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1388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兽医复习重点摘要资料一、表里 表里辨别病变部位深浅、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表证皮毛、肌腠、经络在外 外邪犯表,初起,病轻 里证五脏六腑在内 脏腑受病,深入,较重 1、表证 表证是体表受邪引起病证的概括。 原因: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正虚卫气不固 证候: 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为主证。 表寒证: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口不渴,无汗或有汗。舌苔薄白,脉浮。 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头痛,咽喉痛,咳嗽,口渴。舌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表虚证:恶寒,自汗,苔白,舌淡,脉浮缓。 治则:发汗解表。 表寒证:辛温发汗麻黄汤 表热证:辛凉发汗银翘散 表虚证:益

2、气止汗 玉屏风散 2、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原因:病邪由表入里;外邪直犯脏腑;情志内伤、劳倦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直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证候 里证主要是脏腑的证候,分别在脏腑辨证等讲述。 二、寒 热 寒与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阳偏盛 实热证-寒凉药;阴不足 虚热证-清补药;阴偏盛 实寒证-温热药阳不足;虚寒证-温补药 1、寒证 原因 多因机体受到寒邪的侵袭,或由于机体阳气不足所引起。 证候 不发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迟等。 2、热证 原因 多因

3、机体受到热邪的侵袭,或由于机体阴不足而虚火内生所致。 证候 发热,面红,口渴而喜冷饮,烦躁,小便短赤,或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等。 寒证与热证,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三、 虚实 虚与实,是指机体正气与病邪进行交争的过程中,双方力量消长变化关系的反映。 邪气盛则实,病邪强盛而正气不虚的病证多为实证-实则泻之 精气夺则虚,正气衰弱的情况下生病多为虚证-虚则补之 1、虚证 虚证则不论病邪强盛与否,关键是机体正气处于衰弱的情况下,临床表现出一些“不足”的症状。 证候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无力,语声低微,心悸气短,自汗或盗汗,胸腹胀满时减,疼痛喜按。舌质胖嫩,少苔,

4、脉细弱无力等。 1、血虚证 证候 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 治疗 养血补心 2、气虚证 证候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加重,舌淡,脉虚无力。 治疗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证: 证候:食少纳呆 口淡无味 腹胀便溏消瘦 四肢倦怠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舌淡苔白 脉弱 治疗:健脾益气 3、阴虚证 证候 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滋阴补肾 肝肾阴虚: 证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潮热,颧红,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5、治疗:滋补肝肾 4、阳虚证 原因失血、耗血;血液的生化来源不足;慢性病影响等等 证候畏寒肢冷,身倦乏力,气短,口淡不渴,或喜热饮,面白,精神萎糜,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脉沉迟无力。 治疗温阳补气 、实证 实证不仅病邪强盛,而且正气未衰(尤其初病阶段),能积极抵抗病邪,表现出一些亢奋的症状。 例如高热,胸腹胀满疼痛拒按,脉有力等,是正邪相互交争比较激烈的反映。 临床表现:精神烦躁,肢体躁动,声高气粗,胸腹胀满疼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脉有力等。 肺热咳喘证: 证候:咳喘 呼吸气促 甚则鼻翼煽动咳痰黄稠 甚痰中带血或脓血腥臭高热 烦渴 胸痛 尿黄 便秘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6、治疗:清热宣肺平喘 在临床上虚实夹杂证。 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形体消瘦,呼吸气短,自汗,脉弱无力,是虚证的表现。偶感外邪,则出现发热、咳喘气急、咯痰粘稠而色黄,苔腻等,出现了虚实夹杂的病证。 要求分清虚实的主次与缓急,采用先攻邪后补虚,或攻邪与补虚兼施的治法。 四、阳阴 阴与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因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都是疾病发生的过程中,临床上表现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现象。这些矛盾现象,中医就用阴阳属性加以概括。 表证、热证和实证都可划为阳证的范畴; 里证、寒证和虚证都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 、阴证与阳证 1. 阴证 指虚寒证而言。 病机:是阳气虚衰所致。 证候:面色苍白或暗淡,畏寒肢冷,

