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00264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三十六字母”清浊之我见 王义然 由唐末僧人守温首创、宋代学者补充而形成的“三十六字母”,选定三十六个反切上字代表中古时期汉字音节的声母,被称为传统的“三十六字母”。传统的“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按照康熙字典所展示的等韵图的标目,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见 溪 郡 疑 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娘 帮 滂 并 明 非 敷 奉 微 精 清 从 心 邪 照 穿 状 审 禅 影 晓 匣 喻 来 日其中“”代表全清,“”代表次清,“”代表全浊,“”代表次浊。 辞海和其他一些资料中关于“三十六字母”清浊的划分,与以上标注只是符号不同,内容完全一致。这种划分方法已有

2、一千多年,学界没有异议。但笔者认为其中存在着严重错误,且这些错误对人们正确认识汉语语音产生了一些障碍。故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论述。 一、汉字音节中的声母客观上没有清浊之分 众所周知,所有表音文字都以由字母构成的音节直接组成文字,音节又由元音和辅音构成,辅音又分清辅音和浊辅音。区分辅音清浊的基本标志,就是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凡是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都是浊辅音;凡是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都是清辅音。对所有表音文字来说,这种对辅音清浊的划分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因为1 表音文字以元音的个数划分音节,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但却可以有多个辅音。这样,在单词中,有的辅音就没有与元音相拼合的机会,只能独立发音。如英语中

3、的class,其音标为kl:s,这里的辅音k和s,都没有与元音拼合的机会,必须独立发音。在这种情况下,k和s的读音,只有气流呼出,声带并不振动,其清音特性非常明显,与浊音有根本的区别。 而汉字的创造是从表义开始的,后来人们创制的各种字母只是注音工具,不能直接构成文字。汉字音节与表音文字的音节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个音节只有一个韵母,也只有一个声母(零声母字则没有声母),发音时二者必须互相拼合,声母没有独立发音的机会。因为韵母发音时声带必须振动,所以即使人为地对声母划分了清浊,在实际应用中,清音声带不振动的特性也会完全被掩盖,清音与浊音的区别无论如何也表现不出来。事实上,象英语教学所使用的国际音标中

4、的k和s这样的音素,在汉字音节中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汉字音节中的声母没有清音,因而也就没有清浊之分。正因为如此,尽管声母清浊的划分在我国已存在了约一千年,但它一直只是一种人为形式,与汉语语音实践并不吻合。所以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不再强调声母清浊的区别。据此,笔者认为,在汉字音节中,客观上并不存在声母清与浊的区别,“三十六字母”的清浊划分,只是照搬梵语音理,却忽视了汉字音节与表音文字音节的根本区别,脱离了汉语语音的实际,不具有音韵学上的区别意义。 二、“三十六字母”清浊的划分存在根本错误 虽然在汉字音节中客观上表现不出声母清浊的区别,但表音文字辅音清浊的划分与汉字音节中的声母还是有一定对应

5、关系的。简单地说,就是辅音的清浊与声母中的送气不送气相对应。 在英语教学所使用的国际音标中,清辅音和浊辅音是成对出现2 的。在所有的教材中,讲解辅音的清浊也都是成对进行的。如英语所使用的52音标中,就有pb、td、kg、fv、sz等成对关系。之所以列示这五对辅音,是因为这五对辅音无论是使用的符号还是每个符号所代表的语音意义,与现代汉语拼音中有关的声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观察这些成对出现的符号可以清楚地看出,所有的清辅音都是声母中的送气音,所有的浊辅音都是声母中的不送气音。其实,这种形式上的对应关系是客观必然性的反映。因为所有的不送气音发音时呼出的气流很弱,如汉语拼音中的b、d、

6、g,都属于不送气音,如果声带不振动就无法发出引起听者足够听觉刺激的声音,不能正确地读出,不能实现一定的语音表达意义,所以它只能作浊音,不能作清音。反言之,所有的清辅音因为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如果没有较强的气流呼出,也无法发出引起听者足够听觉刺激的声音,不能正确地读出,不能实现一定的语音表达意义。如果真有那么一个声母,不送气,声带又不振动,那个声母恐怕就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连口耳相传的教学都难以进行,它的语音意义又怎能让人接受呢?所以,辅音清浊与声母送气不送气的对应是客观必然的。 “三十六字母”的清浊划分,清楚地告诉我们,“见、端、知、帮、精、照、影”七字的声母g、d、b、zh、z、y都是清声母,

7、“澄、奉、从、心、审、禅、匣”七字的声母ch、f、c、s、sh、ch、h都是浊声母。对照辅音清浊与声母送气不送气的对应关系,不难看出,前面的七个声母都属不送气音,都应属浊声母,后面的七个声母都是送气音,都应属清声母,“三十六字母”清浊划分恰恰把它们弄颠倒了。这说明守温在仿照梵语音理创制字母、划分字母清浊的时候,只注意了字母清浊形式上的整齐对称,并没有弄清辅音清浊划分的实质意义,以致违背了辅音清浊与汉语声母送气不送气的对应关系,出现了对应关系颠倒的根本错误。 3 三、“三十六字母”清浊的错误划分误导了世人 由于客观上汉字音节中的声母只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之分,并无清音与浊音之异,前人脱离实际,人为

