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93485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必背古诗(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必背古诗一年级古诗备课 一年级必备古诗目录 1悯农一悯农二 2、静夜思 3、.风 4、村居 5、春晓 6、敕勒歌 7、所见 8、池上 9、清明 10、古朗月行 11、咏鹅 12、江南 1、悯农 悯农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悯农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理解古诗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珍惜粮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由读,读准字音。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指名朗读 三、精读训练 1、出示课件,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4、讲解。 四、理解诗意,练习背诵。 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5、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3、? 2、教师范读,领读。 3、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4、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二、背诵你所会背的古诗 2、静夜思 唐代诗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

4、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积累课外知识。 一、 导入 孩子们,你们会背几着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你们真棒,会背这么多首古诗。 教师问你们你知道静夜思这首诗是谁写的吗?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二、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静夜思这首诗 2、出示投影:齐读古诗: 三、诗人简介 李白,我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他写有很多有名的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四、你懂这首诗的意思吗?

5、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诗文解释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简析五、简述古诗的意思: 五、背诵古诗。 3、风 教学目标: 1、背诵风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一、复习 背诵上节课学习的静夜思 二、学习新诗 1出示: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听过吗? 诗人简介:唐代诗人李峤 2根据音节试读古诗风 3范读风 三、作品注释 三秋:晚秋,指农

6、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简析: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四、识记诗歌 4、村居 教学目标: 1、背诵村居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学习的静夜思风 二、村居 1 出示投影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3 4 跟读 自由按音节试读 作者介绍 这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风筝诗,诗如一幅美丽的通俗画春光明媚,丽日和风

7、,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简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这两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5、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

8、少。 教学目标: 1、背诵春晓这首古诗;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春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4、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回忆上几节课学过的古诗,全班齐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简介诗人孟浩然。让学生说出对孟浩然的了解。 孟浩然:唐代诗人,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他擅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解题: 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吗? 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 “春晓”

9、是什么意思? 教师过渡:春天的早晨,一定很美!快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 二、认读古诗,识记。 学生自己认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出示课件 把春晓这首诗读给同桌同学听。 指名朗读,教师纠正,需要的话教师范读。 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重点体会: 眠:睡觉。 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处处:到处。闻:听到。 啼鸟:鸟叫。 知多少:不知道 2.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3回归全诗,深化诵读,指导背诵。 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古诗,指导学生朗读的语调和停顿,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背诵。 四、课外拓展。课件展示 给古诗配幅图画,把诗中的景色,加上自己

10、的想象,一同画下来。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交流,共同分享这美丽的景色。 6、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所学春晓,集体背诵,开火车背诵。 二、学习新诗 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唱一首北朝民歌敕勒歌。 板书: 敕勒歌 北朝民歌 1、出示课件:带音节的敕勒歌,范读一遍,领读一遍, 2、安排学生自读五分钟。 3、同学们,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既然是歌,咱们就一起来

11、听一听、唱一唱,播放录音敕勒歌。 三、理解并识记古诗 1、刚才咱们读了这首民歌,也学唱了这首民歌,那么,同学们知不不知道这首民歌是哪个民族的人唱的? 2、这个敕勒族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3、在这个阴山脚下的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4、在这个辽阔的原野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5、这里说“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了草是什么样子的? 四、总结: 高大连绵的阴山脚下,以一眼望不到边的敕勒川,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圆的帐篷,笼罩着原野,朗朗的天空,辽阔的草原,风儿吹过,茂密的草丛低下头,显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多么雄壮的草原,多么美的一幅画呀!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7、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

12、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看图激趣,初读感知 示图: 谁知道这是什么呀? 图上画着谁想干什么? 有一天,清代大诗人袁枚在树林边亲眼所见这样的情景,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所见。 二、课件出示课题 1、范读 领读,生试读,齐读。 2、这是一首很有意思的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为难读的字音可以做一下小记号,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 三、简述诗意,感知大意 老师这有关于这首古诗的动画,想看吗?可要仔细看哦,说不定,你看完动画就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了。 注释:欲,想要。捕,捉。鸣,叫。 讲

