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896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山松教学设计与说课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誉

2、、陡、屏、宾、屹、卧。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情导入 1、同学们,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 播放黄山视频 2、谁来说一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古代有个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

3、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的松树 板书课题:黄山奇松 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生:黄山松奇在哪里? 5、过渡:有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呢? 生:引导学生说出读书去解决 二、初读课文 1、读书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同学赶快去读读课文吧,要求读正确、流利。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课文中有一些比较难读的词语,看看你会读吗? 3、出示词语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遒劲、玉屏楼和盆景的读音教师领读;遒劲和盆景教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有时候,一个词就是一个画面,一个词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我们在读这些词的时候就

4、要读出画面、读出情感来。想不想试一试,好,一起来。 4同学们对词语掌握得不错,现在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读课文,黄山松树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松树千奇百态、松树奇特、黄山景色很美、黄山到处是绿色) 三、 精读感悟、学习方法 迎客松 1、黄山奇松奇在哪里?默读找出句子,并画下来。 2、小组交流一下 3、指名读划出的句子。 4、教师可以分开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书。 迎客松: 1、出示句子:“迎客松生机。” 2、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迎客松生命力强、美 3、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4、指名说一说 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5、 是啊!这棵迎客松屹

5、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神奇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6、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7、出示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8、学生自由读并谈谈你有那些感受? 9、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热情好客的主人伸出双手欢迎远方的来客? 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 10、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总结学习方法 想想刚刚我用什么方法来感悟迎客松的奇特的? 1、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最后教师总结: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读句子谈感受的方法。 2、下面我们用相

6、同的方法,小组内来感受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特吧,要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汇报学习: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陪客松 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 2、出示句子“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和“陪客松正对玉屏楼,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有什么效果 3、你能读出他的高大吗? 4、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送客松 1、学生读句子、谈感

7、受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相机理解枝干盘曲和天然盆景。 多媒体展示送客松图片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 2、练读、指名读 :教师小结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现在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它美美地读一读,感受黄山松树的神奇魅力吧。 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8、通过完整的朗读让孩子们对三大奇松有个整体的感知。 四,总结下课 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下节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五、板书设计: 迎客松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黄山其他松树的奇特美。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感悟课文是如何写树的奇特的,进行想象练习 一、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你能想象黄山还有那些奇松吗?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再一次的走进黄山,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

9、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3、读了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中读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你认为怎样读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师: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来试试。练读,指名读。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说得更具体些: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有的;有的 展示学生作业,教师相机点拨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了本课相信大家对黄山奇松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谁能总结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吗? 二、创意广告词: 关于黄山

10、,真是说不尽的美景,道不完的神奇,明年五一,旅行社准备开辟“江阴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为旅游公司设计一个广告词。 三、因课设练,拓展迁移 1 、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再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 2 、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 3 、教师小结: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

11、,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四、学写生字 1、重点指导:“誉”“卧” 2学生认真书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情深意重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

12、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誉、陡、屏、宾、屹、卧。理解枝干遒劲、盆景的意思。3找出描写三大名松动人姿态的句子,在诵读基础上,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二、说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入境入

13、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

14、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

15、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 3、初读感知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黄山松奇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在生命力强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XX

16、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7、总结感悟迎客松的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自主感悟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特。 8、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 9、完整的有感情的朗读第二小节 10总结下课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17、黄山奇松评课议课会议记录 一、会议时间:XX年x月x日 二、会议地点: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张艳梅、张艳会、于敬莲、张继荣、马景明、李甲登、 李文东、褚洪玉、李培善、祈秀丽、褚 杰、王 丽 四、会议主题:黄山奇松评课议课 五、评课议课记录 张艳梅:在课前我们专门进行了观课分工,各位老师都写了自己的观课报告,形成了书面文字,现在我们就我这节课的课堂的具体体现来从不同角度谈谈这节课的感受。 马景明:我从教学流程来进行观课的,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黄山松树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张老师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二自然段,学习迎客松抓住重点句子:“迎客松生机。”引导学

