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165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习题及答案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化学练习题绪 论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5.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8. 地球的化学

2、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0.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1.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12.地壳元素丰度值有何研究意义?13.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4.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5.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6.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第二章 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英国某村

3、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 第三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 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

4、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第四章 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地球化学动力学 1.自然界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 2.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 3.讨论相律及其应用。 4.编制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6.简述化学反应制动原理的宏观解释 7.简述热力学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8.简述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异同。 9. 简述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方式。第五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什么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其研究意

5、义是什么? 2.了解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 4.阐述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5.稀土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6.讨论稀土元素的研究意义。 7.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 8 根据微量元素的特点,说明那些元素适合于研究沉积岩物源区特征,为什么? 第六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解决地学领域问题中有何独到之处? 2. 何谓稳定同位素、何谓轻稳定同位素和重稳定同位素。 3. 选择同位素标准样

6、品的条件。 5. 造成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符号的含义。7. 利用衰变定律来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应满足的哪些前提条件?8. 概述同位素研究工作方法程序。 9. 以Rb-Sr等时线法为例说明同位素测年的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第七章 岩浆化学作用 1. 讨论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和安山质岩浆的可能源区及地球化学证据。 2. 简述部分熔融过程和结晶分异过程对元素富集的影响。 3. 在判定岩浆岩源区物质和构造环境时应如何选择有效的鉴别标志? 4. 简述应用微量元素、同位素示踪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 有机地球化学 1. 概说地质体中的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和

7、主要化学组成。 2. 简述植物和动物中有机质基本分类; 3. 阐述腐殖酸成分变化与环境、母质类型、聚合程度和成熟度的关系。4. 腐殖酸的性质及其对金属迁移能力的影响; 5. 有机反应的类型及反应中能量的转换与储存; 6.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意义; 7.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燃类矿床成矿过程有机质的作用和标志; 8. 金属成矿过程中生物和有机质的作用。 第 九章 地球的化学演化 1. 探索地球形成初期化学演化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2. 推动地球长期化学演化的动力和控制因素是什么; 3. 太古宙以来的地壳的发展演化; 参 考 答 案绪 论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答题要点:1) 地球化学是地

8、球科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2) 地球化学是地质学和化学、物理化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3) 地球化学既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成分的主干学科,又是地球学科中研究物质运动形式的学科;地球化学既需要地质构造学、矿物学、岩石学作基础,又能更深刻地揭示地质作用过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使地球科学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 4) 地球化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仍不断与相关学科结合产生新的分支学科; 5) 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支柱学科,既肩负着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的重大使命,又有责任为人类社会提供充足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2. 简要说明地球化

9、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答题要点: 1) 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 2) 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 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迁移规律和机理; 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答题要点: 研究思路 1)由于地球化学本质上是属于地球科学,所以其工作方法应遵循地球科学的思维途径;2)要求每个地球化学工作者有一个敏锐的地球化学思维,也就是要善于识别隐藏在各种现象中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揭示地质现象的奥秘;3)具备有定性和定量测定元素含量及鉴别物相的技术和装置。研究方法: 一)野外阶段:1) 宏观地质调研

10、。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制定计划; 2) 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 3) 采集各种类型的地球化学样品。二)室内阶段:1) “量”的研究,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分配量。元素量的研究是地球化学的基础和起点,为此,对分析方法的研究的要求:首先是准确;其次是高灵敏度;第三是快速、成本低。2) “质”的研究,即元素的结合形式和赋存状态的鉴定和研究。3) 地球化学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4) 归纳、讨论:针对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答题要点: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

11、和理解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 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 1. 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答题要点: 1)太阳表层的物质成分可代表太阳成分:太阳是炽热气态物质球体,表面温度达6000K,推断太阳物质通过热运动而强烈均匀化;2)太阳表层的温度极高,原子处于激发状态,并不断辐射各自的特征光谱,即太阳是一个发光的宇宙体,可以用光谱分析技术。 2. 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答题要点:1)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丰度呈指数下降;原子序数45的元素,元素丰度变化不明显;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元素丰度大于相邻的奇数元素;3)元素氢和氦有极高的元素丰度;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5