13、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越,指道旁成阴的树。 四、读诗想画面,背诵 、这首诗配乐朗诵可美啦,听。 、多好听呀,请你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读读背背,待会儿我们配乐背一背 。 、扮演小牧童,边做动作边背:。 8、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 2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 幻灯出示:

14、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三、过渡导入,尊重选择 1、今天我们学习白居易的一首描写乡村儿童的诗歌池上。听录音。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幻灯出示诗句 四、熟读背诵,领悟诗情 注释: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 撑:撑船,用篙使船前进。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一道:一路。 开:分开。浮萍一道开。 简单介绍诗所表达的情景: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

15、,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蓬。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懂得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 五、巩固背诵古诗。 9、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目标: 1 2 3 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诵读古诗,想象画面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一首古诗清明 三、古诗词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

16、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四、学习古诗 1教师朗读清明 2领读 3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4、理解感悟 注解: 清明: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欲断魂:形容愁苦极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简析: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五、背诵古诗 10、古朗月行 时不小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词的意思。 2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想象画面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7、。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 2揭示课题。板书:古朗月行。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学习古诗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四、朗读理解诗句 1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2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 3教师解释“白玉”。 4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

18、上,诗中说它怎么了?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 1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 11、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诵读古诗,自主积累古诗。 2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这位新朋友的打扮和我们大家有什么不一样?

19、2、介绍诗人:他是古时候的人,他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叫-?请大家拼拼音节,看谁最先拼出他的名字?指名一人拼。 二、初读古诗 有一天,骆宾王正在河边玩,忽然他看见了-?是啊!他看见这些美丽的大白鹅,喜欢极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来夸夸大白鹅。题目就叫咏鹅咏是夸的意思,咏鹅就是- 接下来老师学着骆宾王的样子来咏鹅。师范读。 要读得好听,首先要读准词语的音。 师指导读准这些音:绿水、红掌清波、鹅、向天、白毛 师领读: 请同桌互相念念这一首诗,注意把音读准。 小朋友们读得真准,古诗光是会读,不算稀奇,还要读出诗的味道来。注意诗的停顿很重要,听老师来有味道的读诗,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为什么鹅、鹅

20、、鹅要说三个?出示停顿的地方 三、理解诗意 1、小朋友学会了有味道地读古诗,现在请你有味道地背一背这首诗。 2、谁愿意回家背给妈妈听。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进行师生对话式背诵。 看图片理解曲项的意思。 向天歌它可能会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学得真不错。请你找出后两行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这些颜色是写什么的? 4、小结:白白的毛浮在绿绿的水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多美的画面啊!难怪骆宾王要咏鹅- 四、课后延伸 像这样优美的古诗,唐代还有许多,李老师介绍一本好书给大家-唐诗三百首,请课后去读读这本书。 12、江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诗句的

21、意思, 激发学生对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采莲人的快乐, 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何田田、戏”,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采莲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江南读题。 二、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师范读江南 过渡:江南在我国的长江以南,这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我们苏州就是一座江南水城,这里的小河一条接着一条,池塘一个连着一个,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莲花就全都开了,那就更美了。 2、师领读 3、生自由读 4、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句,体会采莲之乐。 1、看插图:两个姑娘乘着小船在干什么?出示:采莲 2、采莲姑娘一边采莲,一边抬头向远处看去,看到了什么? 她们看到了怎样的莲叶? 引导学生说出:碧绿碧绿、茂盛、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大大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写出了莲叶的样子:何田田 3、在清清的池塘中,除了莲还有谁呢?。 小鱼在干什么? 三、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1齐读全诗。 2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又正确又有感情! 3指名背 四、拓展。 你还会背其他描写江南的诗句或儿歌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