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222568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以河南濮阳为例 职业教育发展的状况和职业教育普及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正由简单的规模型、粗放型向集约型、技术型转变,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转型的成败。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在中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说,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仍然很不适应,

2、与东部及沿海的发达地区相比,也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进一步理清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三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中等职业教育 厘清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首先要清楚职业教育的概念。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一般而言,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的训练。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1 于职业教育

3、。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含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目前,我国的中

4、等职业教育大致有四类学校承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国内出现多种形式的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它们也加入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来,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 顾名思义是“区域”加上“经济”之后两个概念的结合。经济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产物,包括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而区域首先是一定的地理范围概念。为此,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子系统,通常指国内特定地区的国民经济。大的区域经济可以是超越国家界限的国际经济区

5、,如欧盟、东盟、北美自由贸2 易区。在实践层面上.国家部委一般将涵盖多省市或多城市的区域经济活动称之为区域经济,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概念;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概念都反映了这种认识。而地方*则更多地将自己所管辖的行政区看作一定的区域经济,例如将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分为城市经济、农村经济两大部分,然后整体看成是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简而言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

6、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价值取向,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受到区域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二者关系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中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区域经济发展取决于该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长期以来,中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中等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深刻转变,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7、,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传统农业也在现代化农业的目标指引下,对人才的需要也逐渐升级,这种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正3 需要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提供。 2、中等职业教育支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人力资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当二者一致时,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增长;当二者相悖时,则反之。因此,人力资源结构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和升级,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中国各区域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挥其职业定向性和市场针对性,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

8、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则能较好地缓解这一矛盾。 3、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区域发展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集散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能力,是地区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环境、人民素质的几个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更能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优化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进而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力。 4、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负功能。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中“欠发达地区培养,发达地区就业”的问题,在我国明显存在,这种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只是一种“输血”而不是“造血”的方式,使人才资源

9、的流失,造成地区发展中人力资源的匮乏、社会活力的萎缩、公共保障、民生情感等诸多问题。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 1、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职业4 教育发展状况取决于区域经济为其提供多少社会剩余产品,提供多少受教育的对象和提供多少时间用于智力活动。区域经济的总量水平使不同区域对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讲,只有当区域经济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时,它才会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2、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及调整。不同区域的

10、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劳动者的素质都有不同的要求,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产业结构改变推动着专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下降,会导致相关专业的萎缩;新兴产业的兴起,人才需求的旺盛,会促使新专业或方向的产生,即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必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相适应。 3、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内中职教育的层次结构。技术结构是指国家、部门、地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技术的组合和比例,这里主要是指劳动生产中自动化的程度。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区域科技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

11、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 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战略要求,以及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区域间、学校间和区域内存在的非均衡现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5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的目的。 1、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全面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实施普遍提高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国家应加大对欠

12、发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财政性教育拨款增长部分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地方*应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政策引导,增加财政性投入,充实师资力量,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调动职业学校办学积极性;鼓励职业学校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措施出国短期考察进修,学习国外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和运营水平。 2、中等职业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发展规模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中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的重点从规模和外延上转移到质量与内涵的提升上来,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创新人才培养和办学模

13、式。二是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专业设置要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进行新建或调整。专业设置要适度超前,要根据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与进步,充分注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产生,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对已开设的专业,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知识技能,对预计数年后可能遭淘汰的专业要及时停办。三是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人才培养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应主动参与区域产业结构优6 化升级的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

14、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三、濮阳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现状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全市土地面积为4188平方公里 ,总人口384万人,于XX年正式建市,是依托中原油田勘探开发而成立的石油化工城市,因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上世纪XX年代以来,在实施“名城带动”战略带动下,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对象。 近年来,濮阳市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持续求进、奋力赶超总基调,积极

15、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在宏观形势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势趋稳。XX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8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938.5亿元,增长2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8元,分别增长10.5%和12%。 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一产的比重大大降低,中原乙烯、中原大化、国电公司、同力水泥、龙

16、丰纸业等大中型企业的7 持续发展,力诺玻璃、耐火材料、林纸一体化等大型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使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产业带动转变为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基本形成了以石化工业为主导,食品、轻纺、造纸、设备制造、玻璃制品、电力、等为支柱,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具有较强特色优势的工业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建市以来,在市委、市*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城乡结合,上下贯通,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来,濮阳市各级中等职业学校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近三万人,职业中专的学生遍及一、二、三产的各个领

