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199610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能说课稿模板(1).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能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_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_册第_课的_,教学对象是小学_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_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_知识的教学,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_重点掌握_。体现信息技术学科与_学科的整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知目标:了解_理解_掌握_ 能力

2、目标:初步学会_学会_熟练_能够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_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_才能理解和掌握 _。 教学难点:_ 难点的依据:_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分组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

3、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个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一个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本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教学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课件、图片等。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实

4、例:向学生展示_让学生感受_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 _ 功劳,你想不想也来用 _做 _?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_。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提出明确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 ,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给学生 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任务二:如果_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

5、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_ _,这是与 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_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_

6、。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_。 。 通过完成以上四个任务 ,学生基本掌握_的用法或者操作,我通过步步为营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3、实践操作,学以致用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展示评价 共同进步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5、课外延伸 作业布置 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制作 。 针对 年级的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

7、计了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6、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有利于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板书不在展示 五、反思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而且我在教学中也积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