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辩.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1263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小儿辩日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两小儿辩日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两小儿辩日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两小儿辩日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两小儿辩日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小儿辩日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辩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文言文两则 课型 精读 第几课时 两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教学重点与 难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能理解古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 手段

2、 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我通过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本文的学习,适当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古文名句,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一、激趣导入: 1示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 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

3、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

4、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5、出示挂图: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各有什么表现? 二、读通课文,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注释逐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对理解有难度、有困难的字、词、句做上标记。生自学。 2、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生齐读

5、句子 指名简介孟子 观图回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 学生行为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解题:学弈什么意思?(围旗,下围棋):学习下围棋 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奕秋是个怎样的人?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弈者(的人)也。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者: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作者是写作的人,像这样的还有吗?) 这两个人是怎样学的?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虽然)听之(指

6、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引)弓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天鹅)。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他们一起学棋的结果呢? 虽与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学,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行为 生:奕:围旗,下围棋。学奕:学习下围棋 指名读句子: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指名回答:“弈秋,全国善于下旗的人。” 指名读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指名回答:“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专心致志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出示:为其是智弗

7、若与? 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出示问题: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你给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 2、生准备后讲。 3、这里老师也准备了几则文言文,请同学们读一读。(示文言文) 学生行为 的人在一起学习,但不如专心学习的人啊。” 生:不是 生交流 生接读: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援: 俱 然: 当堂 达标 检测 二、写出“之

8、”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态度决定成败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作业设计 一、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二、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

9、不如前一个人? 三、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 告诉我们。 教学后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二、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

10、时间: 年 2 月 19 日 课题 两小儿辩日 课型 精读 第几课时 一课时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教学重点: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

11、此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

12、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课后扩展练习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2、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初读整体感知 、解题 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

13、试着复述课文。 、解析课文。 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生: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 指名分别范读。 生: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初出 日中 小儿甲: 近 远 小儿乙:远 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一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对太阳离人远近的看法。 师:对太阳离人是远还是近这一问题,两小儿的看法截然生默读课文相反,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两小儿对太阳离

14、人是远还是画出相关语近的看法各是什么?请用“”画出有关语句。 句。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出示句子: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齐读句子 师: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先 练习说一说,然后再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对这段话的理解,知道了第一个小孩的看法是 板书:日始近日中远。第二个孩子的看法是 板书:日始远日中近。 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他俩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的态度。 生用肯定的语气读。其他同学听看他们读得怎样? 生读完后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3、二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理由。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15、 学生行为 师:太阳是远是近,两小儿各有不同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呢?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那么大家根据注释说一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六人一小组先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第一个小孩认为日始近,日中远的理由是 板书:近大远小。谁能说说你对第二句话的理解? 师:这也就是说这个孩子说日始远,日中近的理由是 板书:近热远凉。 师:两小儿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是的,这两个孩子从视觉和触觉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所以各持己见,那么怎样才能把他们互不相让的态度读出来呢? 同桌分角色互相练习读一读这两段话。 师:谁能为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读得怎么样? 4、

16、三读课文,了解孔子不能为他们裁决的原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语句。 同桌互读 师:正当两小儿两峰对峙,争辩不下时,正好孔子向东游历到此,就请圣人孔子裁决,孔子为他们裁决了吗? 齐读最后一自然板书:孔子不能决 师:孔子为什么不能裁决呢? 段。 师:许多自然现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些普通的科学常识, 但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是难以解开的谜,所以孔子“不能决”齐读最后一句“谁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孔子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所以两个小说汝多知乎?” 孩都笑着说 师:谁能利用注释给大家说说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五、师生利用资料共同探究。 师:孔子不能裁决的问题,我

17、们能不能来帮他裁决呢?大家说说这两个小孩说得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师:哪个小组能利用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用科学知识来告 诉第一个小儿错在什么地方。 师:谁能告诉另外一小儿错在哪里? 师:大家比孔子懂得都多,真了不起。课文我们学完了,谁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注意观察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人物的神情、动作,在说时还可以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师:下面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其他同学做导演。认真 看演员表演得怎么样,并及时给予指导。好,老师演孔子。 六、谈启发,受教育。 师:如果你是孔子,当你看到两个孩子在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时,你会怎么想呢? 师:是的,虽然两小儿的认识都只凭自己的

