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6357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 第一章:先秦 1、尚书.尧典是上古流传下来的书,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资料。“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志”本义指志向,但笼统的说它指人们的主观方面,包括思想感情在内。所谓“诗言志”是要求诗人在在有了对现实的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以抒情的笔触,反映激动过他的现实。 2、“思无邪”出自诗经,是孔子对诗经内容的概括,所谓“思无邪”就是“思想纯正”。“思无邪”,具体的说就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淫”、“不伤”即是要求“约之以礼”,做到“中和”。孔子强调文学形式和内容并重的观点是:“文质彬彬”。“辞达而已矣”是孔子对文学语言提出的标准

2、。 3、“兴、观、群、怨”体现了孔子很重视文艺的社会作用。“可以兴”,说明诗歌可以感动人、鼓舞人,具有艺术感染作用;“可以观”,说明诗歌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具有认识作用;“可以群”,说明诗歌可以交流思想感情,使人们互相切磋,达到团结的目的;艺术文学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可以怨”,说明诗歌可以“怨刺上政”,对时事政治发表批评意见。 4、“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 5、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 6、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 7、墨子反对艺术提倡非乐。主张文学的实用依据是是“三表”,“何为三表?”“一:本之于古者圣王

3、之事,二: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三: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名之利”。“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之法。他所说的“言”指广义的“文学”与“言谈”。 8、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非乐篇中。 9、荀子曾在解弊中批评墨子“弊于用而不知文”。 10、墨子的“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1、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他的观点是: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说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是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并非语言所能表达的。 12、关于庄子“言意”关系的理论是:。 13、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4、14、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庄子较深的影响) 第二章:两汉 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发愤著书说) 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卫宏) 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 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毛诗序

5、的中心内容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关雎是表现“后妃之德”的诗篇。 7、毛诗序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结果。它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8、唐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宋欧阳修提出的“诗穷而后工”,都是对“发愤著书”说观点的继承和发展。 9、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论衡主要是在哲学上阐述他的进步主张。如艺增、 1 超奇、自纪,都是他在文学方面的见解。王充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这种文风,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疾虚妄”、“归实诚”的主张,对“虚妄”

6、的文风进行了批判。 10、王充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11、汉赋所表达的内容: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二是宣上德,尽忠孝。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最早提出文人相亲,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他指出自古文人相轻,原因是“善于自见”。 2、曹丕提出用“审自以度人”的原则,克服“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毛病,这就是他作典论论文的主旨。 3、“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典论论文 4、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曹丕) 5、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曹丕和陆机) 6、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陆机的文赋 7、陆机文赋说:其会

7、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这里的会意是指(具体构思) 8、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文心雕龙) 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12、文心雕龙神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驿词”“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授于思,

8、言授于意” 13、刘勰指出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想象可以飞越千载,任意翱翔。思维活动一定要寂静地,专注的,聚精会神的进行,让自己的想象,上接千载,视通万里,眉眼之间,浮现着风云变化的种种景色。主观的想象不能离开客观的事物。 14、刘勰对作家的要求:一“积学”,不断积累知识;二“酌理”,不断增长才干;三“研阅”,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四“怿辞”,逐渐掌握运用文辞的技能。 15、文心雕龙情采“情”指思想感情,即文章的本质。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采”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 16、刘勰指出诗人与辞人创作态度的不同,诗人以真实感情为基础,内容饱满,真切动人,在形

9、式方面,能量体裁衣,修短适度,能够“要约而写真”。辞人为要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不惜生造感情,令人生厌,由于本末倒置,遗真逐伪,文章必然“淫丽而泛滥”。 17、文心雕龙物色“物色”是客观事物,是创作的客体。 18、文心雕龙知音“知音”本指善于欣赏音乐,这里借指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19、“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等出自文心雕龙知音。 20、文心雕龙序志“文心”指作文之用心,包括作文的纲领、方法,体裁和文学批评。“雕龙”指作文如雕刻龙纹一般,以此来比喻作文的精细和要讲究文采。 21、阐述文心雕龙一书的大致内容及其体例:一阐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

