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教育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创教育论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创教育论述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 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在20世纪末就提出“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并在学无止境报告中指出:“全球问题千头万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怎样开发人的创造能力、人的潜能、提高人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消除人类对付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差距。”“在未来挑战面前,人类已不能依靠有限的资源、能源,也难以领先历史的经验,只有抓住创造这个关键,通过创造发明,才能取得突破”。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高等学校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出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为主要目标的“三创”型(创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三创”型人才及其特征 “三创”型人才是指以学科教育为基座的,以通
2、识基础深厚,综合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强为塔身的,以富有创造、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塔尖的,复合型的、适合未来发展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华民族要想在21世纪崛起,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三创精神”和“三创能力”的人才。这是因为未来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学习,能做事,能创业,才有真正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取得新成绩的一切思想和作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思想和作为,通常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的过程,强调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而创业则多是指创办和开创某种事业,是一种将创造、创
3、新变成产业和现实的活动,强调的是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全面利用现有条件,开创新局面,辟出新天地。只有“创业”才能把创造和创新的成果发挥实效,落到实处。可见,创造、创新、创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新”的感觉,都含有“创”的成分,但“创”的程度、形态、阶段却不同。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在于再创性,而创业则在于对创造、创新东西的现实转换性,是将头脑中的思想、创意、想法变成现实中的事业的系统性的过程。创造可能是不完美的,创新却常能使其完美,创业往往能使创造、创新走向历史、社会和人间。因此创造、创新、创业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 “三创”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灵活性、
4、质疑性、新颖性、自信心、坚韧力、独立性、想象力、洞察力和严密性。主动性是指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其锐意进取,执著追求新知识。灵活性是指其思维活跃,善于变通联想,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出非凡的主张。质疑性是指不为现成的观点所约束,敢于大胆发问质疑。新颖性是指不墨守成规,敢于弃旧图新,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自信心是指坚信自己所从事事业的价值和研究能力,即使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不气馁,勇往直前直至成功。一项创造、创新或发明,一旦确定目标,必须要有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要有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就是坚韧力。独立性是指不人云亦云,不盲从,少依附,能独立观察和对待已知和未
5、知的事物。一般来说,新的观点来源于合理的想象或偶然的灵感和机遇,想象力丰富,可突发奇想,有利于揭开创造和创新的序幕,这就是人才的想象力特征。洞察力则是指对环境有敏锐的感受力,能从他人所忽视的情况或细微中观察出事物的真谛。除此而外,当抓住灵感时,还要精心推敲,深思熟虑,以求完美的结果,这就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严密性特征。 二、“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呢?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三创”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三创教育”相结合,创造教育重在实施创造性教学和培养创造性人才;创新教育重在引发创新理论及传授创新技法,培养创新品格;创业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
6、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是以行业教育为昭示,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学科、学术教育为基础,以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引导,以教师专业化与不可替代为特色和归依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此,我们提出如下“三创”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即“三创教育入门、三创教育基础课、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造实践”,简称为“三段式”。 首先是对新生进行科技引导及“三创”入门教育,使新生树立“三创”意识,感受知识经济和创新环境。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听有关“三创”教育的讲座,参观校内外发明创造竞赛的成果展览等,从而培养新生开阔的胸襟,坚定的意志,为日后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基础;其次,在
7、大二和大三阶段,即大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鼓励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并系统地学习三创教育基础课,全面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初步尝试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最后在大四阶段,这一阶段是专业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运用和实践“三创”思维,开展“三创”活动,锻炼自己的“三创”能力。 在上面的培养模式中,创业精神及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这是因为创业精神能力的培养是在知识、智力、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知识、智力、素质、能力是这一模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大一新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基础知识,知识是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和素
8、质的基础,它外显为能力,但智力是内在的,它必须借助能力才能外显出来,因而,智力和能力是两位一体的关系,一般合称为“智能”。知识和能力通过升华转化为人才的素质;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促进知识的更快获取和拓展,促进智能的更大发挥和发展,这一阶段主要在大二、大三这一阶段培养;到了大四,创业主体利用自身素质的潜能,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而经过各种能力的优化组合,使自己的创造力也相应地得到提升,最后经过思维力和创造力的结合,就形成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创业型人才。 三、“三创”型人才培养措施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特别是具有创造、创新、创
9、业精神和能力的“三创”型人才。为此必须在大学中大力推进“三创教育”,使广大教师树立“三创教育”理念,并将“三创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办学思想。综观许多学校开展“三创”型人才培养活动的做法,归纳起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调整办学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改变单一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模式和简单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的“三中心”教育制度,调动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高校围绕“创”字来确立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推进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创造与创新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全面提高
10、教师素质,着力建设一支德才双馨、乐于教学、精于教学的师资队伍。这是推进“三创教育”和培养“三创”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三创”精神和能力,要学会批判继承,敢于标新立异,不断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运用启发式、研讨式和参与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智力觉醒,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等。 3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教学主体。这就要求,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其次要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鼓励学生按照个性
11、发展;第三,要开展创造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技能;第四,要鼓励学生创新和冒尖,施行“创新学分制”;第五,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能力。这是推进“三创教育”和培养“三创”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高校中凡具备条件的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都采取向学生开放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设置开发性的综合实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办法。而且特别注重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训练作用,题目大多选自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应用问题,由学生拟订方案、实验研究、撰写报告(论文),使学生在全过程经受严格训练,培养其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办创业
12、园或科技园。“三创”活动的主旨是鼓励毕业生的社会创业,使创业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和追求。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寻找一个创业的支点,支撑起学生感性体验和理性把握创业的活动。创办创业园或科技园是我国高校最典型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基本做法就是把社会资源引入创业园中,创业园将科技工作者和学生吸引入园从事科研活动,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商业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 高校必须树立“三创”型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改革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整合办学思想和办学体系,建立一支适应“三创”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把学生导向适应“三创”教育的教育、教学、学习生活,加强实践和开创性教学环节,开设“三创”教育系列课程,倡导参与式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形成“三创”型人才教育实践群体。这是培养国家所用、社会所需人才的最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