18、感觉,并不正确,但是他们肯动脑筋探究事物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谁还愿意说? 师:对孔子的回答,你们又怎么想? 七、总结课文。 师:这个生动的民间故事采用“问答式”的方式,先讲了孔子碰见两小儿辩斗,接着讲辩斗的是什么问题,然后讲各自的理由,最后讲孔子不能决。手法简练而传神,并巧用比喻,从而把抽象的自然现象讲的生动具体,是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典范之作。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及日中则如盘盂 孰为汝多知乎 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 ,相传为战国时 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

19、近 去: 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问其故 故: 孰为汝多知乎 汝: 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 为: 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孔子不能决也 决: 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问其故 其: 而日中时远也 而: 孰为汝多知乎 孰: 及日中则如盘盂 则: 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孰为汝多知乎!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初出 日中 近 远 远 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作业设计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及日中则如盘盂 孰为汝多知乎 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 ,相传为战国时 所撰。 3联

20、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问其故 故: 孰为汝多知乎 汝: 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 为: 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 孔子不能决也 决: 教学后记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我总认为文言文深奥难懂,学生自己几乎不能自主学习,所以我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大多采用串讲的方式。一字一句,手把手的把字词翻译教给学生,希望通过这样能解决学生课文中存在的疑惑,从来不敢有所怠慢。但我发现,无论我怎样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都很难提高。 为了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我从多方面去精心构思,最后决定摒弃串讲的模式,贯彻课改精神,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就是相信学生

21、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自主学习,充当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效果还算不错,得到不少听课老师的认同和赞赏,学生自我感觉也相当好。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文言文两则 课型 精读 第几课时 两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正确读写:弈秋、教诲、俱学、弗若、曰、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对照注释,掌握生字词,弄清句意。 教学重点与 难点 2

2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个人的不同表现。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能能理解古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与 手段 教法:范读领读、点拨教学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我通过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本文的学习,适当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古文名句,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二、激趣导入: 1示

23、常见文言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 新。”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表达能力等都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弈这篇文言文。 2、师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吧!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吆喝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很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

24、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5、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着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5、出示挂图:仔细看图,他们在干什么?三个各有什么表现? 三、读通课文,体会中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对照注释逐字,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逐句了解文章的意思。对理解有难度、有困难的字、词、句做上标记。生自学。 2

25、、总结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3、谁再来将整篇课文读一读。 4、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生齐读句子 指名简介孟子 观图回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 学生行为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解题:学弈什么意思?(围旗,下围棋):学习下围棋 看注释是帮我们学懂古文的一种好方法。谁能单讲这个弈字(生答),汉字中有一个字和弈字特别象,谁知道这个字? 奕秋是个怎样的人? 奕秋(人名,因善于下旗,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弈者(的人)也。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者:的人,如读者是读书的人,作者是写作的人,像这样的还有吗?) 这两个人是怎样学的

26、? 使(让)弈秋诲(教导)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惟(只)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人虽(虽然)听之(指弈秋的教导),一心以为有鸿鹄(天鹅)将至,思援(拉,引)弓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而射之(天鹅)。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他们一起学棋的结果呢? 虽与之(他,指前一个人。)俱(一起)学,弗若(不如)之矣(了)。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行为 生:奕:围旗,下围棋。学奕:学习下围棋 指名读句子: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指名回答:“弈秋,全国善于下旗的人。” 指名读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

27、弓缴而射之。” 指名回答:“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个人虽然与那个专心致志 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行为 出示:为其是智弗若与? 学习的结果不同是智力的问题吗?既然不是智力的差异,那为什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出示问题: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从中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你给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讲成故事吗? 2、生准备后讲。 3、这里老师也准备了几则文言文,请同学们读一读。(示文言文) 学生行为 的人在一起学习,但不如专心学习的人啊。” 生:不是 生交流 生接读: 课时达标

28、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一、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援: 俱 然: 当堂 达标 检测 二、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四、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告诉我们。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成功) 态度决定成败 一人 三心二意(失败) 作业设计 一、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29、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二、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三、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一个, 告诉我们。 教学后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在引导学生喜欢学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值得以后继续尝试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我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读顺、读懂文言文,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韵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二、本节课围绕着“读、译、悟、背”四个环节教学,这几个环节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思路非常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