12、)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3. 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答题要点:按陨石中金属的含量分类: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石陨石包括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无论何种陨石,都是由金属相、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矿物组成。 4. 月球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地球相比有何异同?答题要点:1)月球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和辉长岩类,没有花岗岩和沉积岩,但有一种特殊的岩石,是一种含钾、稀土元素和磷的岩石;2)月球没有铁镍核,也没有大气圈和水圈;3)与地球化学成分比较,月岩中碱金属和挥发性元素,富耐熔元素和稀土元素。 5. 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答题要点:研究陨石主要从陨石的成分、年龄、成因出发,其研究成果对研究地球

13、有重要意义。 6.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不同圈层组成。 地球化学组成具不均一性,不能用地球表层或某一研究区成分代表全球化学组成。 7.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答题要点: 一)分层研究法:分别获取地球各层的成分,按各层的相对质量百分比计算地球平均成分; 二)总体研究法:1) 陨石相成分分类; 2) 地球相成分分类及不同相成分质量百分比; 3) 据各相质量百分比计算地球平均成分. 8.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题要点:1) 地球中含量大于10%的元素有Fe、O、Si、Mg;大于1%的元素有Ni、S、Ga、Al;其次

14、为Na、Cr、P和Mn;(参考教材P38) 2) 与太阳系化学成分相比:地球富Fe、Mg、S和贫气态物质组分;与地壳化学成分相比:地球富Mg、Fe和贫Al、K、Na。 9.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答题要点:1) 克拉克法: 收集尽可能多的研究样品,进行系统的样品分析;将样品按种类和地区分组,求平均成分;确定各类样品的权值;加权平均求地壳元素丰度。2) 哥尔德斯密特法: 3) 维诺格拉多夫法;4)泰勒法;5)黎彤法。 10. 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答题要点: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是最小元素的10e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

15、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11.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答题要点:1)元素丰度对元素原子序数作图,可看出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的基本相同;2)地壳元素丰度值最大的10个元素与太阳系、地球的相比,其组成及排列顺序有差别: 12. 地壳元素丰度值有何研究意义?答题要点:1)为研究地球的形成、化学分异及地球、地壳元素的成因等重大问题提供信息;2)确定了地壳体系的总特征;3)元素克拉克值可作为衡量元素相对富集或贫化的标尺;4)据元素克拉克值可获得地壳中不同元素平均含量间的比值,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13. 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

16、意义.答题要点:1)作为区域内各种化学过程的总背景:可将区域地壳元素丰度作为衡量地质体内元素相对富集或贫化的标尺;2)可提供某些重要的地球化学作用信息;3)是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14. 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答题要点:1)建立区域地壳结构-组成模型;2)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岩石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按不同类型岩石在地壳结构层中的质量比,加权平均计算各结构层的元素丰度;按区域地壳结构-组成模型计算区域地壳元素丰度。 15. 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答题要点: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1)Fe、Mg、Ni、Co、Cr和Pt族元素

17、等含量逐步降低;2)Ca、Al、Ti、V、Mn、P和Se等元素在基性岩中含量最高;3)K、Na、Si、Li、Be、Rb、REE等元素含量逐渐增高; 4)Ge、Sb、As等元素含量分配变化不明显。 16. 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答题要点:1)主量元素变化规律:随物源不同而异;2)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在页岩和粘土类岩石中富集;3)Sr、Mn主要富集在碳酸岩石中。 第二章 元素结合规律与赋存形式 1. 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答题要点:电子结构、化合物稳定性. 2. 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答题要点: 1)若两种离子电价相同,半径相似,则半径较小的离子优先进入矿

