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415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质》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解质教学设计电解质教学设计 一、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方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二、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二节。整个第二章是在学习初中知识及第一章对化学物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物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中

2、重要基础理论的一章,而这一节内容是在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对化合物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概念的构建为主,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酸、碱、盐的已有经验上,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角度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作好准备,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化学反应的深化奠定基础。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含义,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 科 学的思维方法的能力。 、在电

3、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3. 教学重点、难点: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三、 这节课的概念比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上一节课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入今天的学习,通过做实验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以此来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在掌握概念

4、的基础上能够联系生活的能力,通过层层的设问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导启发法、实验探究法 五 1.学生准备: 、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概念。 、预习第2节电解质,重点联系课本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与思考。 2.教师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学案。 、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六.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回忆巩固所学板书 2.2电解质 复习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我们把物质分知识,引进本成哪两类?根据组成元素种类不同将纯净物分成什么?根据组成特点和具有的性质,又将化合物分成什么? 节内容。 副板书

5、单质 纯净物 物质 混合物 电解质 化合物 非电解质 引入 看一看:按图2-2-1做导电性实验。请你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思考。 氯化氢气体、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晶体本身是不能够导电的,但当这些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能够导电吗?这些物质受热融化时又能够导电吗?酒精和蔗糖溶于水或受热融化时又是否能到导电呢? 学生回忆实验的结果,并回答问题。 副板书 HCl、NaOH、NaCl 溶于水 导电 NaOH、NaCl 受热熔融 导电 电解质 HCl 受热熔融 不导电 不断的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层层的设问中 酒精、蔗糖 溶于水 不导电 非电解质 受热熔融 教师据此,我们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

6、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是一种新的分类方法。那么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这两个概念。 教师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这两个概念 学生 认真读出概念 板书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自主思考并解1. 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决问题。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教师 从概念中推知副板书中的HCl、NaOH、NaCl是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酒精、蔗糖呢? 学生 根据概念学生回答出HCl、NaOH、NaCl是属于电解质,酒精、蔗糖属于非电解质。 教师 回答得很好 教师提问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即“或”、“和

7、”有什么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对象是什么? 学生 思考并积极回答 教师 引导学生得出明确正确的答案,得出两个注意点 板书 注意:“或”是指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和”是指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对象都是化合物 教师 既然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对象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和混合物属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呢?为什么? 学生 学生回答:不属于,并解释原因。 教师 补充完整答案,还有活泼金属氧化物也属于电解质,例如:Na2O、CaO,水也属于电解质;酒精、蔗糖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非电解质,例如:SO2、CO2、SO3。 板书 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绝大部分

8、有机物、非金属有机物 导电 电解质 不一定 不一定 BaSO4、CaCO3、HCl 均为电解质 不导电 不是电解质 不一定 SO3、CO2 均为非电解质 本身不能导电的物质不是电解质 教师 第一组物质哪些是电解质?为什么?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 学生 NaCl晶体是电解质,Cu是单质,稀盐酸是混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对象。 教师与同学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全,掌握的很不错。再提问Cu导电吗?导电;稀盐酸呢?导电;Cu和稀盐酸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所以得出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那么反过来电解质一定导电吗?我们看NaCl晶体是电解质但能够导电吗?不导电所以得出电解质不一定能够导电。 教师 那

9、请同学们再看一下第二组物质均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呢? 学生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 教师与同学 BaSO4和CaCO3属于盐,所以是电解质,HCl是酸,所以也是电解质。但是BaSO4、CaCO3溶于水时能够导电吗?不能。对的,因为BaSO4、CaCO3是难溶盐,很小一部分的BaSO4和CaCO3才能溶于水,所以我们基本上把BaSO4、CaCO3溶于水视为不导电;溶于水时不能导电,但是BaSO4和CaCO3为电解质,得出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不是电解质。那么反过来是否成立呢?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Cu不是电解质,但是能够导电,又得出不是电解质但不一定不导电。 教师 最后看一下第三组物质,均属于电解质还是非