18、生阅读并谈感受。然后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然后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使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于敬莲:我觉得张老师在教学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只是略加引导点拨,接着放手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自学然后进行班级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地点拨与提升。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读书,找具体的语句,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的个体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默读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更符合孩子掌握知识的规律。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班级汇报,让学生学会合作,产生思想的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借鉴别人的优

19、点补充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充分利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 李文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得到训练。 褚洪玉: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实际。六大环节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为我们从整体上准确把握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一定参考。然而,导向性的课程目标与实施性的课时

20、目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以教材为中介,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语文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 张继荣:我是从黄山奇松课堂提问观课这一环节来观课的,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教学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是引发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策略之一。对课堂提问进行观察,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偏离学习目标,随堂生成的问题是否有效、及时。可以更好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机智及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更好的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因。我们小组通过对张艳梅老师的课堂实录提问的观察,先讨论、然后分工记录,通过使用自制的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的结论是: 1.通过对教师课堂提

21、问的专项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深度。 2适时的教学等待是增强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反应长度增加,回答时间延长,答题正确率提高,增强学生自信心,创造性思维活动更加活跃,思维结果更为完善。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未作停顿的次数是10次,占76.9%。教师应当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 3.除了提问以外,教师没有安排更多的学习形式 有效的提问可以串联起一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提问过于频繁,无疑会造成无效提问数量增加并影响学习效果。其实,过多的课堂提问往往会挤占其他诸如思考、朗读等有

22、效的学习形式。 4.改变方法,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辅以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诸如小组讨论、朗读圈注、写话训练、静思默想等。 张艳慧:我是从课堂呈现方式来进行观课的,我主要是针对教师的部分课堂行为进行观察,所提供的呈现方式有四种:A讲述,B板书,C声像呈示,D动作呈示。在黄山奇松的两个课时中,四种方式能依据课堂需要交替呈现,课堂效果趋向完美,现作分析如下: 在“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环节中,呈现的方式和顺序是:讲述声像呈示讲述板书动作呈示。讲述祖国地大物博 ,风景秀丽,请大家欣赏,言语简洁。声像呈示

23、黄山风景视频,音乐与图画交相辉映,恰到好处。让学生说说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再讲述,引用徐霞客的话,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一次声像呈示黄山四绝图片,教师激情讲述。板书课题,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方法。其中声像呈示总共用时58”,在时间分配上做到了重点突出。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中,呈现方式和顺序是:动作呈示声像呈示讲述。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及“遒劲和盆景”的图片,提供学习内容的要点,同时也为识记、再现学习内容提供线索;再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积极的学习。 在“精读课文,学习方法”

24、环节中,呈现方式和顺序是:动作呈示讲述声像呈示动作呈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小组交流,集体展示。课件呈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和要点。总结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读句子谈感受的方法,为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精读课文,运用方法”环节中,呈现方式和顺序是:声像呈示讲述动作呈示。师生一起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线索,用讲述的方式 对课文进行总结,语言简洁有力,讲述的速度恰当。此环节共用时,1620”。 在“ 总结全文”、“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因课设练,拓展延伸”、 “学写生字” 环节中,呈现方式依次是声

25、像呈示讲述动作呈示。课件呈示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既考察、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又升华了学生的感情。用直白的语言对课堂进行总结,编筐收篓,恰到好处。课件出示层次性的作业,简洁明了,且尊重学生的差异。 本课堂观察量表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观察,涉及到80个观察点,比较科学和客观的呈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总体来看,教师的讲述语言精当明了,课件出示的问题关键性强,板书内容紧密配合教学目标,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 褚杰: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一节成功课的重要表现,张艳梅老师的这节课上,使用了大量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很活跃,总的来说是一个成功教学的典范。值得我们观摩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