18、物晶格,即较小离子集中于较早期的矿物中,而较大离子集中于较晚期矿物中。2)若两种离子半径相似而电价不同,则较高价离子优先进入矿物晶格。 3. 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答题要点: 解释元素的分布规律、为地质找矿及环境研究服务。 4. 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答题要点:1)赋存形式: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形式、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胶体吸附状态和与有机物结合的形式;2)研究方法:运用矿物学观察及X光衍射法;运用电子探针: 偏提取法。 5. 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答题要点:农业上的有效态、介质条件不同。 6. 英国某村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

19、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为什么?答题要点:Cd 的存在形式。 第三章 水-岩化学作用和水介质中元素的迁移 1. 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答题要点:由于环境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为了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转变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当元素赋存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有元素的空间位移和元素组合变化的,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迁。 2. 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答题要点:活化迁移重新结合 3. 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答题要点:1) 矿物组合的变化;

20、 2) 岩石中元素含量的变化; 3) 物理化学界面-氧化还原界面,压力释放带,温度界面,pH界面等。 4. 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答题要点: 1) 元素在岩石、矿物中的含量; 2) 元素存在形式的研究; 3) 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4)实验研究; 5)建立成矿模型。 5. 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么?答题要点: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主要有: 离子、分子;胶体;悬浮液。三者间可用滤纸和半透膜分开。 6. 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答题要点:1) 有利于成矿元素的稳定迁移; 2) 可用于研究矿床元素分带; 3) 可用于解释相似元素分异.

21、 7. 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答题要点:1) 过滤法; 2) 蚀变矿物组合法; 3)气液包裹体成分研究; 4) 实验模拟. 8. 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答题要点: 共同离子效应:在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与该化合物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化合物时,使原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降低。 盐效应:当溶液中存在易溶盐类时,溶液的含盐度对元素的溶解度有影响。溶液中易溶电解质的浓度增大,导致其他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9. 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 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答题要点:一般是4-10,火山口喷气可达 3左右,干旱地区碱性水可大于 9。 10. 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

22、素迁移的影响.答题要点:1) 不同元素迁移要求的pH不同; 2) 影响氢氧化物自盐类溶液中沉淀,碱性条件下沉淀,酸性溶液下溶解; 3) 影响元素共生或分离; 4) 影响两性元素的迁移形式; 5) 影响酸碱反应的方向; 6) 影响盐类的水解。 11. 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 影响因素:组分影响第一,温度影响第二,当反应有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参加时,受pH值影响。 12. 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答题要点:1)元素存在形式; 2)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 3) 晶体场效应。 第四章 地球化学热力学和地球化学动力学 1. 自然界

23、中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自然界地球化学热力学体系的特点:1)是一个热力学体系, 它处于地壳的热力学条件下,由于地壳各个部分的热力学条件差异而不断地变化。2)多数地球化学体系是开放体系,少数接近封闭体系。3) 地球化学体系的不可逆性和不平衡性是绝对的。但在自然界不少作用过程往往又是有向着平衡方向进行的趋势,也可以局部地、暂时地达到动态平衡。在形式上呈现相对稳定状态 2. 自然体系中哪些特征可作为体系达到平衡态的证据与标志?答案要点: 矿物共生组合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重复出现; 一定化学成分的矿物共生组合, 随其形成条件而改变; 常见岩石(矿石)中主要矿物的种数有限。 3. 讨

24、论相律及其应用。答案要点:相律就是平衡态下,体系中相、组分和变量间的关系。其表达方式有: 吉布斯相律: F=k-+2 (自由度=独立组分数-相数+2); 戈尔斯密特矿物相律:F2, K (平衡因素自由度至少有T、P 两个;矿物数组分数); 柯尔仁斯基相律: K惰 :在一定温度、压力,一定活性组分化学位的条件下,相互平衡的矿物数不超过惰性组分数。地球化学应用相律两个方面:1)推测某种岩石、矿石是否达到平衡;2)利用相律绘制和解释地球化学相图。 4. 编制相图的原理和方法。答题提示:参考教材P155-168的讨论。 6. 简述化学反应制动原理的宏观解释答案要点:-G值最大的反应对于那些-G值稍小于

