校正图 5.3 实验仪器与用品 氧弹式量热计1套,BS-IIS型测定数据采集接口装置,压片机,氧 气钢瓶,电子天平1台,燃烧丝。苯甲酸, 萘。 5.4 实验步骤 1水当量的测定: 仪器预热 将量热计及其全部附件清理干净,将有关仪器通电预热。 样品压片 取约

39、10cm长的燃烧丝一根,分别在电子天平上准确称重;在电子台 秤上粗称0.70.8g苯甲酸,在压片机中压成片状。 氧弹充氧 将氧弹的弹头放在弹头架上,把燃烧丝的两端分别紧绕在氧弹头上 的两根电极上;把弹头放入弹杯中,拧紧,用万用表检查两极是否导通, 若导通,则充氧,开始先充约0.5MPa氧气,然后开启出口,借以赶出氧 弹中的空气。再充入1.5MPa氧气。氧弹放入量热计中,接好点火线。 第 21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调节水温 调节水温约低于外筒水温1。用容量瓶量取3000mL已调温的水注入内筒,水面盖过氧弹,装好搅拌头。 测定水当量 打开搅拌器,接通温差测量仪,拨在温度挡上,待温度

40、稳定后开始 记录温度,每隔30s记录一次,直到连续几min水温有规律微小变化,开 启“点火”按钮,当温度明显升高时,说明点火成功,继续每30s记录一 次;到温度升至最高点后,再记录几min,停止实验。 停止搅拌,取出氧弹,放出余气,打开氧弹盖,若氧弹中无灰烬, 表示燃烧完全,将剩余燃烧丝称重,待处理数据时用。 2测量萘的燃烧热 称取0.60.7g萘,重复上述步骤测定之。 5.5 实验注意事项 1 内筒中加3000mL水后若有气泡逸出,说明氧弹漏气,设法排除。 2搅拌时不得有摩擦声。 3燃烧样品萘时,内筒水要更换且需重新调温。 4氧气瓶在开总阀前要检查减压阀是否关好;实验结束后要关上钢 瓶总阀,

41、注意排净余气,使指针回零。 5.6 数据记录与处理 1将实验条件和原始数据列表记录。 2由实验数据分别求出苯甲酸、萘燃烧前后的t始和t终。 3由苯甲酸数据求出水当量W。 QvMW(t终t始) m式中:Qv=-3230.6kJmol1。 4求出萘的燃烧热QV,换算成Qp。 5将所测萘的燃烧热值与文献值比较,求出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 原因。 第 22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5.7 思考题 1在使用氧气钢瓶及氧气减压阀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2. 本实验中,那些为体系?那些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 如何降低热损耗? 3. 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低多

42、 少合适? 第 23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实验六 溶解热的测定 6.1 实验目的 1了解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及仪器使用。 2测定硝酸钾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并用作图法求得其微分稀释热、 积分稀释热和微分溶解热。 3初步了解计算机采集处理实验数据、控制化学实验的方法和途径。 6.2 基本原理 1物质溶解于溶剂过程的热效应称为溶解热。它有积分溶解 热和微分溶解热两种。前者是1mol溶质溶解在n0mol溶剂中 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以Qs表示。后者是1mol溶质溶解在无限量某一定浓 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Qs。 nT,p,n0溶剂加到溶液中使之稀释时所产生的热效应称为稀释热

43、。它也有积 分稀释热和微分稀释热两种。前者是把原含1mol 溶质和n01mol溶剂的溶液稀释到含溶剂n02mol时所产生的热效应,以Qd 表示,显然,Qd=Qs,n02Qs,n01。后者是1mol溶剂加到无限量某一定浓 度溶液中时所产生的热效应,即Qs。 n0T,p,n2积分溶解热由实验直接测定,其它三种热效应则需通过作图来求: 设纯溶剂、纯溶质的摩尔焓分别为H*m,A和H*m,B,一定浓度溶液中 溶剂和溶质的偏摩尔焓分别为Hm,A和Hm,B,若由nAmol溶剂和nBmol 溶质混合形成溶液,则 混合前的总焓为 H = nAH*mA+nBH*mB 混合后的总焓为 H = nAHm,A + nB

44、Hm,B 此混合过程的焓变为 H = H H = nA+ nB = nAHm,A + nBHm,B 第 24 页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案/讲稿 根据定义,Hm,A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Hm,B即为该浓 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积分溶解热则为: Qs=DHnA=DHm,A+DHm,B=n0DHm,A+DHm,B nBnB故在Qs n0图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稀释热,截距 即为该浓度溶液的微分溶解热。如图4-1所示: 图6-1 Qs-n0图 3、本实验系统可视为绝热,硝酸钾在水中溶解是吸热过程,故系统温度 下降,通过电加热法使系统恢复至起始温度,根据所耗电能求得其溶解 热:Q = IVt = I2Rt 。本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均由计算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