7、倦怠无力,腹痛喜按,小便频数,大便溏薄。舌质胖嫩,苔薄白,脉迟无力等。 治宜:温补阳气为主。 2. 阳证 指实热证而言 病机:是热邪炽盛所致。 证候:面色红赤,壮热,口渴喜冷饮,腹胀满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有力等。 治宜:清热泻火、解毒为主。 、亡阴与亡阳 阴液不足为阴虚,阴液暴脱为亡阴;热象 阳气不足为阳虚,阳气暴脱为亡阳;寒象 证候之间的关系 关系-1 1联系 联系一起反映症状 表 寒、热、虚、实 里 寒、热、虚、实 2转化 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外感风寒入里化热 由里出表 麻疹发热皮肤透疹 寒热转化 寒化热 感冒肺炎 热转寒 热病后期阳虚 虚实转化 实转虚 结症

8、体虚 虚化实 脾虚伤食 关系-2 1错杂 寒热错杂 表寒里热 夏天体表着凉,出现重感冒; 大青龙汤 表热里寒 脾胃有寒+外感风热; 五积散 上寒下热 胃寒+肾膀胱有热; 上热下寒 心有热脾胃有寒;黄连汤 虚实错杂 表虚里实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表实里虚 表寒+脾胃虚弱 上盛下虚 心肺实证+脾肾虚 苏子降气汤 上虚下实 肺虚喘+脾胃消化不良 本虚表实 便秘兼气血虚 黄龙汤 治疗原则:攻补。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 先攻后补 主要适用于病邪亢盛,急需祛邪,或正气虽虚但尚未严重到不耐攻伐的病证,特别是正气虚的原因是由于病邪存在所直接引起者,则更应先攻后补 先补后攻 主要适用于病邪虽盛,但正气虚

9、损已严重到阳衰或阴竭的程度,由于正气已不能耐受攻伐,故应先补后攻。 攻补兼施 扶正与祛邪同时应用,主要适用于正气虚而邪实的病证。 2.真假 寒热真假 真寒假热 真热假寒 心与小肠病证 1.实证 心火上炎 表现:舌尖红,苔黄,口舌生疮,脉数 治则:清心泻火,内外兼治 方药:洗心散、青黛散 心热移于小肠 表现:身热不安,口舌生疮,尿短赤,尿痛,尿淋或尿血 治则:清热利水,导热下行 方药:导赤散 火犯阳络 表现:内经: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治则:清热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黄连解毒汤 热扰心神 表现:高热、神昏,舌红绛,脉细数 治则:清热安神 方药:加味黄连解毒汤 痰迷心窍 表现:或阳狂;或阴

10、痹 现代研究:心有眼儿,痰堵塞了大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即感官与外界事物的联系。 治则:化痰开窍,镇惊安神 方药:朱砂散 天麻散 安宫牛黄丸 (6) 小肠中寒 表现:口色青白,口流清涎,脉象沉迟,肠鸣腹痛,粪便稀薄。 治则:理气散寒,活血止痛 方药:橘皮散 2.虚证 心气虚 表现:倦怠无力,气短,舌淡,脉虚或结代 治则:补益心气 方药:炙甘草汤 炙甘草、大枣、人参-补心气、养心血 阿胶、生地、麦冬、麻仁-滋阴 生姜、桂枝-振心阳 心血虚 表现:心悸、躁动,舌色淡白,脉细弱 治则:补益心血 方药: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脾胃病辨证 1. 虚证 脾气虚 脾不健运 表现:食欲减少,体瘦毛焦,四肢无力,舌淡

11、,脉虚。 治则:益气健脾 方药: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 脾虚下陷 表现:弛缓下垂,滑脱不禁 治则:益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同时具有甘温除热的功效。 人上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脾不统血 表现:便血或其他慢性出血,并见脾气虚的一般症状 治则:补脾摄血 方药:归脾汤 脾阳虚 表现:脾气虚兼有形寒肢冷、口色淡、脉沉迟等寒象。 治则:温中健脾 胃寒方药:理中汤 苍术:湿证 白术:虚证 胃阴虚 表现:食欲减少,低热,舌红口干,脉细数;下及大肠则粪便干燥。 治则:滋养胃阴 方药:益胃汤,加理气消导药; 养胃舒 2.实证 胃肠实热 表现:食欲减少,舌红口干,口臭,苔黄厚,脉洪数,尿短赤。 治则:清泻胃热