8、划分声母的清浊,又颠倒了辅音清浊与声母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应关系,使人们对“三十六字母”的清浊划分感到难以理解。这一根本错误与“三十六字母”的其他缺陷掺在一起,在音韵学界引起了不少混乱。 首先,它为人们学习反切注音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现代注音方法出现之前,反切注音是汉字注音最主要的方法。学反切就要讲字母,讲字母就要论清浊,而在没有搞清字母自身缺陷和清浊划分颠倒的根本错误之前,谁也跳不出拿错误当标准的怪圈,就好像在哈哈镜里寻找自己的本来面目,再博学的教授也不可能把这些问题讲解清楚。所以本来好记易学的反切注音,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变得十分神秘,学者尚且争论不休,乡塾村儒哪敢问津。 其次,它扭曲了中

9、古语音的本来面目,使人们加深了“古韵失传”的阴影。事实上,语音演变是一个非常缓慢的渐进过程,中古语音和现代语音没有多大差别。但由于“三十六字母”本身的缺陷和清浊划分的错误,与现代语音的实际情况对不上茬,人们就认为是中古时期以后,语音发生了重大演变,破坏了古今语音的对应关系。这种“古韵失传”的观点在诸多资料中都能见到。似乎中古以后真的发生过一场“冰河期”式的语音大演变,但却没有人能够证明它的发生。 其三,它误导人们错误地认识古代语音,使古韵研究走入歧途。笔者看到,一些与语音有关的书籍,把本不存在的“古全浊声母”作为研究对象,认真寻找其演变规律。受“三十六字母”清浊划分的影响,在这些书籍中,既有不

10、送气的清音,又有不送气的浊音,可没有人能说清楚,不送气,声带又不振动,那个声母怎么读?在这些研究中,一般都把吴方言中“培、被”不分,“台、代”不分,“其、技”不分,“床、状”不分,“词、字”不分等这类把送气音4 读为不送气音的方言现象称为“古全浊声母的保留”,把其他方言区中相应字的读法称为“浊音清化”。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对吴方言这类特征的不正确的描述,是一种颠倒。实际情况是,从中古到现在,各方言区对这些字的读法,都保留着其自身特征,只不过吴方言中把送气音读为不送气音的范围,与“三十六字母”清浊颠倒错误的范围比较吻合罢了。其实,诸如“培、被”不分、“台、代”不分之类,是一类方言特征在声母上的表

11、现,这类特征表现为b、p不分,d、t不分等等,其实质是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混读。吴方言中的这类特征,本来就这么简单,而用人们臆想的含混不清的“古全浊声母”去描绘这类特征,则恰恰是越描越黑,怎么也说不清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字母”的清浊划分在音韵学界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一千多年来,专家学者们虽然都弄不清这种划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却把这种划分当作音韵学的经典,不折不扣地灌输给弟子们,使这种历史错误通过一代又一代学子得以传承。笔者惊奇地看到,虽然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并未强调声母的清浊划分,但是在众多知名学者参与审定的高等教育文科教材现代汉语课本中,却仍然引用音韵学上的字母清浊概念,把现代汉语拼音

12、中的声母分为清、浊两类,硬性规定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只有m、n、l、r四个是浊音,其余都是清音。受传统音韵学的迷惑,学界泰斗们竟然看不到现代汉语拼音中的b、d、g与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国际音标中的b、d、在发音上是完全一致的,国际音标中的b、d、是浊音,现代汉语拼音中的b、d、g又怎么可能是清音呢?现实中,b、d、g等声母的发音明明声带是振动的,相信全国的语文教师们没有一个在教学生读b、d、g时声带会不振动。出现这样的与汉语语音实践严重矛盾的研究结果,就像音韵学界的学者们在用归谬法验证传统理论是否正确时,已经推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已经充分证明了传统理论的错误,但遗憾的是学者们被神秘的传统音韵学挡

13、住了视线,连自己的直觉都不敢相信,仍然5 在竭力维护那些充满自相矛盾的传统学说。可见“三十六字母” 的清浊错误划分影响之深。 总之,笔者认为,判别表音文字辅音清浊的唯一标准是声带振动与不振动,汉字音节中的声母只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之分,并没有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差别,所以,不应该划分汉字音节声母的清与浊;“三十六字母”对声母清浊的划分,只是一种人为形式,并不反映古代语音的客观实际;“三十六字母”对声母清浊的划分,存在与送气不送气对应关系颠倒的根本错误,不能作为研究汉语语音的根据;所有以这种错误划分为依据的研究,必然会走入脱离客观实际的歧途,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传统音韵学积累了很多历史错误,建立了一些混沌概念,充满了自相矛盾,既不能正确地释古,也不能明白地喻今,迫切需要来一场洗心革面的扬弃。 英语教学所使用的国际音标的清浊对应关系 pb td kg 爆破音 fv sz 摩擦音 td tsdz trdr 破擦音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