10、的基本观点;二论述文学的体裁问题;三创作问题;四批评问题;五:最后在序志篇里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统领各篇。 2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2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诗品) 2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直寻 ) 2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26、钟嵘提倡“建安风力”;主张诗的自然美,强调诗的形象性,提出“赋、比、兴”的兼顾运用。反对形式主义的诗风,抨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哲理诗。 27、“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为钟嵘所言,即“滋味说”对诗歌艺术美的强调。

11、 2 28、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是选文的标准。 第四章:唐宋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 2、提出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主张的是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3、陈子昂的修竹篇序,表现了他关于诗歌复古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复古,具体地说,就是恢复“正始之音”。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4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是陈子昂对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5、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徒具华丽词藻而匮乏深微的情志寄托的批判。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判,从另

12、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7、陈子昂受到皎然“复多而变少”的批评的原因是:他执着于超越六朝而恢复古道,故重于因袭而缺乏创新。 8、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最早的论诗绝句,它属于。杜甫对南朝庾信的评价是“凌云健笔意纵横”。对初唐四杰的评价是:“王杨卢骆当时体,劣于汉魏尽风骚”。 9、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诗式 10、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皎然。 11、皎然指出诗是“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 12、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

13、基人。 睹文字”。 14、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该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5、“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16、白居易对南朝文学的评价是“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对李、杜的评价是“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杜甫的三吏”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7、白居易关于诗的最高标准是“六义”,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按照这个标准,文学应为时政而作,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除此之外,吟咏性情之作皆不足道。他认为值得称道者,不过陈、

14、鲍、李、杜四人。 18、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 19、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20、韩愈对散文的艺术形式相当重视,他认为“辞不足不可以成为文”。 21、司空图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品,描述了诗的二十四种艺术风格。司空图说:“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难就难在品味,因此他说:“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22、司空图论“味”,是对钟嵘以来的诗歌艺术境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司空图要求诗人的情意寓于语言、物象之中,而寄于语言、物象之外。寓于其中与寄于其外的统一,就是有艺术境界,就是有味。诗品强调的“不着一

15、字,尽得风流”,实际上是诗“味”说的另一种形式的表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与皎然所谓的“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是一样的意思。 23、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的唐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24、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25、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司空图 26、欧阳修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认为“道”是主要的,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这也是对当时徒事辞采藻丽文风的针砭。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的脱离现实的倾向。重道而不废文。 3 13、“不入虎穴,焉得

16、虎子?”出自皎然的诗式取境。他评价康乐公的是:“但见情性,不27、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古代文论家是宋代欧阳修 28、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段文论出自于苏轼的答谢民师书。苏轼提倡“辞达”说,所谓“辞达”就是充分表现事物,力求生动明晰。苏轼还强调“神似”,反对“形似”。他指出自然成文的文论观点。他非常赞赏司空图论诗“味在咸酸之外”的主张。他的主导倾向是:豪迈、奔放的浪漫派精神。 29、黄庭坚的思想以儒家传统学说为主,他与秦观、张耒 、晁补之齐名,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 30、黄庭坚重视文学的思想内容,答洪驹父书提出“凡

17、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要求“宗趣”,旨在重视思想内容。他论诗影响最大的是在语言形式和写作技巧方面。提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方法。 31、黄庭坚批评苏轼的文章是:“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32、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别是一家 这是她对宋代词家进行针砭的理论依据,也是婉约派词论的核心主张。她论词宗主婉约派,强调音乐美和抒情性。 33、李清照的论词是北宋末期最早出现的专论,探讨了词的发展过程。李清照强调音韵和谐,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和“词语尘下”。 34、题酒边词为胡寅所作。 35、“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

18、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出自张戒的岁寒堂诗话 36、宋代诗话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严羽沧浪诗话。针对时弊,严羽提出“以识为主”,要求学诗要有眼力,辨认真伪邪正。以禅喻诗,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艺术的特点。 37、“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出自严羽的沧浪诗话 38、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的古代诗论家是宋代严羽 39、提出诗有别材、别趣说的是严羽的沧浪诗话 40、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严羽。这里他已体会到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不同。 41、“悟”的含义:一,学习鉴赏前人的作品要“悟”。二,诗歌创作要“悟”。 42、严羽评价诗歌的最高标准是“入神