25、它的反应起控制作用,这就是化学反应控制原理的宏观解释。例如:FeSiO3 + MnS MnSiO3+FeS Gr = -11.56KJ 若反应向左 Gr 0 为此,在硫不足的情况下,反应只能向右进行,形成铁的硫化物和锰的硅酸盐组合。7. 简述热力学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答案要点:1)确定自然作用的先后;2)判断元素的亲氧、亲硫性;3)矿物组合的稳定性与反应进行的方向。 8. 简述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的异同。答案要点:在地质研究中经常忽视了对地质作用时间因素的考查,化学热力学也只是考虑了自然过程的可能性、方向和平衡态的实现,而不直接研究作用的速率和进程。地球化学动力学在研究地质作用时将时

26、间因素作为考查的核心问题,将地球化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深度。 9. 简述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方式。参考答案: 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扩散和渗滤。1)扩散迁移:如果某元素在体系各部分的浓度不同,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发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直至体系各处浓度相等,元素的这种迁移方式称扩散迁移。2)渗滤迁移:当体系内存在压力差时,元素随溶液自高压处向低压处迁移的运移,称为渗滤迁移。 第五章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1. 什么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其研究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在各种地球化学体系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及演化的规律,其特色之处就是能够

27、近似定量地解决问题,使实际资料和模型计算结合起来。微量元素可作为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示踪剂,在解决当代地球科学面临的基本理论问题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元素的起源及演化,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生存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2. 了解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参考答案:研究思路: “见微而知著”: 通过观察自然界中之“微”微量元素,来认识天体、地球中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之“著” 。研究方法:采用精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测试方法,获得高精度数据;应用各学科的先进理论来观察、研究宏观世界,以期获得更接近客观实际的认识。 3.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

28、些?参考答案:微量元素:元素在所研究客体(地质体、岩石、矿物等)中的含量低到可以近似地用稀溶液定律描述其行为,该元素可称为微量元素。特点:在体系中含量低,通常不形成自己的独立矿物,其行为服从稀溶液定律和分配定律。在不同条件下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可以指示物质的来源和地质体的成因。常量元素:体系中元素含量高,通常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行为服从相律和化学计量比。在不同条件下演化规律不一致,可以指示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进行的条件和演化过程。 微量元素在矿物中主要存在形式有:快速结晶过程中陷入囚禁带内;赋存在晶格的缺陷; 在固溶体中替代主相的原子。 4. 阐述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29、。参考答案:定律内容: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微量组分在两共存相中的分配达平衡时,其在两相中的化学位相等。能斯特分配系数:在温度、压力恒定的条件下,微量元素i (溶质)在两相分配达平衡时其浓度比为一常数(KD),此常数KD称为分配系数,或称能斯特分配系数。能斯特分配定律及分配系数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球化学意义。可应用于如下多方面的研究:1)定量研究元素分配;2)为成矿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3)判断成岩和成矿过程的平衡;4) 微量元素地质温度计;5) 微量元素地质压力计;6) 指示沉积环境 ;7)岩浆作用过程微量元素分配和演化定量模型的研究;8) 岩浆形成机制的研究;9)判断岩石的成因。 5. 稀土

30、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主要特点可归纳为:1)它们是性质极相似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在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而活动;2)它们的分馏作用能灵敏地反映地质、地球化学过程的性质;3)稀土元素除受岩浆熔融作用外,其它地质作用基本上不破坏它的整体组成的稳定性;4)它们在地壳岩石中分布较广。行为差异主要表现为:1)溶液的酸碱性:从La、CeLu,半径不断减小,离子电位增大,碱性减弱,氢氧化物溶解度减小,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值由86,为此,介质的酸碱度能控制稀土元素的分异;2)氧化还原条件:由于Ce3+ ( Ce4+)和 Eu3+ (Eu2+