12、 方药:白虎汤;泻黄散 注意:口唇溃烂,牙龈肿痛为胃火上炎,治宜清胃散。舌溃烂是主心火上炎。洗心散、青黛散、冰硼散 证见粪便干燥为胃肠燥热,治宜泻热通肠。大承气汤或三白散【芒硝、石膏、滑石】 证见泻痢腥臭,或便脓血者,为胃肠湿热;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郁金散。 (2)胃肠阻滞 胃肠食滞 表现:食欲不振,腹满,苔厚,粪便稀软酸臭。 治则:消食导滞 方药:曲麦散、保和丸;攻补兼施,四君三消散 胃肠阻塞 表现:粪便不行,腹胀,腹痛。 治则:破结通肠。 方药:大承气汤或谷道入手破结。 湿困脾土 表现:食欲减少,粪便糖稀,舌苔白腻。 治则:温中化湿。 方药:平胃散;胃苓汤 注意:人比较常见,贪吃冷的食品损伤

13、脾胃。 (4)寒中胃肠 胃寒食少 表现:食欲减少,舌色淡白,口津滑利,流清涎,脉沉迟。 治则:温胃散寒 方药:良附丸、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温胃舒 肚腹冷痛 表现:鼻寒耳冷,口色青淡,腹痛,肠鸣如雷。 治则: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三圣散;橘皮散 冷肠泄泻 表现:泻粪清稀,肠鸣如雷,口色淡白 治则:暖肠利水 方药:胃苓散一般不用莨菪、牵牛子,加暖肠的药物如干姜、肉桂。 五苓散 3.脾胃病辨证要点 脾病多虚,多湿,多降,治宜补,宜燥,宜升。 胃病多实,多燥,多升,治宜泻,宜润,宜降。 肺大肠病辨证 1实证 风寒束肺 表现:风寒侵犯肌表皮毛,致机体表面的气门闭合。发热恶寒,咳嗽,喷鼻,流清涕,苔薄

14、白,脉浮紧。 治则: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三拗汤 风热犯肺 表现:外感风热,影响肺的宣降。身热,咳嗽,气喘,鼻液粘稠,舌红口干,脉浮数或洪大。 治则:清宣肺热 方药: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 肺热壅盛 肺热喘 表现:发热,气喘,张口呼吸,呼出气热 治则:清肺平喘 方药:清肺散P313;消黄散P311 肺壅鼻脓 表现:咳嗽,鼻脓黄稠 治则:清肺泻火 方药:百合散P326 燥热伤肺 表现:口干舌燥,干咳不爽,口色红,脉浮细数。 治则:清热润肺 方药:桑杏汤;清燥救肺汤P326 痰浊阻肺 表现:咳嗽气喘,鼻脓量多白滑,舌苔白腻,脉多滑 治则:燥湿化痰 方药:二陈汤P323 一、伤风感冒 风寒感

15、冒用二陈汤加紫苏、生姜、杏仁、前胡、桔梗、枳壳等 二、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常见胸闷不适,咳嗽频繁,痰液黏稠,食欲减退,舌苔白腻,脉濡滑,辨证属于脾虚湿盛、痰浊内停者,可用二陈汤加白术、苍术、薏苡仁、杏仁、枳壳、款冬花、桔梗、前胡等药化痰止咳、健脾燥湿。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本病属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内停者,症见胃脘痞闷而痛,恶心烦满,时吐酸水,脉滑或沉迟,用二陈汤加木香、砂仁、海螵蛸等祛湿化痰、安胃止痛;若脾胃阳虚,宜温中健脾、理气燥湿,以二陈汤加党参、白术、干姜、吴茱萸等温补脾阳、散寒止痛。 四、癫痫 癫痫乃因脾湿过盛,聚为痰涎,随风上逆,蒙蔽心窍,可用二陈汤加菖蒲、远志、郁金、

16、枳壳燥湿化痰、开郁理气,加天麻、僵蚕、南星、全虫定痫熄风。 2.虚证 肺气虚 表现:咳嗽无力,昼轻夜重;呼吸气喘,动则加剧,严重时伸头鼻咋,舌色淡,脉虚 治则:补益肺气 方药:保元汤;理肺散 肺阴虚 表现:干咳无力,舌红口干,无苔,脉细数,低热、盗汗 治则:滋养肺阴 方药:百合固金汤 3.肺病证治要点 肺为娇脏,肺既不耐寒又不耐热,治疗时既不耐受苦寒药又不耐受燥热药。 (2)肺病多燥热,实证多为燥热过盛,虚症多为阴津耗伤;寒症在动物上很少见。 (3)方药多选用轻清之品。 轻:宣散轻扬方药,如麻黄,麻黄汤、银翘散等。 清:滋润清肃的方药,如紫菀、款冬花,止嗽散等。 如有虚痨内伤,选用补益之药方,