19、”。他评价抒情诗主要强调“气象”和“兴趣”。 第五章 金元明清 1、元好问在论诗十三首中主要讲了以下几点对诗歌的意见:一,主张刚健豪壮的风格,反对纤弱柔靡的诗风;二,提倡清新自然,反对雕琢;三,提倡亲身体验,反对一味模仿。 2、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八首: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这是说沈宋诗仍袭齐梁诗风,陈子昂改革诗风有巨大功绩 3、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论音律;下卷论词的鉴赏和创作。 4、徐渭的杂剧四声猿,以及唯一一部研究南戏的著作南词叙录。 5、李贽童心说的童心就是真心.童心说是李贽表现其进步思想的代表作。 6、提出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

20、论家是李贽 7、名解:“童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洗了封建伦常教条束缚和蒙蔽的“最初一念之本心”,它不是一般所谓的“真情实感”,而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真情实感。 8、李贽既然肯定了“童心”,就必然要反对以“闻见道理”为心。即不以儒学教条的是非为是非,而以童心之是非为是非,人们判断是非,只能从自己的真心出发。“童心”既失,人就成了假人,文就成了假文,只有出自“童心”,才能有真正的好作品,按照这个标准,李贽肯定了西厢记、水浒传等具有反封建意义的进步文学作品。 9、汤显祖的牡丹亭记题词一文突出的强调了一个“情”字,表明汤显祖于文学创作主张以“情”为主。他说过“世总为情”,认为人事都以情主宰,因而一切文学

21、作品也应以情主宰,这种主张,可以概括为“主情说”。他还把这种“情”明确地与“理”对立起来,强调“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他在这里强调的 4 “情”,实质上就是李贽所强调的“童心”。由于强调情,他明确地声言自己进行戏剧创作是“为情所使”。 10、王骥德的曲律是明代戏剧论著中比较突出的一部。 11、王骥德很重视戏剧的音乐格律问题。他主张戏曲语言要文俚相间,雅俗共赏。 12、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袁宏道 13、钟惺属于明代“竟陵派”他们在“性灵”中特举“幽深孤峭”之旨。 14、明代小说批评或理论主要涉及的问题:小说地位问题,艺术虚构问题,典型塑造问题,语言通俗问题。 1

22、5、冯梦龙的贡献是:从事通俗文学的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他的三言是。 16、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分别是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17、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论作者是金圣叹。 18、金圣叹是清初小说理论的批评家。他为人“倜傥离奇”,又“好评论奇书小说”。他评点了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他还删改了大团圆的西厢记为止于草桥惊梦的古典悲剧,称。 19、李渔戏曲理论的代表作是闲情偶寄。戏曲理论又分词曲部和演习部。他关于戏曲创作的理论,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强调要从观众出发,注重戏剧的舞台演出。也就是要

23、注意。 20、李渔认为戏曲创作在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21、李渔的一部内容涉及戏曲、歌舞、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闲情偶寄 22、自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叶燮的原诗 23、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叶燮. 24、原诗作者认为在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识。 25、“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这句话出自叶燮的原诗。 26、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因而提出神韵说的诗论家是(王士祯) 27、所谓“神韵”就是不论写景抒情,都力求含蓄,表现

24、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 28、王士祯在鬲津草堂诗集序中极力称赞“冲淡”、“自然”、“清奇”。 29、王士祯诗学著作颇丰,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 最为著名. 30、“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安际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石头记缘起。 31、刘大櫆与方苞、姚鼐统称为桐城三祖 32、袁枚的诗论著作主要有随园诗话 33、袁枚论诗提倡“性灵说”,他认为“诗之传者,都自性灵。” 34、袁枚的答沈大宗伯论诗书提出了“诗有工拙,而无古今”的观点。 35、为了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袁枚提出了性灵说。 36、清代大力肯定花部批评雅部的理论家是:焦循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填空题总复习

