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8873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闻王昌龄左迁龙遥有此寄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一、 文学常识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选自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二、 背景 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示慰问。 三、 注释 左迁:降职。 杨花:柳絮。 子规:杜鹃鸟。 五溪:五条溪水名。 寄:寄托、托付 与:给予 四、 翻译 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五、基本内容 首

2、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六、作品主旨 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月抒

3、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思念、关怀之情,以及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 七、赏析要点: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请对“我寄愁心

4、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1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八、艺术手法: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凭借想象让自

5、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或随狂风,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 九、中考链接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 手法,抒发了 。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

6、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5、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 ,又含有 6、三、四两句抒情,运用 ,表达了 。 7、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

7、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 2、“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 手法,抒发了 离别的忧伤。 3、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

8、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悲苦哀怨 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6、首句中两种景物的描写,既点明了节令是暮春,又含有飘零之感,羁旅之苦 7、三、四两句抒情,运用丰富想象将月人格化,表达了对朋友同情、关心、担忧的感情。 8、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9、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人心,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