31、)的变价性,对外界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反应敏感,由于价态变化,导致半径和酸碱性相应变化,致使与TR3+整体分离;3)络离子稳定性的差异:Y络离子稳定性Ce络离子稳定性,Ce矿物沉淀后,Y元素尚可呈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迁移,在较晚的阶段沉淀,导致Ce与Y的分异。4)被吸附能力: Ce被胶体、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能力大于Y。 6. 讨论稀土元素的研究意义。参考答案:稀土元素可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多方面应用:1)岩石成因:不同成因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稀土特征。例:花岗岩类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三类: 基性岩浆分异:Eu负异常型; (b)地壳硅铝层重熔:轻缓平滑型;(c)花岗岩化:右倾型。2)变质岩原岩恢复:许多变质

32、过程中,稀土元素保持原岩特征。3)研究地壳演化:如不同时代的页岩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稀土元素特征能反映地壳的演化规律。 7. 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答题要点:分配系数D、分异演化程度、部分溶融程度、重力分异 8 根据微量元素的特点,说明那些元素适合于研究沉积岩物源区特征,为什么?答题要点: 化学性质稳定、在海水中居留时间短的,用其比值. 第六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解决地学领域问题中有何独到之处?参考答案:其独到之处可归纳为:1) 计时作用 体系的时钟,从体系形成以来时时刻刻不受干扰地走动着,可以测定体系的年龄,尤其是对隐生宙的前寒武纪

33、地层及复杂地质体。2) 示踪作用 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受到作用环境和作用本身的影响, 指示地质体形成的环境条件、机制,并能示踪物源。3) 测温作用 由于某些矿物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与其形成的温度有关 可用来设计各种矿物对的同位素温度计,测定成岩成矿温度。 此外,还可用来进行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 2. 何谓稳定同位素、何谓轻稳定同位素和重稳定同位素。答题要点:根据核素的稳定性,自然界中的同位素分两大类:1)放射性同位素: 其核能自发地衰变为其它核的同位素;2)稳定同位素: 其核是稳定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们能够衰变成其它核的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又分为: a 轻稳定同位素: 原子序数

34、Z20,A/A10% (A 为两同位素质量差),其发生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同位素分馏作用,其反应是可逆的。 b 重稳定同位素:原子序数Z20,A/A10%;其发生同位素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放射性核素不断衰变的结果所造成的,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3. 选择同位素标准样品的条件。答题要点:同位素分析资料要能够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就必须建立世界性的标准样品。世界标准样品的条件:1)在世界范围内居于该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中间位置,可以做为零点;2)标准样品的同位素组成要均一;3)标准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4)标准样品易于进行化学处理和同位素测定。 4. 造成放射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题

35、要点:主要原因是放射性衰变作用或称衰变反应。放射性同位素不断自发地发射出质点和能量,改变同位素组成并转变成稳定的核素,这种过程称核衰变反应或蜕变。衰变反应。结果母元素同位素不断减少,而子元素同位素不断增加。常见的衰变反应有衰变、衰变、电子捕获、重核裂变四类。 5. 造成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题要点:主要原因是稳定同位素的分馏作用。 根据分馏作用的性质和条件的不同可分为:1)物理分馏:也称质量分馏,同位素之间因质量引起一系列与质量有关的性质的不同,如密度、比重、熔点、沸点等微小的差别,使用使之在蒸发、凝聚、升华、扩散等自然物理过程中发生轻重同位素的分异。2)动力分馏:质量不同导致同位

36、素分子参加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导致轻同位素分子的反应速率高于重分子,在共存平衡相之间产生微小的分馏,反应产物、特别是活动相中更富集轻同位素。3)平衡分馏: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由于物态、相态、价态以及化学键性质的变化,轻重同位素分别富集在不同分子中,也称同位素交换反应。达到同位素交换平衡时共存相同位素相对丰度比值为常数,称分馏系数。4)生物化学分馏:生物活动和有机反应也能导致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使12C更多地富集于生物合成有机化合物中。生物成因的地质体如煤、油、气等具有最高的12C/13C值。生物化学分馏是同位素分异作用中重要的控制反应。 6.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

