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22440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重点药物.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学重点药物第一章解表药: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香薷:辛,微温。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辛夷:辛,温。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升麻:辛、微甘,微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气 第二章清热药: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药物,用治里热证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石膏:辛、甘,大寒。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泻痢 黄疸等证 黄芩:苦,寒。

2、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鱼腥草:辛,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白头翁: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分实热证 紫草:甘,咸,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第五节:清虚热药 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 青蒿:苦、辛,寒。清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第三章泻下药: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苦,寒。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3、第四章祛风湿药:以去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 威灵仙:辛、咸,温。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蕲蛇:甘、咸,温;有毒。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木瓜:酸,温。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第五章化湿药: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 厚朴:苦、辛,温。燥湿,行气,消痰,平喘。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石韦:苦、甘,微寒。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苦,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金钱草:甘、淡,微寒。除

4、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第七章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散寒,下补肾阳以补火 肉桂:辛、甘,热。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散寒止痛,疏肝降逆,助阳止泻。 丁香:辛,温。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第八章理气药:以疏泄气机、消除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木香:辛、苦,温。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辛、微苦、微甘,平。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辛、苦,温。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第九章消食药:以消

5、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滞症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山楂:酸、甘,微温。消食化滞,行气散瘀。 第十一章止血药: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地榆:苦、酸,微寒。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大蓟:苦、甘,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七:甘、微苦,温。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苦、甘、涩,微寒。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艾叶:辛、苦,温。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祛湿止痒。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药:凡能通畅血行、消散淤血,治疗瘀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川穹:辛,温。活气行血,祛风止痛

6、。 乳香:辛、苦,温。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丹参:苦,寒。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益母草:苦、辛,微寒。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辛,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旋覆花:苦、辛、咸,微温。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桔梗:苦、辛,平。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第三节: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苏子:辛,温。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甘、苦,微温。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葶苈子:苦、辛,大寒。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第十四章安

7、神药: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朱砂:甘,寒;有毒。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龙骨:甘、涩,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 第一节: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咸,寒。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咸,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全蝎:辛,平;有毒。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第十七章补虚药: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 第一节:补气药 人参:甘、微苦,微温。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黄芪:甘,微温。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白术:苦、甘,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第二节:补阳药 鹿茸:甘、咸,温。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 补骨脂:辛、苦,温。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第三节:补血药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甘,微温。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第四节:补阴药 鳖甲: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