17、域,在全市的各条战线发挥者生力军的作用。 1、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职教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17916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在校生7000人,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相衔接的教育体系。 2、“骨干学校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办学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共创建成功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所,大部分县在*所在地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 3、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大力实施“职校名师工程”,积极开展了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的全员培训,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由XX年的32提高到了51%,有近60名教

18、师跨入8 了省级教育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行列。 4、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强,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九五”以来,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共向社会输送近3万名毕业生,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近10万人次,向普通高等院校对口输送了4000多名合格新生,造就了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 5、各级*及有关部门关心、重视、支持职业教育的意识普遍增强,职业教育的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日渐良好的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濮阳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相对于社

19、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办学体制和机制不活,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着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模块单一等弊端,教育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四是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多数职业学校基础薄弱,实验实习设备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五是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缺少办学特色,大多数学校专业设置小而全,办学水平低且又形不成规模,形不成特色专业和拳头专业;六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七

20、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职业教育资源流失问题突出;七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普通教育发展不平9 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比较明显,*对二者的重视程度明显偏斜于高中教育等。 四、濮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外部因素 1、濮阳市*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行为力度。首先是投资力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较大的投入,但由于教育收益需要一个长期的见效过程,而且前几年由于职业学校自身及外部环境等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不甚明显,当地*对职业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只有建立一套职业教育的投资法规法律体系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其次是宏观调控力度: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社会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需求

21、更多人从事技术性或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倾向日益突出。这就需要对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与重组,而由于生产工序的合理化、高效化的迅速发展,技工和生产工序作业人员的需求逐渐下降即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下降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兴起。这样劳动者劳动内容出现向着需要具备高级而且多方面知识、技术的工作和只是单调的作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调整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也是当地*的一项任务。只有打通中高职的通道才能较好地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是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在目前职业教育不景气的状况下,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加大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无疑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能不能改变目前的困

22、境难以确定。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无权颁发资格证书,如果严格实施任何岗位的准入制度,社会许多办学、培训机构也会相应地开办此类培训。因此,劳动准入制度的实施力度不在于就业时有无资格证书,还应该制定包括学历、10 岗位实习年限等一系列内容。 2、中等职业教育与市场的结合程度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服务机构”应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要求,二是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者它应该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后者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已引起了重视,也都在努力随社会需求的变化在变化,而在具体操作上往往不是随市场而变化,而是随高等学校办学在变化。濮阳当地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濮阳总的发展思路和目标结合不够紧密,模

23、仿的成分多,创新的成分少,多数职业学校对应有的市场观念还无动于衷,甚至还没有这种概念,很少有学校对初中毕业生进行包括准备就业的行业和岗位、需求的技术是长学制或短期技术培训等调查。职业学校应当树立大职教观念,不能为办学而办学,不能是一个人的“加工机器”,而应该是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一个场所,除承担的学历教育培养技术工人外,对个人创业、在职人员转岗、转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不但可以改善困境,而且从此需求中还可以了解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走向,对中等职业学校向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 3、社会要求高中阶段教育人数总量与普高容纳量的差距即“普高热”对中等

24、职业教育的冲击问题。从长远来看,加强普高阶段教育对以后的职业教育是有利的,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职教的主要年龄阶段也在不断推迟,这也符合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濮阳当地的经济能力还难以普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即使普及了,受高等教育的规模限制,也不可能全部升入高等院校。所以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式和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将会发生变化,职教与普教的关系将会由原来的“替代”关系转变成“互补”关系。一方面中等11 职业学校吸纳需求高中阶段教育,但受普高的规模限制不能容纳的部分;另一方面对于普高生不能升入高等教育者,在其后期阶段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即一部分学生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时间推迟。当然,这种分流还需制定相应的政策进

25、行宏观调控。这样不但能利用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同时又可以扩大普通高中教育的空间,防止普通高中再办职业教育所带来的重复投资。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分流机制将会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 内部因素 1、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表现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文化课教师数量偏多,专业课教师数量偏少;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明显不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日益发展的职业教育步伐极不适应。新设的职教专业没有相应的专业教师来任教,只好培养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充任专业的教学,给专业的发展造成极大被动局面。 2、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入学没有门槛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受完初中教育,文化基础和道德修养较为薄弱;学生的行为