10、电解质呢?请一个同学回答,并解释为什么?(引导学生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与物质的用简单的例子不断的引出新的知识,结合例题讲解,加深学生印象,并及时小结,巩固新知识。 类别的关系来思考) 学生 认真思考并回答 教师 这两种物质都是非电解质,因为SO3和CO2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继续提问这两种非电解质溶于水能够导电吗? 学生 能够导电 教师 为什么能够导电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以SO3为例分析。首先写出SO3溶于水时的方程式。 副板书 SO3+H2O=H2SO4 教师 从这个方程式我们知道SO3溶于水时能够导电的是什么物质? 学生 H2SO4 教师 对的,是生成的H2SO4导电

11、,不是SO3本身导电,所以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身不能导电的物质不是电解质。 教师 接下来我们做两个判断题,第一题:一种物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为什么? 学生 学生思考并回答:不是,因为一种物质不是电解质可以是混合物、单质、非电解质,所以是错误的。 教师 回答的很好。第二个判断题是:一种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学生 是的。 教师 对的,因为化合物分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就学习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学习电解质的电离。 板书 二、电解质的电离 教师 我们知道NaCl 晶体溶于水和融熔状态时都是能够导电的,为什么能够导电呢?我们来分析一下。NaCl 晶

12、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按一定的规律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当溶于水时,水会跟钠离子和氯离子作用,使钠离子和氯离子变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副板书 NaCl 晶体溶于水 NaCl 晶体融熔 教师NaCl 晶体溶于水和融熔状态时都能够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会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NaCl 晶体溶于水和融熔都能够导电。像NaCl 晶体这样溶解于水或者受热融化时,能够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板书 1、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融化时,能够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教师 看着这个电离的概念,大家思考两

13、个问题,电离的对象是什么?电离有没有通电。 学生 思考后回答,电离的对象是电解质,电离时没有通电 教师 既然电离没有通电,那么电离的条件是什么呢? 学生 溶解于水、受热融化 教师 通常我们为了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用什么来表示? 学生 用化学方程式 教师 那么相对应为了表示电离过程我们用什么来表示? 学生 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 2、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教师 首先我们看一下NaCl的电离方程式,方程式的左边写化学式,右边写离子式。 板书 NaCl= Na+Cl- 教师在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下几个物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别是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钠、碳酸氢钠。 板书 注意: NaHSO4 =

14、Na+ + H+ + SO4 2- NaHSO3 = Na+ + HSO3 - NaHCO3 = Na+ + HCO3- 教师要助于的是 NaHSO4中的H+是可以电离出来的,因为硫酸的强酸;但是NaHSO3 和NaHCO3的H+是不可以电离出来的,因为亚硫酸和碳酸都是弱酸, - 所以生成HSO3和HCO3教师结课 这一节课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本节课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要复习,并要预习下一节课的离子反应。 课后做练习巩固今天的内容。 七 2.2电解质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 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

15、“或”是指具备其中一个条件,“和”是指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对象都是化合物 2、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酒精、蔗糖等绝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有机物 导电 电解质 不一定 不一定 BaSO4、CaCO3、HCl 均为电解质 不导电 不是电解质 不一定 SO3、CO2 均为非电解质 本身不能导电的物质不是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者受热融化时,能够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来表示NaCl= Na+Cl- 注意: NaHSO4 = Na+ + H+ + SO4 2- NaHSO3 = Na+ + HSO3 - Na

16、HCO3 = Na+ + HCO3- 副板书设计: 单质 纯净物 电解质 化合物 非电解质 物质 混合物 HCl、NaOH、NaCl 溶于水 导电 NaOH、NaCl 受热熔融 导电 电解质 HCl 受热熔融 不导电 酒精、蔗糖 溶于水 受热熔融 不导电 非电解质 SO3+H2O=H2SO4 八、 虽然本节课教学内容和要学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由于熟悉并有条理地组织好了教学素材,创设了教学情景,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表现比较活跃,教学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和积极地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单靠教师在课堂讲解,学生很难懂也很难掌握,通过做实验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概念。在教学过程当中有侧重点的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不断的提出问题,学生不断的思考问题,并积极的回答,使整节的学习氛围浓厚。 本节课的缺点:较少联系我们实际生活的例子,为解答学生的问题时不够全面,方程式的书写不够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