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115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测定及其医学意义 1中性粒细胞数时量变化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 1)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15109/L左右,个别可高达30109/L以上。通常在3-4天后降至10109/L左右,约保持3个月,然后逐渐降低至成人水平。初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到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整个婴儿其淋巴细胞数均较高,可达70%。到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逐渐下升,到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曲线的两次交叉,至青春其时与成人基本相同, 2)日间变化:在静息状态时白

2、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运动、疼痛和情绪变化,一般的体力劳动、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均可使白细胞轻度增多。如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缘籽的粒细胞重新分配所致。 3)妊娠与分娩:妊娠其白细胞常见增多,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协于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109/L。分娩后25日内恢复正常。由于白细胞的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1)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

3、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如感染很局限且轻微,白细胞总数仍可正常,但分类检查时可见分叶核百公率有所增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大于10109/L,并伴有轻度核象左移;严重感染时总数常明显增高,可达20109/L以上,且伴有明显核象左移。 2)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在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白细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急性心肌硬死后12天内,常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借此可与心绞痛相区别。急性溶血反应时,也可见白细胞增多,这些可能与心肌损伤和手术创伤等所产生的蛋白分解产生及急性溶血所导致的相对缺氧等

4、,促进骨髓贮备池增加释放有关。 3)急性大出血:在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109/L。其增多的细胞也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这可能与应激状态、内出血而一过性缺氧等有关。 4)急性中毒:化学药物如安眠药、敌敌畏等中毒时,常见白细胞数增高,甚至可达20109/L或更高。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白细胞增多,均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 5)肿瘤性增多:白细胞呈长期持续性增多,最常见于粒细胞性白血病,其次也可见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此时不但总数常达109/L或更多,且可有较明显的核象左移现象,而呈所谓类白血病反应。白血病时白细胞总数增高的主要机制为白血

5、病细胞失控地无限增值;白血病细胞的周期延长;血中转动时间延长。恶性肿瘤时白细胞增多的机理为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恶性肿瘤坏死分解产物促进内骨髓贮备池释放;恶性肿瘤伴有骨髓转移而将骨髓内粒细胞排挤释放入血。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多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当选均减少,甚至可低到2109/L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少,可能是由于在细菌素及病毒作用下使贴壁的即边缘池粒细胞增多而导致循环池中粒细胞减少所致,也可能与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 2)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

6、1109/L以下,分类时几乎无均为淋巴细胞,乃因中性细胞严重减少所致的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小部分急性白血病其白细胞总数不高反而减低,称非白血性白血病,其白细胞可1109/L,分类时亦呈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此时只有骨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3)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故于接触和应用期间每周应作一次白细胞计数。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而减少。 5)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均可见白细胞减少。其机制为肿大的脾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了过多的白细胞;肿大脾分泌了过多的脾素,而此种体液因子能灭活促进粒细胞生成的某些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