26、习惯相当一部分出现不良行为,需要矫正的力度较大。据初步统计,濮阳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有23%的新生没有初中毕业,已初中毕业的学生中招的成绩300分以下的占65%。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潜质不足、动手能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3、教学手段、方式、理念较为落后。职业学校的教学方式还没有摆脱“满堂灌”、“填鸭式”等过时的教学模式;教师借助于新兴教学媒体的能力明显不足;单式“注入”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和动手12 能力的发展。 4、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教学设备过时陈旧;数量不足;

27、利用率偏低;濮阳市除了一两个职业学校以外,大部分的职业学校其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有些专业没有必要的相关设备和场地,有的设备几年摆在那里没有被使用过,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有的专业学生实践没有设施只能有教师在课堂上空对空的机械讲授,学生接受效果极差。 5、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相对滞后。由于社会转型的原因,职教的发展较为迅速,但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怎样适应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怎样为当地经济服务,需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研究投入,但濮阳市仍存在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不健全、研究基础薄弱、研究力量弱小、研究水平偏低、研究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使得*决策部门所需的科研信息不足,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所需要的经验不足,实践中创造的

28、经验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提炼和升华,走在实践之前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更是缺乏,职业教育的科研能力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形成大的反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教的改革与发展。 五、濮阳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 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持续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产业、与企业、与经济社会、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能够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濮阳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满足濮阳经济建设对大量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加快发展、振兴濮阳

29、的关键点。下面,从*、职业学校、用人单位三个维度探讨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13 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 *方面 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方向。濮阳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衔接融合环渤海经济圈的前沿、省际交汇区域性中心城市,在未来经济格局中发展潜力巨大。随着资源型城市转型,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将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精密仪器为主导的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建成区水平综合提升,重新擦亮城市名片。濮阳中等职业教育各院校所设专业涵盖了产业发展所需的石

30、油、机械、电气、信息、轻工等主要行业。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就为濮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各级财政应加大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增加。在全市所有职业院校实行按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和就业状况核定财政拨款的办法。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对公办职业学校实行“以补促改”,对民办职业学校实行“以奖代补”。将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全

31、部免除学费。 3、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拓宽办学筹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民办公助、企业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整合14 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对服务能力强、校企合作成效突出、办学规模大、质量高的学校,在项目、资金等方面要予以倾斜;对招生困难、规模偏小且办学特色不明显、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的职业学校,要予以整合。认真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对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应优先从取得相应的职业院

32、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职业学校方面 1、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统筹专业设置。从濮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体现专业建设的行业特点,突出实践性、应用性,避免教育资源浪费。改变原有“小而全”、“大而全”的做法,集中财力、精力和物力,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拥有一流师资和一流实验实训设备的特色专业,全力打造以专业设置为核心、以招生规模为基础的特色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33、联合办学,打造精品示范专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服务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功能。 2、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完善管理体制。从一次性的就业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从注重数量的扩张转向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从传统的办学模式转向进一步吸收市场经济的优点,更具产业化经营特性的15 办学模式,形成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完善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落实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体现中等职业院校办学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考核

34、内部分配机制。 3、以教学实践为导向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变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进一步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与劳动就业的有机衔接。探索学校自主聘请兼职教师的工作机制,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用人单位方面 1、以中职学校为平台加强员工培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我

35、们知道,员工培训工作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先导性、战略性措施,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应积极对接中等职业学校,结合生产实践,确定培训内容,开设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有计划地向本单位员工传授知识和技能,以便于提升员工素质和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2、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深化校企合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专业16 建设、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探索与创新校企合作方式,采取订单培养、企业冠名、合作培训等多种形式,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市场需求,积极与职业学校探索

36、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以作价入股的方式激励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创造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提升企业科技水平。 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和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重点结合濮阳当地的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和研究,以濮阳为例提出了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建议,阐明了中等职业教育对濮阳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论证了处理好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出了一些系统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五、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濮阳市人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3、2011、2012、XX年濮阳市人民*工作报告 4、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5、区域经济与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衢州为例 6、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7、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 8、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环节及应对策略 9、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10、“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1、2011、2012、XX年濮阳年鉴 12、2011、2012、XX年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