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827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那达慕之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蒙古的节日那达慕。 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3、能力目标:让学生为结束句设计不同的力度变化,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理解和掌握力度的变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导语:前两节课,我们到云南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又到四川参加了彝族的火把节,还去了新疆,感受了塔吉克盛大节日的热烈场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另一个民族蒙古族,参加他们最

2、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首先,让我们敲起新疆的手鼓为他们助兴吧! 学生一组敲桌子,一组拍桌子。 欣赏歌曲,揭示主题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听到音乐的时候,展开自由的想像,联想一下,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聆听音乐。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告诉大家,刚才在音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场景? 生:热闹、欢快、热烈等等。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音乐想像力,这段音乐确实表现了热烈欢腾的场面,这个场面是什么呢?就是内蒙古大草原上最盛大的节日群众聚会:“那达慕大会”。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唱的歌曲那达慕之歌。 师:“那达慕”

3、是什么意思?有同学知道吗? 生:回答 师:我们知道了“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游戏或娱乐。在“那达慕”大会上,有三项最著名的比赛项目,是什么? 生:摔跤、射箭、赛马。 师:同学们骑过马吗?谁能做一做骑马的动作。 生:回答并做骑马动作。 师:其他同学想不想试一试?全体起立,骑马也有一个小小的要领:两手握住僵绳,身体向前倾,下巴抬起来,眼睛向前看,盯住一个目标。 生:随着那达慕之歌音乐一起做骑马动作。 三、新歌教学 模唱旋律,整体感知 1.范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看歌谱,先听老师范唱一遍 2.学生用“lu”模唱歌曲 用“lu”轻声模唱歌曲 用“lu”并用自然地声音模唱歌曲 学唱歌词 1.

4、男生读第一段歌词,女生读第二段歌词 2. 生跟琴轻声演唱歌曲 3. 全班用轻快自然地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学唱歌谱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的演唱,要是能把歌谱加上唱名唱出来,那就更好了,谁来唱? 1 学生自己唱曲谱 2 师完整的范唱曲谱 3 师生一起唱曲谱 4 完整演唱歌曲 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 一组唱歌,一组用“lu”伴唱 歌曲处理 1.节奏相似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找找歌曲当中两个节奏相似的乐句。 生:找 师:谁来说说是哪两句? 生:回答并唱出来 师:范唱 生:随琴一起来演唱 师:谱子当中的第二句1 3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合在一起,十六音符的3音要轻轻带过,不要唱

5、的太强,教师范唱。 生:学唱这一句 师:歌曲当中还有一处这样的节奏,你们找找看。 生:第四句 5 6 教师板书5 6 2.力度设计 师:歌曲的第一句有两种唱法,一种比较连贯,一种比较轻快,老师分别唱一唱,你觉得哪种唱法好听? 生:轻快的好听。 师:第二种唱法声音是有弹性的,感觉那种气氛是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第一种唱法没有生命力。大家一起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第一句。 生:学生用轻快地声音演唱第一句 师:歌曲的第二句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 生:强 师:第二句要唱的渐强,刚开始枪声没响要做好准备,枪声响了得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出去,所以声音要越来越强。 生:学生演唱第二句。 师:下一句,到了

6、赛马场上了,万人都在齐欢呼,这时候声音应该是强还是弱? 生:强。 师:教师范唱。 生:学生演唱。 3.师:你认为最后的结束句应该变成怎样的场景呢?不同的场景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呢? 生1:认为最后的结束句表现骑马比赛进行到了高潮,马上要分出胜负,人们在欢呼,在拭目以待冠军的出现。所以力度应该是渐强的。表现越来越热烈的场面。 生2:认为最后的音乐应该是表现快乐的节日接近尾声了,欢聚的人们渐渐离开了会场,欢歌笑语逐渐远去。所以力度表现应该是减弱的。 师:同学们的设计都很有创意,正如你们所设计的那样,渐强的音乐通常会把音乐推向高潮,而渐弱的处理将音乐引向尾声有明显的结束感。让我们共同来体会一下两种

7、不同风格的力度设计。 a、全班同学分别演唱感受两种不同的力度设计。第一遍先由p-f,第二遍由f-p。 b、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 c、男女生分段演唱,结束句齐唱, 表现歌曲 、一组学生演唱歌曲,一组学生拍手伴奏。 提问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学生伴奏。 四、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回答 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区特点的传统活动,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也是蒙古族人民欢乐的节日。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后可以查找更多有关蒙古族的文化资料。 学生随着欢快的那达慕之歌的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那达慕之歌是有关于少数民

8、族节日的一课。在课的一开始,我在歌曲那达慕之歌的导入部分,以那达慕之歌为背景音乐,加上我的独唱,并结合课件创设情景,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解决如何把握歌曲那达慕之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和情绪时,利用“那达慕”这个盛会中的比赛项目及比赛情景为切入点,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不断启发,大胆尝试,让学生通过“骑马”“传哈达”“万人齐声欢呼”的场面和动作来感觉、编创节奏,去理解、体会情绪,并从中发现美感与乐趣,这是音乐教学中十分美好的阶段,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将十分活跃。 筷子舞本身就是蒙古族的舞蹈,让学生既学会了唱歌,同时也学

9、会了筷子舞,让学生在欢乐优美的舞蹈中体会“那达慕”的热烈和欢腾。 在本首歌曲的结束部分“设计不同力度演唱歌曲的结束句,感受力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不同的艺术效果”处,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这次体育盛会中的观众和拉拉队,并鼓励学生除了设计力度方案之外,最好能加上相应的动作来表演。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以及表演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个人的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不足之处:学生在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如采用随师伴奏读歌词,在填唱歌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会使学生掌握的更扎实。在歌曲处理方面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多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处理歌曲的乐趣。另外,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