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影评.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617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青春》影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致青春》影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青春》影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青春》影评.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致青春影评致青春影评 在取得巨大票房成功的同时,致青春也激起了巨大的反对声浪。当然,批评电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从国内整体的观感来看,致青春够不上“伟大”,“史诗”之类的评语,但也不至于“脑残”之类的烂片。一部电影的艺术质量究竟如何,需要时间来量定,至少从目前影市上的总体反馈来看,“致青春”绝没有糟糕到一无是处的地步。所以,“致青春”实际上激怒了一批人,使得这部热门电影迅速成为网络口水战的焦点,不过这场争论似乎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影片之于国内观众“走心”的成功。对于钢铁侠这样的爆米花电影,看过之后甭管喜欢不喜欢,也就一笑了之,但致青春真的会让一群国内观众表现的非常愤怒,某些意见领袖甚至使用了带有人

2、身攻击性质的字眼公开评论致青春。不过与被某教授批为“三俗”的泰囧比起来,致青春的改编起码还没上纲上线到那个地步。 致青春的改编基本忠于原著,虽有些细节的删改,但故事框架,人物设定,乃至命运走向都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致青春在文化趣味上引发的争议也推至原作的层面来找原因。致青春的原著小说属于网络文学的产物,跟失恋33天一样,都是内地女性所热衷的言情读物,一般来说,网络小说总是因为缺少文学性,艺术感染力和严肃的思想内涵而遭到诟病。其事架构决定了前半段就是一个卿卿我我的校园爱情故事,后半段虽了职场,但万变不离其宗,骨子里浓烈的电视剧趣味挥之不却,单从原著的篇幅来看,改变成电视剧无疑更合适。 电影做了大

3、幅度的删减,特别是后半段,使得全片基本上呈现出校园青春片的面貌,而后半段比较凌乱的剪辑也使得剧情跳跃且啰嗦,应当算是败笔。不过赵薇并没有秉承从失恋33天以来的“小清新”风格,也没有贯彻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时尚”、“洋气”,而是着力打造了一个带有梦幻色彩的“残酷青春物语”。在我看来,爱情只是致青春中那些角色命运的一个注脚,无论是谁,在青春逝去之后都没有收获幸福,当青春的激情和生命力远去之后,只剩下无奈、钻营和麻木缅怀过去的态度植根在现实感受的基础上,你懂的。特别是那位美丽、温柔的“女神”阮莞,她刚穿上婚纱不久就香消玉殒,用类似于韩剧的方式充份体现了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

4、美学意趣;而那位一直暗恋阮莞的张升,大学校园里曾经的浪漫诗人,落魄到死人写传记来糊口张升却代表大学校园里曾经的梦想和浪漫。 首先,致青春的基调是越来越压抑的,一直到影片结束也没有给观众以情绪释放的出口,直到最终完成了写给前网络时代内地大学生活的一首挽歌,而共同的情怀和记忆,也使不少70、80后,看完后唏嘘不已。也许故事并不高级,但足够打动曾在这样的故事里生活过的人们。 致青春的片尾出现了“爱一个人就像爱祖国、爱山川、爱河流”的台词来为逝去的青春棺定论在我们的语境里,对祖国的爱常被理解为是一种无需理由、不计回报、单向度付出的伟大情感。 许多年后,当我们回忆青春时,也许我们会想起很多年以前,在大学校园里谈论祖国、山川、河流的那个下午哪时,我们有纷争、有埋怨、有欢喜,但我们一直不忘的是那段青春的记忆。 凤翔县西街中学 高一班卢 盼 指导老师:李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