25、概要 第一章:先秦 1、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他言行记录的著作论语. 2、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 3、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容 和 形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崇尚 自然 ,反对 人文。 6、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 7、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

26、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文学作品要 意在言外 的传说,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8、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边的,均与先秦诸子著作中 庄子 一书的文艺 5 思想有着较深的关系. 第二章:两汉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 怨 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 发愤著书 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毛诗大序还提出了 讽谏 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4、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 风 ,二

27、曰赋,三曰 比 ,四曰 兴 ,五曰 雅 ,六曰颂. 5、毛诗大序说: 关雎 ,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6、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疾虚妄 (佚文篇),这也建立在其自然论的基础上. 7、王充在论衡多处提到增,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妄增,即是说假话;二是妥增,则是在不悖事理的前提下,对语言表达来一点夸大其辞的修饰,对事情描摹得更鲜明.这种增就很像文学创作中的 夸张 手法.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典论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 才能 与 文体 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

28、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 王粲 、 徐干 、阮瑀、应玚和 刘桢 . 4、典论论文说,夫文本而未异,盖奏议宜雅, 书论 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 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5、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章分四科:即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实际上共分 八 种文体.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7、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文学理论批评论著,按时间先后是 典论论文 、 文赋 、 文心雕龙 、 诗品 . 8、教材指出: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的创作过程. 9、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

29、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产生了巨大作用. 10、在艺术技巧方面,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即其会意也 尚巧 ,其遣言也 遗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会意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 词藻问题 ,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 12、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 悲、雅、艳. 13、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道 是其内容, 文 是其表现形式. 14、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 宇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如日

30、月山川动植品类,则是万物之文.狭义的文当即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文章 . 15、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儒,道,佛 三教合流的含义. 16、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 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7、刘勰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体裁 、风格与作家 才能(才性) 之间的关系. 18、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体裁形式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 才能 和 个性 . 19、刘勰提出个性形成有四个的因素: 才,艺,学,习 ,对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刘勰能兼顾而不偏废. 20、

31、刘勰在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 典雅 、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 、壮丽 、新奇、轻靡. 21、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 思想感情 ,骨当是一种精要轻健的 语言表达 . 22、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的作者 6 分别是 曹丕 、 陆机 、 刘勰 、 钟嵘 . 23、 诗品 与 文心雕龙 ,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 24、在诗歌创作实践上,诗品品评了汉魏至齐梁 122 位诗人的五言诗. 25、钟嵘的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直寻 . 26、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

32、既是人的 心情 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人的 性灵 . 27、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 自然英旨 (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 28、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 补假 ,皆由 直寻 (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 29、钟嵘把 滋味 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 30、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 风骨 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 风力 为主干,同时润之以丹彩,只有 风力 与丹彩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31、钟嵘所最欣赏的诗人都符合风力与丹彩均备的标准,这实际上为他所憧憬的 建安风力 树立了标准. 32、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

33、有三义焉:一曰 兴 ,二曰 比 ,三曰 赋 . 第四章:唐宋 1、陈子昂的 修竹篇序 ,就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一个纲领. 2、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是陈子昂对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 3、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徒具华丽词藻而匮乏深微的情志寄托的批判. 4、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文学提出了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判,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 兴寄 和 风骨 ,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 5、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 诗式 ,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有所引录. 6、皎

34、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关于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 意境 的创造问题. 7、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还继承了孟子的 养气 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 8、教材认为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论中的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养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已不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 9、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的观点,使他的古文理论高于前人. 10、白居易的与元九书: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该诗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强调诗的最高标准是六义,而对“六义”,他所取者在于“美刺兴比”也就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35、),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 11、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 味 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 12、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 滋味 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 13、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第五章:金元明清 1、欧阳修晚年作 六一诗话 ,开诗论中诗话之一体. 2、教材认为: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步趋韩愈,重申了 道 对文的重要性,认为 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反对道未足而强言,片面追求文辞。反对“弃

