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771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信息技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授课时间:16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18班学生 课程目标 1、体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能说出什么是信息,知道信息是无处不在的;能列举出信息传递与获取的方法和作用;理解为什么人们一直在创新信息传递的方式;掌握信息处理的含义和过程,深刻体会信息处理的作用及意义,深入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2、了解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方法,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掌握计算机硬件的

2、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硬件的分类,知道计算机软件的分类,软件的维护,文件的管理。了解云存储。 4、掌握WORD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会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和刊物。 5、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采用人教版发行的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其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1个课时。解读本

3、学期课程纲要;学习微机教室管理规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及网络安全规范教育,指导学生规划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的自我管理要求和预定本学期学习目标。 章单元 第三章 1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第一章 开学第一课 1计算机胡发展 2硬件分类 3计算机的硬件监测 1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章 节 内 容 课时安排 1 0.5 0.5 0.5 05 05 备注 1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常见的个人信息终端和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组成 第一章 2启动软件和输入文字 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网络浏览和网络搜索 第二章 制作电子小报和刊物 1规划设计电子小报 2编排电子小报 3设计与编排电子刊物 4综

4、合上机操作 5开源软件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1 0.5 1 1 1 1 1 2 1 2 1 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 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适应七年级学生在同学段学习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2. 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具,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益和学习效度。 3.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随堂练习。 二、实施方式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将学习目标分解在每个活动中,每个活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给学提供充足的上机实践时间,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一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力求课堂完

5、成、课堂反馈、课堂解决。每个章节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对整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三、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习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交流,主动思考分析、解决。 2. 先学后讲: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 3. 重、难点讲授:对于核心知识中的重、难点内容,典型问题,学生在练习中所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要精讲精练。 4.分层作业:针对不对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合作学习:建立4-6人组成的互助学习小组,进行组内讨论交流、

6、方法分享、互评互学,达到组内合作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6. 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查阅查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复习与总结:善于总结和归纳,以每章或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进行回顾和总2 结,梳理知识主干,构建单元的知识网络结构图,通过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对整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观察、学习交流、提问回答、课堂练习、学生质疑等途径及时反馈。 六、拓展提升 1. 根据学习内容标准,在课内可适当延伸,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激发学习热情。 2. 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学习,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

7、一、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评价分为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和达标测试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师评三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 学生上课出勤情况统计,课堂纪律表现,课堂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及时评价。 2. 作业评价: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3. 合作交流:参与小组活动的表现情况,作品展示、学科评比活动、竞赛成绩等。 4. 自主学习情况:自主学习表现和效果,疑难问题的解决态度和表现情况。 达标测试性评价由单元过关测试、期末测试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如下: 1. 单元过关测试。 2. 期末测试。 二、评价结果处理 学期末评价总分为100分,权重如下: 1. 过程性评价占30%,其中,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评分别按3:4:3的比例计算。 2. 达标测试性评价占70%,其中,单元过关测试、期末测试分别按5:5的比例进行计算。 最后两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把总分在10085分、8470分、69分以下者的综合评价依次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