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663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螳螂捕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螳螂捕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螳螂捕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螳螂捕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螳螂捕蝉10 螳螂捕蝉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3、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4、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书要求:熟读课文,做到“四不”;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

2、文分段。 2.字词要求: 查字典生字的音序、部首、页数、文中词并扩词2个; 词语归类收集八字成语,简单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或成语所说的故事。 二、课堂检查 1.导入: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哪个词语?板书。齐读。 2归类词语。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是一个的八字成语。这样的八字成语你还知道哪些? 通过课前预习,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这样的八字成语,那么你知道这些成语所说的故事吗?指名简单说说。 3读书检查。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就是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课文

3、的内容大家已经了解了,下面我们来互相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情况。 4生字词检查。 课文预习读得不错,生字词掌握了吗听写生字词。 螳螂 诸侯 禀报 乘虚而入 大王 弹弓 三、重点句子 1出示课后练习中的两个句子,自己读读,看看“死”字在句子中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1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指名说意思。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仿写 汉字往往一个字、一个词有很多意义。不同的句子中,同一个词的意思也不相同。老师这儿有几个这样的词语,你能用他们不同的意思分别写几个句子吗? 出示练习: 沉重:表示物体分量大: 表示心情不轻松: 花:可供观赏的植物: 使

4、用、耗费: 指名反馈,师评价。 四、设疑伏笔 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敢劝阻他的人他就处死他。那么这个少年又是怎么劝阻吴王的呢?为什么吴王最终会采纳少年的意见呢?请同学们课后带着这样的问题阅读2-12自然段,在文中进行批注。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下课!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思考批注:这个少年又是怎么劝阻吴王的呢?为什么吴王最终会采纳少年的意见呢? 2.阅读拓展文章触龙说赵太后,理清脉络,概括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 主题中心我读到了什么?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螳螂捕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

5、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下了死命令,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课前老师布置给大家的一个阅读批注的预习作业:这个少年又是怎么劝阻吴王的呢?为什么吴王最终会采纳少年的意见呢?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2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深入感悟: 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少年又是怎么劝阻吴王的呢? 在说故事之前,他还有一个做法,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为什么这么做? 引起了吴王的好奇后,少年终于得以见到了吴王,于是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黄雀

6、在后。 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这个故事劝说吴王的呢?让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这个故事。 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 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想一想。 这个道理大臣们明不明白?有没有和吴王说过?为什么少年一说吴王就打消主题呢? 老师现在想到这么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智劝、巧劝。 总结:,是啊,少年的一番话一下子就让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同样是劝说,大臣们用的方式与少年的方式却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妙就妙在他不

7、是直接告诉他道理,而是故意让吴王听他讲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让吴王自己得到启发。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思路结构课文是怎样描写少年一步步劝说吴王的呢?请看黑板。 指板书这就是作者的思路结构图。 花园转悠 引起注意 劝阻? 螳螂捕蝉 恍然大悟 智劝巧劝 有勇有谋 学习价值同学们,这篇课文咱们就学到这里,那么对于你们自己来说,学了这篇课文又有什么收获呢? 三、篇章训练 1.拓展阅读触龙说赵太后这篇文章与课文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什么? 2根据上述课文精读的三个方面来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从这篇文章中,我读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是如何表达的仿照黑板板书,画出表达的思路结构图。 读了这篇文章

8、,我学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小组交流思路结构图,组内修改,推选一个人代表小组参加集体交流或由小组分工各讲一块。 指名小组代表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集体交流。师点评。 4总结: 四、分层作业 1完成本课补充习题; 2.迁移习作: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我想少年在这一晚,想了很多,他会想写什么呢? 3.回忆自己一篇曾经读过类似的文章,画出思路结构图; 附: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往他脸上

9、吐唾沫!” 左师触龙愿意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车子行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只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

10、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为她远嫁而伤心,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

11、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象征国家权力的器具,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在这时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于是就出动。 子义听说后,说:“天子的儿子,骨肉之亲,尚且不能没立功拥有尊贵地位,没付出得到回报,而拥有贵重的器物,更何况普通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