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797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案例 学生起点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在小学阶段多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学习的新内容。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

2、一些数学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有理数运算的必要性与作用,具有了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 (1)7; (2)3; (3) 10; (4) 10 2.用算式表示下

3、列情境 先请同学读出右图的第一支温度计所示温度学生口答为 5,现上升15,到20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口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515=20 第二支温度计上温度为15,现下降10,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用加法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15=5你能从图中观察出15比5高多少吗?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能用算式表示吗?得:155=10这是一个小学里就已经学过的减法问题 再观察第三支温度计,它显示的温度是10,现上升15,到5处停止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表示这一情境的算式: 15=5;温度又从5下降到10,你能从图中看出哪个温度更高些吗?高多少?你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讨论后,尝试给出算式5=?

4、是15吗?这个算式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这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的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师生共同探索新知 活动内容: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计算温差,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 先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然后请23个学生发言 问题2:如何计算4呢? 先引导学生回忆: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得出:差减数=被减数 如: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它加上3等于4,同样的,要计算4就是求一个数“x

5、”,使x与3相加等于4. 即X+ =4,因为7+ =4,所以4 =7 减法 加法 -=+7 (+4)+(+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4)+(+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3 +=+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 问题3:请同学们想一想,4十?=7?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与4十=4 这时教师问:你发现这个等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示意再换几个数试一试,并请学生分组合作计算、交流: 把4换成0,1,5,得0,一,这些数减的结果与它们加的结果相同吗? 计算98,9,15一7,15,你发现了什么? 请小组代

6、表全班汇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问题4:你能够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 ab=a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活动目的: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

7、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教学要求与效果: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与意识,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他们的学习方式,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在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此处也是让学生验证前面所提的猜想的正确性,用字母把减法法则表示出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活动内容: 让学生完成课本P63的练习1,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例1,例2口答,例3题请2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例1计算 :(1)

8、 (-3)-; 0 - 7 例2计算 7.2 - (-4.8) ; (2) (-3 2 ) - 5 例3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活动目的: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渗透化归的思想:让学生归纳一些运算的规律、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补充例题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学生感受8848

9、米这个高度,培养学生的数感。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49页练习题1、2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活动目的: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我编你答 应用课件随机出题,学生抢答. 活动目的: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

10、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强调: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布置作业 习题1.6第1、2、3题中的奇数题;第4、5题中的偶数题 课后完成:习题1.6第1、2、3题中的偶数题;第4、5题中的奇数题 设计说明 本案例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使得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的形成不分离,达到结伴而行的目的。主要方法与效果有以下几点: 调动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教学中很多知识的形成要借助于数学实验来发现。 (3)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往往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他们通过对教师设置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究发现,动脑猜想、归纳、证明,从而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有理数的减法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新的发展。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