37、符号的含义。答题要点:假设:以D表示由经过t母核衰变成的子核数,则: D=N0-N 把N0=Net代入经整理得: t=ln) D/N是现存子核和母核的原子数比值。 上述两式是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基本公式,不同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都是以此为计算公式的。 7. 利用衰变定律来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应满足的哪些前提条件?参考答案:1) 应有适当的半衰期,这样才能积累起显著数量的子核,同时母核也未衰变完。如果半衰期太长,就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也积累不起显著数量的子核;如果半衰期太短,没有多久母核几乎衰变完了。2) 所测定同位素的衰变常数的精度能满足要求。3) 放射性同位素应具有较高的地壳丰度,在当前的技术

38、条件下,能以足够的精度测定它和它所衰变的子体含量。4) 矿物、岩石结晶时,只含某种放射性同位素,而不含与之有蜕变关系的子体或虽含部分子体,其数量亦是可以估计的。5) 保存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或岩石自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封闭系统,即没有增加或丢失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 8. 概述同位素研究工作方法程序。参考答案: 一个完整的同位素样品的研究包括样品的采集、加工、化学制样、测定及结果的计算和解释等环节。以Rb-Sr法为例,工作程序如下:1)观察; 2)作出采样计划: a 空间分布; b 新鲜程度; c 肉眼目估含钾矿物含量;3)采集10-15 个样品无污染加工(玛瑙研钵);5)作Rb,Sr 定量分析

39、算出每个样Rb/Sr比值;6)结合Rb/Sr 比值和镜下观察结果,选择无后期作用叠加的五个样品,送Rb-Sr同位素实验室;7) Rb-Sr等时线法样品用全岩样, 为了拉开比值亦可挑选合适的单矿物与全岩样共同成线。 9. 以Rb-Sr等时线法为例说明同位素测年的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答题要点:RbSr等时线法样品的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组样品采集在同一母体上(保证是同源,才能有一致的87Sr/86Sr初始值); 样品布点的空间分布合理(以免样品Rb/Sr比值接近,形成不了等时线); 尽力保证样品新鲜,不受后期作用影响(保持封闭体系)。 K含量低的样品(超基性岩)不应用此法,沉积岩样品应是

40、同生沉积矿物(海绿石). 第七章 岩浆化学作用 1. 讨论玄武岩浆、花岗质岩浆和安山质岩浆的可能源区及地球化学证据。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284-292中总结归纳。 2. 简述部分熔融过程和结晶分异过程对元素富集的影响。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296-301中总结归纳。 3. 在判定岩浆岩源区物质和构造环境时应如何选择有效的鉴别标志?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279-281中总结归纳。 4. 简述应用微量元素、同位素示踪应注意的问题。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281-292中总结归纳。 第 八章 有机地球化学 1. 概说地质体中的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化学组成。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03-306中总结归纳。 2

41、. 简述植物和动物中有机质基本分类;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03-309中总结归纳。 3. 阐述腐殖酸成分变化与环境、母质类型、聚合程度和成熟度的关系。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06-309中总结归纳。 4. 腐殖酸的性质及其对金属迁移能力的影响;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07-308中总结归纳。 5. 有机反应的类型及反应中能量的转换与储存;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09-311中总结归纳。 6.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意义;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15-317中总结归纳。 7. 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燃类矿床成矿过程有机质的作用和标志;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17-322中总结归纳。 8. 金属成矿过程中生物和

42、有机质的作用。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23-330中总结归纳。 第九章 地球的化学演化 1. 探索地球形成初期化学演化的主要思路和方法;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38-339中总结归纳。 2. 推动地球长期化学演化的动力和控制因素是什么;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38-347中总结归纳。 3. 太古宙以来的地壳的发展演化;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40-347中总结归纳。 4. 地球外部层圈的形成和全球性演化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38-347中总结归纳。 5. 陨石中氨基酸的非生物成因在生命起源中的意义;生物登陆的条件和登陆后的地球化学作用;答题提示:分别从教材中P356-357和P睦60-361中总结归纳。 6. 矿床类型随地质时代的演化的控制因素。答题提示:从教材中P366-369中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