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345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王冕学画教学实录及点评一、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直接导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什么? 、教学“冕”字。你们看,这里有个生字,王冕的冕,怎样把它记住?生讨论交流: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免”字。教师补充讲解:扁日,它也读yu,古人经常用到它,表示说的意思。 点评:抓住导题契机引导学生识字,使得大量识字真正得以落实。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引导学生活读文题,读出感受, 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享受。 、师生交流关于王冕的资料。你们看,这就是王冕。你了解他吗? 二、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大家认识了吗?请同学们轻轻打开

2、课本,翻到P92,双线格里有8个要求读会的生字,先读给同位听听,开始吧! 、师:这位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他已经读完了。请看大屏幕,谁会读? 、师:还有些字,不仅要我们认识,还要会写。红色的字都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谁来当小老师领读? 、我们再来齐读一遍好吗? 、 师:看这些红色的生字,有几个字可以给他们归类。你发现了吗?组织讨论:为什么这样归 类?教师及时总结:把字归成类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生字的好办法。 点评:识字教学在充分研究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分类推进。生动活泼的识字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调动了学生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检查读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把生

3、字词记得那么好了,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谁来读课文? 请你吧!你再来邀请两个小伙伴一块把课文读一读。你给他们分分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准课文。再想一想,你对王冕学画有什么印象。 、师:听出什么问题?。王冕学画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师: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王冕学画刻苦认真呢?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己轻声把课文再读一遍,拿起笔来在课文中勾勾划划. 点评:教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品位语言,重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2、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指导,重点从以下几处来体会王冕的刻苦精神: 他一边放牛,一边找书来读。 师:你看,放牛读书两不误,王冕真会利用

4、时间。一起读读这句话。 (2) 王冕看得出神,心里想,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多好啊! 师:“出神”是什么意思? 生:出神就是看得发呆,入迷了。 师:有这点意思,但是还不够。 生:出神就是眼睛一直看一个地方,别的地方一点也不看。 师:我明白了,你说的是精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 师:这是通过神态的描写,写出了王冕的刻苦,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第三自然段 师:句子你抓得很准,哪些词更加说明了王冕的刻苦认真? 点评: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师:词都抓住了,能不能读出刻苦来呢?看大屏幕,自己读一读。教师相机评价,引导朗读:我觉得读得还不够刻苦,谁再

5、来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不灰心”他读得坚定有力,老师仿佛看到了王冕刻苦学画的劲头。 点评:教师机智的点评引导,使朗读指导不着痕迹。 品读第三自然段,深入体会王冕精神。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段文字,谁来读? 师:默读第三自然段,比较一下,我们把原文换成修改后的这一段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能换,换了就看不出王冕家里穷,更看不出王冕的刻苦来了。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端起课本,我们一起把第三自然段再读一遍,读出王冕的刻苦。 点评:学习一个词,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教师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 师:那纸上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你想不想去看那美丽

6、的景色? 看课文哪一段描写了这么美的景色?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美的景色,王冕都看得出神了,我们也来欣赏欣赏吧! 3、师:这个时候,你想说什么? 生:王冕画得太好了! 生:荷花太美了! 点评:生动直观的画面,非常容易调动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对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现在没有画笔把它画下来,但是我们可以读出它的美来。你能读出美来吗? 师:我听出来了,“更”字他读重了,读出了荷花的美,还有哪儿他也读出了荷花的美呢?你听出来了吗? 生:我听出了“花瓣上清水滴滴”他读出了美。 生:我听出了“满湖通红”他读得很重,好象让我们看到那美

7、丽的湖水。 生:他读出王冕出神的样子来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想读课文,给我一次读书的机会好吗?那么就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那美丽的景色吧!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生:我看到下了一场大雨,荷叶上的水珠闪闪发亮。 生:我看到. 点评:教师用生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给了学生再造想象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更深刻地感受文本。 、师:我相信你们再读一遍,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配上音乐一起再读一遍吧!这里有两段音乐,你们听听看,选哪一段音乐配上它更能显出荷花的美? 师:有感觉吗?感觉哪一段比较好?为什么? 点评:再一次让学生在音乐所创设的情境中朗读课文,升华了情感,积

8、淀了语感。 、师:这么美的课文想不想背下来?怎么背得更快?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吧!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荷花那么美,更证明了王冕观察得认真,学习得刻苦,所以他画的荷花才像学生接读: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 、师:正是这种刻苦精神,使得他在以后的时间里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他不光荷花画得好,你们看幻灯片出示关于王冕的其他资料,包括王冕的其他绘画作品及古诗等,教师辅以相关介绍。 、师:同学们,你们看,任何专家都是从不会到会的,之所以成为专家,就是因为比一般人多花了时间,多下了功夫去学习。像 王冕这种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最后成才的例子,古时候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点评:创造性地

9、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师: 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布置作业。 幻灯片出示作业超市: 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写荷花的诗词,并练习背诵。 3、选择课文中喜欢的句子,摘抄在读书笔记中并练习背诵。 师:第1个作业我相信都能够认真完成,后两个作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总评: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从始到终都是学生在朱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积极、热情地进行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上紧紧围绕一个“学”字,展开琅琅的读书声,深入浅出的自悟自得,整堂 课给人一种活泼、

10、跃动、清新、别致的感觉。展示了朱老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调控课堂的能力,特别是评价语言的运用恰如其分。 我认为朱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 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留有学习的空间。这篇课文贯穿一个“学”,揭示王冕刻苦、认真、坚持不懈地学习毅力,在学生初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的前提下,积 极引导学生透过轻声读,勾画文中有关的句子,适时点拨,抓关键性的词逐步深化,让学生自己学会,对王冕有清晰地了解,然后通过对比句子,准确地把握人物所 具有的品质,同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又注意价值观趋向,不是说学生说什么都对,而是引导学生感悟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对的。 二、朱老师以朗读为这节课

11、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这 篇课文内涵很深奥,朱老师做到了有层次地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情感。把课文读好,这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读通、读熟、读得有语感,朱 老师润物细无声地指导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如:为什么要这样读,在配乐朗读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音乐,这不仅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榜 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朱老师的范读获得了学生的掌声,在得到掌声的同时,不只是为了得到学生的赞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给学生以智慧飞扬的天 地。平等和谐的对话,多姿多彩的读的形式,保证了读书的兴趣和质量,学生在读中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感觉到自身的进步,就更促进了对文章的感

12、悟和自身对读的 兴趣和热爱。 在读的基础上背是一种积累,如课文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朱老师让学生先谈谈怎样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背诵的方法背诵,效果很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 在学生读的间隙,朱老师穿插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巧妙地解决了字词句的学习,如“出神”、“节省”等词语。朱老师及时、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学习节奏的脉搏,了解了学生的思维动态。 三、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是教教材。 对 文本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教材本身,朱老师把教材用活了,如:课始对王冕的了解到引导学生知道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老师的话里有学生,让学生背了 几首有关王冕写的诗,给学生推荐

13、。真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讲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缺点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体现自主学习,给学生留有学习空间,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力,体现还不够。 借此机会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有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在前人文性在后,还是两者高度的统一,现在一味重视人文性,行否? 2、现在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何谓学习方式?与方法有区别吗? 4、动态的课堂,教师如何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老师们,新课程改革给我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让我们充分享受教材的快乐、课堂的快乐、学生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