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0308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科学经验论文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经验论文 科学知识来源于自然也应用其探究自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的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然而,在我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都是学生安安静静的座在教室里接受老师的“传教”,现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实验室的建设,老师们又把科学课搬进了实验

2、室,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尽管这样学生也会被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所束缚,把学生拘泥于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科学的趣味与作用,无法体验到科学的魅力。为此,笔者认为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注重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这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 “科学大教材”中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学的乐趣。 一、走出教室,激发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出教室,自己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

3、,让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学习科学的素养。 学生都喜欢玩镜子反射的游戏,但他们平时玩的时候可能没有去注意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这一课时,我就让他们尽情地玩,让他们把太阳光照到不同的地方,再把镜子换成别的材料来反射,在和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点拨,让他们从玩的过程中去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光和影一课时,这课是以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为重点内容的,虽然他们对影子并不陌生,但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如果在室内讲,无论怎么讲学生也不会明白。因此,我把这次课安排在课外进行。首先,我在室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

4、务让学生在玩过之后写一个以我了解了影子为题的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你走到什么地方开始发现自己的影子了?为什么在这儿会有影子?影子在什么方向?影子方向会改变吗?怎样才能改变影子的方向呢?你会变化自己的影子吗?你能踩到别人的影子吗?带着这些任务,学生来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你踩踩我的影子,我踩踩你的影子,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学生之间还不时地交流。他们玩累了,就回到教室拿出自己的笔,完成了报告。像这样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当中,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二、走出教室,探究自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

5、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探究学习时,实验室中能给学生提供的探究材料是单一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经过“加工”和“处理”过的,学生从中能获得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获得更多、更广、更丰富的科学知识,我们老师眼光要放远一点,步子要迈大一点,把手放开一点,大胆让学生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在大自然中有更多更广的、原滋原味的、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这些都是学校实验室所不能代替的,学生从大自然课堂中获取的知识也是课本所不能比拟的。文学家卡尔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就

6、是因为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直到掌握为此。作为小学科学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种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充分表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科学来源于自然,自然中也孕集着科学,在大自然中有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单凭实验室里面的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会把书本和现实生活脱节,久而久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也失去兴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自然,探究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

7、材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时,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他们对蚂蚁很熟悉,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会把“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实验室”,学生在大自然这个“实验室”中更会全身投入,更会细心观察,更能积极动手、潜心思考。真正实现了“兴趣、知识、生活、能力、社会”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的协调发展。 小学科学每一课的内容都与社会与自然密切相关,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课堂,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同时又张显了学生的品质和个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科学课堂回归自然,让孩子与大自然进行对话,让每一堂科学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在科学中成长,放飞科学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