17、如百合、麦冬、人参、黄芪,百合固金汤。 肝胆病辨证 1 肝火上炎 肝经风热 表现:眼胞翻肿,淤红,羞明流泪,口色红,脉弦数 治则:散风清热,平肝明目 方药:防风散 2 肝风内动 热极生风 表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红口干,脉弦数 治则:清热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钩藤竹茹汤加桃红四物汤治疗瘀血性头痛 血虚生风 表现:四肢抽搐,体弱,舌淡,脉虚 治则:滋补肝血 方药:四物汤;八珍汤 阴虚阳亢 表现:四肢抽搐,舌绛,苔少,脉细数 治则:育阴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丸 3.肝胆湿热 表现:身黄、目黄、尿黄或短赤,发热,口色红而黄染,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4肝病证

18、治要点 (1) 肝体阴而用阳 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 主疏泻,内寂相火,为风木之脏,容易动风化火。 主筋,有病则失濡养,出现抽搐痉挛。 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偏动偏热,故其用为阳,因此病变表现升发功能太过。 (2)肝肾同治 同居下焦,具相火,相火寓于肾水,依赖精血保养。 肾水不足,阴虚不能敛阳,造成肝阳上亢,治宜滋阴潜阳,故肝肾同治。 肾和膀胱病辨证论治 肾中精气包括: 肾阴-肾本脏的阴液,是机体阴液的根本,能加强全身之阴。有促进机体的滋养、濡润、成形和制约阳热 的功能。 肾阳-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是机体阳气的根本,能促进全身之阳。有促进机体的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 肾病证治要点 肾主封

19、藏,其证多虚。 藏精,肾精自当添养而不可耗泻。肾精足,五脏荣,肾精亏,五脏衰,故多为虚证。肾一般无表证和实证,热多为 肾阴虚,寒为肾阳虚之变。 培其不足,不可乏其有余。 肾藏精,证多虚,古治宜培补,不可乏泻。肾阴虚,忌辛燥、苦寒,宜甘润壮水之剂,以补阴配阳,即“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肾阳虚,忌凉润、辛散,宜甘温益气,以补阳配阴,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肾位于腰,主腰痛。肾虚、寒湿、湿热、淤血腰痛也常用补肾药。 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肺火热 表现:心热“舌红口干,尿短赤”;肺热“咳嗽,气促喘粗,或鼻流脓涕”;脉洪大。 治则:清心润肺 方药:白芷散 凉膈散 膈肌痉挛 2、脾肺两虚 表现:口色淡白,

20、脉象无力;脾虚“食欲减少、体瘦毛焦、粪便稀薄”;肺虚“虚咳无力、喘息气短、或鼻流脓涕” 治则:补脾益肺 脾为母,肺为子,母病及子,子病犯母;虚则补其母 方药: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3、肝脾不和 肝气郁结,影响脾的功能,脾不运化。动物多因捕捉、捆绑、失群、离子、惊恐引起。 表现:燥闹不安,食欲减少,肠鸣腹泻,口色稍红而干,脉弦数。 治则:抑肝扶脾 方药:逍遥散 白术芍药散 4、脾肾阳虚 肾虚不能温养脾阳,致脾阳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之精以充养肾,导致肾阳虚。 表现:食欲减退,体质瘦弱,形寒肢冷,久泻不止,口色淡白,脉细弱,有时四肢浮肿。 治则:温不脾肾 方药:理中汤、参苓白术散 四神丸水肿者,用实脾饮;真武汤 5、肺肾阴虚 久咳耗伤肺阴,阴液不足,进而耗损肾阴,造成肺肾阴虚。 表现:久咳无力、气喘、体质瘦弱,腰腿无力,虚热,口色红,舌无苔,脉象细数。 治则:滋补肺肾 方药:脉味地黄汤、百合固金汤 6、肝肾阴虚 肝肾同源,阴虚则阳亢,故肝肾阴虚的病理现象是阴亏和阳亢。 表现:阴虚精血不足,则筋骨痿弱,肢体无力;虚火上扰则口干咽燥,目暗睛昏;阴虚内热,则盗汗,滑精, 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或益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一贯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