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198202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物质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撒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 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应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

2、是的科学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分组实验活动,使学社善于发现科学实验中的现象,并揭示科学本质。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从更深微观层次去认识物质本质的一节课,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以解释宏观现象。本节课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由于分子是肉眼甚至一般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一种微粒,加之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节教学有相当大的难度。故应以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和总结,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构成 难点:分子的性质

3、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物质的构成 五、教学过程 引 课 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沙雕作品吗?各种沙雕作品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由大量细小的沙粒构成。 教师: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是否也是由大量微小的粒子构成呢?引入课题物质的构成 展 开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活动一:请大家使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糖;磨碎的方糖;将蔗糖粉末溶解在水中,再观察水中的蔗糖。 问题:老师手中的这块方糖是什么构成的呢? 学生1:蔗糖小颗粒。 学生2:看到了一些小颗粒。 1 学生3:一团一团的。 教师追问:这些蔗糖小颗粒能不能分割得更小些? 学生:

4、研磨成粉末。 教师再追问:蔗糖粉末是不是最小的蔗糖颗粒? 学生:不是,将它溶解在水中。 教师:请同学们将蔗糖粉末倒入已准备好的水的烧杯中溶解,观察。 学生:看不见蔗糖颗粒了。 教师:看不见了是不是就等于消失了呢? 学生:没有,因为蔗糖水喝起来是甜的。 教师:我们用肉眼和放大镜都无法观察到说明了蔗糖在水中分散的颗粒怎么样? 学生:非常小。 教师:我们把这种极其微小的粒子叫做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微小;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热运动 教师:分子非常微小,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时候怎么办呢? 学生:用显微镜。 教师:同学们都使用

5、过光学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还不足以观察到分子,那怎么才能观察到分子呢? 学生:用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 教师:对,这种仪器叫电子显微镜,也叫扫描隧道显微镜。它的放大倍数可达到几百万倍。这张图片就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分子图片。现在同学们对分子有什么了解? 学生: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教师:播放分子的自述视频。并且用一个字来概括分子的特点。 学生:小。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分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假设你能看到分子,那你所看到的这杯水跟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的水分子。 教师:好的,那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你们所看到的水分子画出来。 活动二:

6、在白纸上画出水分子。教师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他眼中的水分子。 教师: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的好,画出的形状各异的水分子,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我发现了除形状之外的其它不同之处。 学生:有些分子和分子之间是紧挨着的,有些是有空隙的。 教师:分子之间到底有没有空隙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分子太小了,我们能否通过宏观的实验来证明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教师:借助仪器观察确实是一种好方法,可惜教室里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老师这里记录了一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他量出50mL酒精和50mL水,然后将它们混合,再用量筒测量总体=? 活动三:酒精和水混合

7、实验。 实验器材:一端封闭的细径玻璃管,已染红色的酒精溶液,针筒。 实验步骤:用针筒沿玻璃管内壁缓缓注入酒精直至注满。再用手指封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颠倒几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观察混合液的液面 原先所标液面位置。 2 学生实验现象:混合液的液面小于原先所标液面。 教师:从实验现象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教师:有没有同学能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呢?我们用黄豆代表酒精分子,芝麻代表水分子。 学生模拟实验:我们先在量筒中倒入芝麻代表水,再倒入黄豆,总体积为100mL,这就如我们刚才往水中注入酒精先是满的。现在我摇晃量筒,使芝麻和黄豆充分混合,芝麻就进入了黄豆的空隙,所以总体积就小于1

8、00mL了。 教师:既然液体中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那么气体,固体中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吗?请同学们拔掉针头,用针筒抽气,然后用手压往一端,往里推。描述实验现象,并说明了原因? 学生:能推动。说明气体中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教师:我们非常容易理解固体中分子之间也存在着空隙。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分子的第2个性质: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哪个空隙大些? 学生实验:大家再利用针筒抽出蔗糖水,往里推,有什么现象? 学生:能推一点点,而且很费力,说明了空隙大小气体大于固体。 教师:一般情况,气体液体固体,也有特例。同学们,今天老师喷了点香水,大家有没有感受到呢? 学生:闻到了。 教师:香水喷在我身上,怎么会跑

9、道你们鼻子里面呢? 学生:风吹过来等外界因素。 教师:那现在我们就排除外界因素干扰,放在一个相对密闭的容器内进行实验。播放视频: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 教师:现在我门来看两个生活中实例当桂花开时,我们的校园里总是弥漫着香气;热菜总是香气四溢,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闻到它的气味。请你们任选一个进行解答。 学生1:第一个问题是物质的扩散现象 学生2:第二种现象也是物质的扩散现象,热的时候香气四溢而冷的时候却不容易闻到,说明了物质的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教师:从宏观上看是物质的扩散现象,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的,从微观上看应该是什么现象呢? 学生:分子在不停地

10、运动。 教师:同样,液体、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呢? 教师演示实验:先来看这样一个实验:取两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用针筒分别同时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底部,一段时间后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红墨水在水中开始扩散,并且在热水中的扩散得更快。 教师:那固体物质呢?看这副图片,墙角长期堆放煤之后,墙壁变黑,而且用刀刮去外面一层,里面也是黑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说明了煤已经进入了墙壁,固体中也有扩散现象。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扩散现象的例子。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呢? 学生: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教师: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

11、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小结 教师:最后,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来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假设我们每一个人代表一个水分子,请以小组为单位,将今天所学的分子的性质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一下,其中一位同学边展示边3 解说 1、很小 板书: 构成 2、空隙 气液固 物质 分子 作业超市:从下列题目中选三题解答 1、二氧化氮由什么构成? 2、将50mL水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100mL。 3、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空隙比水中水分子的空隙要 。 4、用分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为什么? 5、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

12、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 时溶化地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 ,分子 的缘故。 6、吸烟有害健康,在房间里吸烟,房间会充满烟味,这是 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 引起的,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经过自己精心准备过的,但是还是存在实际课堂与理想课堂的差距,只能说自己的功力还远远不够。总体感觉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了解分子的一些性质,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也能建立起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例如讲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时,在课堂上运用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空隙的存在。之后又用黄豆和芝麻做模拟实验,作了进一步的补充说明,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原本抽象的知识。但是我在上课时觉得还是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我想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梯度性还不够好,导致课堂有时会出现沉闷。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