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直线、射线、线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会画有关线段的图形. 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线段的性质及应用. 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线段计算. 重点: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 难点: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 2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学生的认知难点是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突破方法是先请学生做折叠实验,探究出中点的定义,再通过图形、符号表示来巩固这一概念;设计一些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题,请学生观察、比较
2、、推理、总结,突破线段计算的难点. 3例、习题的意图: 例1、例2、例3和随堂练习2、3使学生会进行有关中点、线段和差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例2还使学生学会用度量法画线段,例3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培养了分类讨论思想,随堂练习3还使学生体验到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统一规律,领会到开放式学习的方式. 随堂练习1和习题3.2第7题培养学生估计线段大小的能力,练习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随堂练习2和习题3.2第8题是线段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随堂练习2巩固中点的定义和符号表示法. 习题3.2第5、6题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进而复习、巩固线段度量和比较的内容;习
3、题3.2第9题是线段的性质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综合应用. 教材124页思考以生活中比身高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比较线段大小的方法,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的比较线段大小的实例,启发学生以生活事例为原型来学习. 教材126页思考以生活经验启发学生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路线,得到结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新课引入: 1、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a,可用下面 两种方法: 图1 方法1 尺规作图 如图1,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取AB=a. 方法2、度量法 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比较线段的大小 比较线段AB与CD的大小,也就是比较线段的长短,可用下面
4、两种方法: 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来比较大小. 叠合法 我们可以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上作比较,如图2,点A与点C重合,若点B落在线段CD上,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若点B落在线段CD外,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记作ABCD. 图2 3、线段的中点 动手折叠,探究定义. 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就是线段的中点. 线段中点的定义. 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线段中点的图形和符号表示. B如图3,已知点M是线段AB
5、的中点. MA1则:AM=MB=AB, AB=2AM=2MB. 图3 2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图4 图5 AMNBAMNPB1如图4,点M、N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AM=MN=NB=AB 3如图5,点M、N、P是线段AB的四等分点,则AM=MN=NP=PB=4、线段的和差 1AB 4ABCD 图6 如图6,点B、C在线段AD上,则: AD=AB+BC+CD=AB+BD=AC+CD,AB=ADBD=ACBC,BC=ACAB=BDCD,CD=ADAC=BDBC. 5、 两点间的距离 线段的性质 请学生研究教材126页思考,得出结论: “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
6、最短”. 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比如:在河两岸之间架桥,飞机的路线尽量走直线等. 两点间的距离. 既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人们就这样定义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三、例、习题讲解 例1、如图7,DB=3cm,BC=7cm,C是AD的中点,求AB的长. ACDB 图7 分析:要求AB,但AC、CD的长都不知道,那么就从已知条件出发,CD=BCDB=73=4cm,因为点C是AD的中点,所以能求出AC,则能求出AB. 解:DB=3cm,BC=7cm CD=BCDB=73=4cm, 点C是AD的中点, AC=CD=4cm, AB=AC+CD+DB=4+4+
7、3=11cm 例2、画线段AB=10mm,延长AB至C,使BC=15mm,再反向延长线段AB至D,使DA=15mm,先依题意画出图形,并求出DC的长. 分析:先依题意用刻度尺准确地画出图形,再根据线段的和的概念,求出DC. D 15mmA 10mmB 15mmC答案: DC=DA+AB+BC=15+10+15=40mm 例3、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AM的长. 分析:问题中只说明了A、B、C三点共线,但无法判断点C是在线段AB上,还是在AB的延长线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来求AM的长. 解:如图8所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 AMCAB
8、=8cm,BC=4cm, AC=ABBC=4cm. 图8 1M为AC的中点,AM=AC=2cm. 2如图9所示,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MBA上时, AB=8cm,BC=4cm, AC=ABBC=12cm. 图9 BC1AC=6cm. 2所以,AM的长度为2cm或6cm. M为AC的中点,AM=小结:有的问题的图形可能有多种情况,要考虑全面,正确地运用线段的和差及中点进行线段的计算. 四、随堂练习: 1、教材125页练习. 学生通过观察估计、用刻度尺测量和用圆规度量线段,培养学生估计线段大小的能力,练习比较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 2、填空: 某村庄和小学分别位于两条交叉的 大路边,可是有些人不爱
9、惜庄稼,每年冬天麦田 里总会走出一条小路来,其中的数学道理是 _. 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图10 如图11,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C=CB,CDBACD=DB,则线段AB的中点是点_,点D是线段_的中点,AC=_DB,DB=_AB. 图11 1答案:C;BC;2; 4如图11,C是线段AB上的一点,D是CB的中点,DB=2cm,AC=8cm,则AB=_cm. 答案:12 AMCNB3、如图12,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AC=4cm,CB=6cm,M、N分别是线段AC、CB的中点, 图12 求MN;改变点C在线段AB上的位置线段MN的长, MNAB度变吗?为什么?如果点C在线段BA
10、的延长线上呢? C答案:线段MN的长度是5cm; 图13 111线段MN的长度不变,原因:MN=MC+CN=AC+CB=AB=5cm; 222如果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如图13,线段MN的长度是1cm;改变点1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的位置,线段MN的长度不变,原因:MN=CNMC=CB211AC=1cm. 22小结:此题的两种情况,MN的长度都为定植,不随点M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学习上要善于找规律. 五、小结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用两种方法比较线段的大小; 3、理解线段的和差; 4、理解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并会在计算中应用; 5、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并会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 六、课后作业 1、教材习题3.2第5,6,7,8,9题 2、区目标检测的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