36、百事不关于心”的脱离现实的倾向。 3、 诗穷而后工 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得比较重要的诗论思想. 4、苏轼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苏轼提倡“辞达”说,强调“神似”反对“形似” 5、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苏轼提出 随物赋形 的主张,强调主体在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而自然的关系. 6、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诗与词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著 论词 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 的著名观点,这也是婉约派词论的核心主张。 7 7、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对词创作的一些审美要求

37、,主要有:一,勿 破碎 ;二,要有 铺叙 ;三,讲 故实 ;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 8、严羽是宋代著名的诗论家,他论诗的代表作是经后人编辑成书的 沧浪诗话 . 9、严羽强调学诗要以 识 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 10、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 妙悟 说,这是他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 11、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 兴趣 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 12、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 滋味 、司空图所说的 韵味 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 13、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 ,曰音节 .

38、14、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之极致有一:曰 入神 .诗而 入神 ,至矣,尽矣,蔑以加以!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15、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也是重要的诗论家,他所写的 论诗三十首 绝句,上继杜甫的 戏为六绝句 ,下开清代王士祯、袁枚等人的续作,影响深远. 16、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六首中说: 心声心画总失真 ,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判了晋代诗人人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 1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赞扬了陶渊明诗天然浑朴之美. 18、词源是张炎晚年之作,是李清照词论著作 论词

39、之后最为重要的一家词论专著. 19、教材指出: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 雅正 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 清空 的审美要求,三,他还提出了 意趣 的审美要求. 20、张炎在词源中说:词要清空 ,不要质实. 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味. 21、张炎在词源中说:苏轼的水调歌头、洞仙歌,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 ,无笔力者未易到. 22、李贽认为:水浒传者, 发愤之所作 也.将之与司马迁的 发愤著书 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一样的地位. 23、李贽的童心说理论观点与明代前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后来公安派 性灵 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 24、明代公安派

40、以“公安三袁”为代表,其中 袁宏道 是公安派的中坚.他提出了 独抒性灵 的口号. 25、公安派中的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其所谓性灵与李贽所说的 童心 说是一致的 26、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27、金圣叹是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 28、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 运事 ,水浒是因文 生事 . 29、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闲情偶寄)

41、30、叶燮著作颇丰,尤以其诗学著作 原诗 内外篇著称,被认为是继刘勰 文心雕龙 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31、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和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32、教材认为王士祯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 33、教材指出:艺概以少总多,以点带面,史与论并重且能生发,在写作方法上显示出刘勰 文心雕龙 影响的痕迹. 1、尽善尽美说:这是孔子在评述韶乐与武乐时对韶乐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舜时的韶乐,既尽善又尽美,原因是因为舜具备了圣德而受禅让,故尽善.由此也可以看到孔子在审美判断中融入道德批判的因素. 2、虚静和物化说:虚静是庄子提

42、出的艺术创作论.他认为,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境地,创作主体必 8 第一章:先秦 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这样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也最为旺盛.而物化说则要求主体的自然与客体的自然合而为一,这样的创作自然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了. 3、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庄子的言不尽意说,意即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的复杂思维内容充分体现出来.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是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则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

43、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南北朝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两汉 1、发愤著书说: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伟大的事迹而概括出来的.他自受宫刑摧残后,因受刺激而更加坚定了其抱负信仰,并由此联想到多少先贤因遭困厄而发愤著书.其发愤著书说中的愤固然包含了个人怨愤的情绪,更主要的,乃是发愤忘食,为珍惜光阴孜孜不倦之谓矣. 2、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 3、诗

44、六义说: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4、情志统一说: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在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强调诗歌是吟咏情性的.情志说正确地阐明了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的提出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影响很大.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 1、文气说:曹丕的典论论文从研究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特征关系出发,特别强调了作家个性对文章创作意义的重要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特征形成的.它是指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

45、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2、诗缘情而绮靡说:这是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陆机对诗歌创作的要求是:只讲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这结后来刘勰率志委和说颇有影响. 3、风骨说:风骨,是刘勰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一般以为,风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则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言语表达.可以认为,风骨这个概念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审美本性的认识,同时,也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自然英旨说(直寻说):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强调诗歌应以抒情为主,对一切妨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他都表示反对.提倡直寻和自然英旨,主张诗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